“徐處仁,字擇之,應天府谷熟縣人”原文及譯文解析
徐處仁,字擇之,應天府谷熟縣人。中進士甲科,為永州東安縣令。蠻人叛,處仁入峒,開示恩信,蠻感泣,誓不復反。知濟州金鄉縣。以薦者召見,徽宗問京東歲事,處仁以旱蝗對。問:“邑有盜賊乎?”曰:“有之。”上謂處仁不欺,除宗正寺丞、太常博士。攝開封府,裁決如流,囚系常空。丁母憂,免喪,以資政殿學士知青州,徙知永興軍。童貫使陜西,欲平物價,處仁議不合,曰:“此令一傳,則商賈弗行,而積藏者弗出,名為平價,適以增之。”轉運使阿貫意,劾其格德音,倡異論,侵辱使者。詔處仁赴闕。久之,以顯謨閣直學士知潁昌府。民有得罪宮掖者,雖赦不原,處仁為奏上。童貫乘是擠之,奪職,提舉鴻慶宮。徽宗訪以天下事,處仁對曰:“天下大勢在兵與民,今水旱之余,賦役繁重,公私凋弊,兵民皆困,不及今謀之,后將有不勝圖者。”上曰:“非卿不聞此言。”明日,除侍讀。進讀罷理前語處仁言昔周以冢宰制國用于歲之杪宜會朝廷一歲財用之數量入為出節浮費罷橫斂百姓既足軍儲必豐 上稱善,詔置裕民局討論振兵裕民之法。欽宗即位,金人犯京師,處仁儲糧列備,合銳兵萬人勤王;奏乞下詔親征,以張國威。奏至,朝廷適下親征詔書,以李綱為行營使。即移書綱,言備御方略。金人請和而歸,處仁奏宜伏兵浚、滑,擊其半濟。召為中書侍郎。入見,欽宗問割三鎮,處仁言:“國不競亦陵,且定武陛下之潛藩,不當棄。”吳敏薦處仁可相,拜太宰兼門下侍郎。高宗即位,為大名尹、北道都總管,卒于郡。
(節選自《宋史·列傳一百三十》,有刪改)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進讀罷/理前語/處仁言/昔周以冢宰制/國用于歲之杪/宜會朝廷一歲財用之數/量入為出/節浮費/罷橫斂/百姓既足/軍儲必豐/
B.進讀罷/理前語/處仁言/昔周以冢宰制國用/于歲之杪/宜會朝廷一歲財用之數量/入為出/節浮費/罷橫斂/百姓既足/軍儲必豐/
C.進讀罷/理前語/處仁言/昔周以冢宰制國用/于歲之杪/宜會朝廷一歲財用之數/量入為出/節浮費/罷橫斂/百姓既足/軍儲必豐/
D.進讀罷/理前語/處仁言/昔周以冢宰制/國用于歲之杪/宜會朝廷一歲財用之數量/入為出節浮費/罷橫斂/百姓既足/軍儲必豐/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進士,是古代科舉制度中的最后一級考試即會試通過者的稱號,它是科舉考試的最高功名。
B.免喪,也稱服闋,謂守孝期滿,除去喪服。古人為哀悼逝者需穿喪服,服飾、時間都有限制。
C.侍讀,是陪侍帝王讀書論學或為皇子等授書講學之官,對提高皇室修養和執政能力有積極意義。
D.潛藩中的“藩”指封建時代的屬國、屬地,借指邊防重鎮。潛藩是指帝王作為王侯時的封地。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徐處仁撫民有方,平息叛亂民患。任東安令時,他對反叛者施以恩惠,曉以信義,蠻人終被其誠意所動;代理開封府事,當地得以大治,獄中常無系囚。
B.徐處仁堅持己見,慘遭排擠奪職。之前童貫想平抑物價,徐處仁與之不和,出言反對。之后徐處仁替沒獲得故免的百姓上奏,童貫借機排擠,徐處仁終遭削奪職務。
C.徐處仁胸懷天下,憂心兵民之困。他認為兵強民富方能立國,然而天災人禍,兵民皆貧困不堪,應當早做準備,以防止后患。此言深得徽宗認可。
D.徐處仁堅決主戰,抗擊金兵南侵。金兵來犯,他廣儲糧草,集合上萬精兵為國效勞;積極進言獻策,奏請御駕親征,反對割讓土地,態度果斷堅。
13.把文中面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轉運使阿貫意,劾其格德音,倡異論,侵辱使者。(5分)
(2)金人請和而歸,處仁奏宜伏兵浚、滑,擊其半濟。(5分)
參考答案
10.(3分)C 【解析】“昔周以冢宰制”缺賓語,這句的賓語是“國用”,“量入為出”為常見成語。
11.( 3分)A 【解析】“即會試通過者的稱號”錯,會試通過者稱為貢士,殿試通過者才稱為進士。
12.(3分)B 【解析】“徐處仁與之不和”錯,原文有“處仁議不合”,是指徐處仁認為童貫的想法不對,并非“徐處仁與之不和”之意。
13.(10分)翻譯:
(1)(5分)轉運使迎合童貫的意見,彈劾他阻止德政,提倡異論,凌辱使臣。(譯出大意得3分,“阿”“格”各1分)
(2)(5分)金人請求講和后回去,徐處仁上奏說應當在浚、滑埋伏軍隊,在敵人渡到河中間時襲擊他們。(譯出大意得3分,“伏”“半濟”各1分)
參考譯文:
徐處仁,字擇之,應天府谷熟縣人。進士甲科及第,任永州東安縣令。蠻人反叛,徐處仁進入峒寨,施以恩惠,曉以信義,蠻人感動哭 泣,發誓不再反叛。擔任濟州金鄉縣知縣。因為推薦被召見,徽宗問京東收成的情況,徐處仁用旱蝗來回答。問他:“城鎮有盜賊嗎?”回答說:“有。”皇上認為徐處仁不欺騙他,任命他為宗正寺丞、太常博士。代理開封府事,裁斷判決 如流,獄中囚犯常空。母親去世服喪,守孝期滿,以資政殿學士為青州知州,改為永興軍知軍。童貫 出使陜西,想平抑物價,徐處仁認為不應當,說:“此令一傳,商人不做生意,而積藏貨物的人不拿出貨物來,名義上是平價,實際上是漲價。”轉運使迎合童貫的意見,彈劾他阻 止德政 ,提倡異論,凌辱使臣。下詔令徐 處仁回朝廷。過了很久,以 顯謨閣直學士為潁昌知府。有得罪宮中人的百姓,雖然遇赦也不赦免,徐處仁卻替他們稟奏皇上。童貫趁機排擠他,徐處仁被削奪職位,掌管鴻慶宮。徽宗詢問天下事,徐處仁回答說:“天下大勢在兵和民,現在除了水災旱災之外,賦役繁重,公家私家凋敝,兵民都貧困,不趁現在謀劃,以后將有圖謀不完的事。”皇上說:“如果不是你,我聽不到這些話。”第二天,任侍讀。進讀完畢,接著昨天的話題,徐處仁說:“從前周讓冢宰掌握國家財政,在年末時,應當總合朝廷一年財用的數目,量入為出,節省不必要的開支,停止橫征暴斂,百姓富足,軍需儲備必定豐厚。”皇上稱好,下詔設裕民局討論振兵富民的方法。欽宗即位,金兵進犯京城,徐處仁儲存糧食作準備,聚集精兵上萬人為朝廷效勞;上奏乞求皇上下詔親征,以伸張國威。奏書到時,朝廷恰好下親征詔書,任命李綱為行營使。立即把奏書轉給李綱,講述防御策略。金人請求講和后回去,徐處仁上奏說應當在浚、滑埋伏軍隊,在敵人渡到河中間時襲擊他們。下詔徐處仁任中書侍郎。入朝見皇帝,欽宗問他割讓三鎮的事情,徐處仁說:“國家不強要受侵犯,況且定武是陛下的原王府,不應放棄。”吳敏推薦徐處仁可以任宰相,授太宰兼門下侍郎。高宗即位,擔任大名尹、北道都總管,在州郡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