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翻譯
元定,字愿安,河南洛陽人也。祖比頹,魏安西將軍、務州刺史。父道龍,征虜將軍、鉅鹿郡守。
定惇厚少言,內沉審而外剛毅。永安初,從爾朱天光討關隴群賊,并破之。除襄虜威將軍。及賀拔岳被害,定從太祖討侯莫陳悅,以功拜平遠將軍、步兵校尉。魏孝武西遷,封高邑縣男,邑二百戶。從擊潼關,拔回洛城,進爵為伯,增邑三百戶,加前將軍、太中大夫。從擒竇泰,復弘農,破沙苑,戰河橋,定皆先鋒,當其前者,無不披靡。以前后功,累遷都督、征東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帥都督,增邑三百戶。邙山之役,敵人如堵,定奪矛沖之,殺傷甚眾,無敢當者。太祖親觀之,論功為最,賞物甚厚。
十三年,授河北郡守,加大都督、通直散騎常侍,增邑通前一千戶。定有勇略,每戰必陷陣,然未嘗自言其功。太祖深重之,諸將亦稱其長者。十五年,遷使持節、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為公。魏廢帝二年,以宗室,進封建城郡王。三年,循《周禮》,爵隨例改,封長湖郡公。世宗初,拜岷州刺史。威恩兼濟,甚得羌豪之情。先時生羌據險不賓者,至是并出山谷,從征賦焉。及定代還,羌豪等感戀之。
保定中,授左宮伯中大夫。久之,轉左武伯中大夫,進位大將軍。
天和二年,陳湘州刺史華皎舉州歸梁,梁主欲因其隙,更圖攻取,乃遣使請兵。詔定從衛公直率眾赴之。梁人與華皎皆為水軍,定為陸軍,直總督之,俱至夏口。而陳郢州堅守不下直令定率步騎數千圍之陳遣其將淳于量徐度吳明徹等水陸來拒量等以定已度江勢分遂先與水軍交戰。而華皎所統之兵,更懷疑貳,遂為陳人所敗。皎得脫身歸梁。定既孤軍懸隔,進退路絕,以人乘勝,水陸逼之。定乃率所部斫竹開路,且行且戰,欲趣湘州,而湘州已陷。徐度等知定迫,遣使偽與定通和,重為盟誓,許放還國。定疑其詭詐,欲力戰死之。而定長史長孫隆及諸等多勸定和,定乃許之。于是與度等刑牲歃血,解仗就船。遂為度等所執,所部眾軍亦被囚虜送詣丹陽。居數月,憂憤發病卒。
(節選自《周書卷三十四列傳第二十六》)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而陳郢州堅守/不下直令定率步騎/數千圍之/陳遣其將淳于量/徐度/吳明徹等水陸來拒/量等以定已度江/勢分/遂先與水軍交戰
B.而陳郢州堅守不下/直令定率步騎數千圍之/陳遣其將淳于量/徐度/吳明徹等水陸來拒量等/以定已度江/勢分/遂先與水軍交戰
C.而陳郢州堅守/不下直令定率步騎/數千圍之/陳遣其將淳于量/徐度/吳明徹等水陸來拒量等/以定已度江/勢分/遂先與水軍交戰
D.而陳郢州堅守不下/直令定率步騎數千圍之陳遣其將淳于量/徐度/吳明徹等水陸來拒/量等以定已度江/勢分/遂先與水軍交戰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使持節,魏晉南北朝時期直接代表皇帝行使地方軍政權力的官職。權力次之的有持節、假節。“節”是中國古代常用的信物,如《蘇武傳》中“杖漢節牧羊”。
B.歃血,指古代舉行盟會時,微飲牲血,或含于口中,或涂于口旁,或涂抹于鐘鼓之上,以示信守誓言的誠意,如違約背叛盟友,將遭神的制裁,命如此牲。
C.《周禮》是儒家經典,它與《儀禮》《禮記》合稱“三禮”,對禮法、禮義作了權威的記載和解釋,是古華夏民族禮樂文化的理論形態,對歷代禮制影響深遠。
D.宗室,即國君或皇帝的宗族,中國古代也稱大宗的廟為宗室,通常以與皇帝的父系血緣親疏關系來確定是否列人宗室之列,歷代就此規定不一。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元定出身將門,光大祖績。他跟隨太祖活捉竇泰,收復弘農,攻破沙苑,戰于河橋。憑功累遷為都督、征東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帥都督,增加食邑三百戶。
B.元定剛毅勇猛,恩威并用。邙山戰役中,面對強敵,他沖鋒陷陣,所向披靡。世宗初年,元定擔任岷州刺史,治政有方,很能得到羌人豪強的認可愛戴。
C.元定敦厚寡言,深沉低調。他為人沉穩,行事慎重,有勇有謀,身先士卒,雖屢立戰功,但從不矜功伐能,太祖十分器重他將領們也尊稱他為長者。
D.元定走投無路,憂憤而死。他身陷困境,頑強不屈,然而戰事兇險,勢單力孤,本想拼盡全力,決一死戰,但因輕信敵人而被速捕,最終憂憤病死。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先時生羌據險不賓者,至是并出山谷,從征賦焉。及定代還,羌豪等感戀之。
(2)天和二年,陳湘州刺史華皎舉州歸梁,梁主欲因其隙,更圖攻取,乃遣使請兵。
10.D(依據文意而定。)
11.B(“涂抹于鐘鼓之上”叫“釁鐘”“釁鼓”,是一種祭禮。)
12.D(“輕信敵人”錯,開始就“疑其詭詐”,后在“長史長孫隆及諸將等多勸定和”下,元定才許之,所以不是“輕信敵人”。)
13.(1)以前,占據險地不臣服的封閉羌族,到這時都走出山谷,跟著交納賦稅。等到元定重新被調回朝廷任職時,羌人豪強等都很感激留戀他。
(2)天和二年,陳湘州刺史華皎率全州歸附梁,梁主想趁這個機會,再謀劃攻取,就派遣使者請求派兵。
參考譯文:
元定字愿安,是河南洛陽人。祖父元比頹,任魏安西將軍、務州刺史。父親元道龍,任征虜將軍、鉅鹿郡太守。元定敦厚寡言,內心深沉慎重而外表堅強剛毅。永安初年,跟隨爾朱天光征討關隴群賊,都打敗了他們。授任襄威將軍。到賀拔岳被害時,元定跟隨太祖討伐侯莫陳悅,憑功任平遠將軍、步兵校尉。魏孝武帝向西遷移,封為高邑縣男,食邑二百尸。跟隨攻打潼關,攻下回洛城,晉爵為伯,增加食邑三百戶,加授前將軍、太中大夫。跟隨活捉竇泰,收復弘農,攻破沙苑,戰于河橋,元定都是先鋒,在他面前的敵人,沒有不望風披靡的。憑借前后功勞,屢經升遷為都督、征東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帥都督,增加食邑三百戶。邙山戰役中,敵人密集,元定以長矛奮勇沖擊,殺傷很多敵人,沒有人敢抵擋。太祖親臨觀看,評論功勞為最大,賞賜物品非常豐厚。
十三年,任河北郡太守,加授大都督、通直散騎常侍,食邑增至一千戶。元定勇猛而有謀略,每次作戰必定沖鋒陷陣,但是未曾自表其功。太祖對他深為重視,各將領也稱他為長者。十五年,升任使持節、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晉爵為公。魏廢帝二年,以宗室的資格,晉封建城郡王。三年,按照《周禮》,爵位隨例更改,封長湖郡公。世宗初年,任岷州刺史。威嚴和恩惠并用,很能得到羌人豪強的歡心。以前占據險阻不服從的生羌,到這時都走出山谷,跟著交納賦稅。到元定重新被調回朝廷任職時,羌人豪強等人都很感念留戀他。
保定年間,任左宮伯中大夫。遇了很久,調任左武伯中大夫,晉為大將軍。
天和二年,陳湘州刺史華皎舉州歸附梁,梁主想趁這個機會,再囤謀攻取,就派遣使者請求派兵。詔令元定跟隨衛公宇文直率兵前往。梁人與華皎都是水軍,元定是陸軍,宇文直總管監督他們,一起到夏口。陳郢州堅持守御不能攻下。宇文直下令元定帶領步兵騎兵數千人包圍他們。陳派遣將領淳于量、徐度、吳明徹等從水陸兩方面來抗拒。淳于量等人認為元定巳經渡江,勢力分散,就先與水軍交戰。華皎所統率的軍隊,又懷著疑慮異心,于是被陳人打敗。華皎得以脫身回梁。元定已經孤軍深入相隔很遠,進退的道路斷絕,陳人乘勝從水陸兩方面來進逼他。元定就帶領部下砍竹開路,一邊走路一邊作戰,想趕往湘州,但湘州已經失陷。徐度等人知道元定走投無路,派遣使者假裝與元定講和,鄭重進行盟誓,答應放他回國。元定懷疑其中有詐,想拼盡全力作戰而死,但元定長史長孫隆及各將領多勸元定講和,元定才答應了他們.于是與徐度等人殺牲歃血為盟,解除兵器上船.就被徐度等人逮捕,部下軍士也被囚禁俘虜,押送到丹陽。過了數月,憂愁憤恨發病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