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及譯文解析
吳時來,字惟修,仙居人。嘉靖三十二年進士。授松江推官,攝府事。倭犯境,鄉民攜妻子趨城,時來悉納之。賊攻城,驟雨,城壞數丈。時來以勁騎扼其沖,急興版筑,三日城復完,賊乃棄去。擢刑科給事中。劾罷兵部尚書許論、宣大總督楊順及巡按御史路楷。皆嚴嵩私人,嵩疾之甚。會將遣使琉球,遂以命時來。時來抗章劾嵩曰:“嵩輔政二十年,文武遷除,悉出其手。潛令子世蕃出入禁所,批答章奏。世蕃因招權示威筐篚苞苴輻輳山積猶無饜足每行事推官必先稟命世蕃而后奏請陛下但知議出部臣豈知皆嵩父子私意哉!虛官帑以實權門,臣竊謂除惡務本,若不去嵩父子,陛下雖宵旰憂勞,邊事終不可為也。”時張翀、董傳策與時來同日劾嵩。而翀及時來皆徐玠門生,傳策則玠邑子,時來先又官松江,于是嵩疑玠主使。密奏三人同日構陷,必有人主之,且時來乃憚琉球之行,借端自脫。帝入其言,遂下三人詔獄,嚴鞫主謀者。三人瀕死不承,第言“此高廟神靈教臣為此言耳。”主獄者乃以三人相為主使讞上。詔皆戍煙瘴,時來得橫州。隆慶初,召復故官。進工科給事中。條上治河事宜,又薦譚綸、俞大猷、戚繼光宜用之蘇鎮,專練邊兵,省諸鎮征調。帝皆從之。隆慶二年,給事中光懋等劾其濫舉。會高拱掌吏部,雅不喜時來,貶云南副使。復為拱門生給事中韓楫所劾,落職閑住。萬歷十二年,始起。十五年拜左都御史。誠意伯劉世延怙惡,數抗朝令,時來劾之,下所司訊治。時來初以直竄,再遭折挫,晚節不能自堅,委蛇執政間。連為饒伸、薛敷教等所劾,時來亦連乞休歸。未出都,卒。贈太子太保,謚忠恪。尋為禮部郎中于孔兼所論,奪謚。
(節選自《明史·吳時來傳》,有刪改)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世蕃因招權示威/筐篚苞苴輻輳山積/猶無饜足/每行事推官/必先稟命世蕃/而后奏請陛下/但知議出部臣/豈知皆嵩父子私意哉/
B.世蕃因招權示威/筐篚苞苴/輻輳山積/猶無饜足/每行事推官/必先稟命世蕃而后奏請/陛下但知議出部臣/豈知皆嵩父子私意哉/
C.世蕃因招權/示威筐篚苞苴/輻輳山積猶無饜足/每行事推官必先稟命世蕃/而后奏請陛下/但知議出/部臣豈知/皆嵩父子私意哉/
D.世蕃因招權示威/筐篚苞苴/輻輳山積猶無饜足/每行事推官/必先稟命/世蕃而后奏請陛下/但知議出部臣/豈知皆嵩父子私意哉/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古代科舉考試,通過殿試者稱為“進士”,分為三甲。一甲第一名狀元,賜進士及第;第二名榜眼,賜進士出身:第三名探花,賜同進士出身。
B.高廟即宗廟。古代的宗廟制是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庶人不準設廟。帝王宗廟是供奉歷朝歷代君主牌位、舉行祭祀的地方。
C.太保,古代官職名。西周始置,監護與輔弼國君之官。《明史》中說,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正一品,掌佐天子,理陰陽,經邦弘化,其職至重。
D.奪謚,把已給予死者的謚號削去。古代的謚號有的與死者生前的行為不相稱,常有溢美或加惡之詞,甚至顛倒是非,會出現改謚和奪謚的情況。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時來耿介中直,敢于彈劾權貴。他認真履行言官職責,上疏彈劾罷免了嚴嵩的羽翼,并力劾嚴嵩父子,列其數罪;任左都御史時,彈劾作惡不改的誠意伯劉世延,劉世延被治罪。
B.時來為官盡職,一心為國為民。他在松江接納因倭寇犯境而逃難的鄉民;任工部給事中,籌劃多處治河事宜,又上疏推薦譚綸、俞大猷、戚繼光,做好邊關軍備,建議被皇帝接受。
C.時來重情重義,不屈服于嚴嵩。他曾與董傳策、張翀三人在徐玠授意下,相約同日上書彈劾嚴嵩,反被嚴嵩以“畏懼出使琉球”為由,打人大牢,受盡折磨也未供認出自己的老師。
D.時來幾經起落,人生頗為傳奇。歷任嘉靖、隆慶、萬歷三朝諫官,曾抗疏彈劾嚴嵩,為嚴嵩暗算,謫戍橫州;后被高拱門生論劾,落職閑住;再次起用后,接連被彈劾,病死異鄉。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時來以勁騎扼其沖,急興版筑,三日城復完,賊乃棄去。(5分)
(2)時來初以直竄,再遭折挫,晚節不能自堅,委蛇執政間。(5分)
10.考點說明:考查理解文中的實詞、虛詞和句式的能力(考查文言斷句的辨析能力),能力層級B級(理解)。
參考答案:B
詳細解析:利用實詞對仗現象和重要虛詞斷句,一是根據句子的結構斷句。如“筐篚苞苴”“輻輳山積”,類似于學過的“鼎鐺玉石”“金塊珠礫”;二是根據常用虛詞斷句,如“必”“豈”。
11.考點說明:考查理解文中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
參考答案:A
詳細解析:“進士”分三甲,一甲(狀元、榜眼、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12.考點說明: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以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分析綜合)。
參考答案:C
詳細解析:把主觀揣測當作客觀事實。“曾與董傳策、張翀三人在徐階授意下,相約同日上書彈劾嚴嵩”不當,“在徐階授意下”“相約”一詞文中未體現。只說“嵩疑階主使。密奏三人同日構陷”。
13.考點說明: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C級(分析綜合)。
(1)參考答案:吳時來用精良騎兵扼守要處,急忙筑土修城,三天城又修好,賊寇于是放棄離開。
詳細解析:5分,關鍵詞“沖”“版筑”“去”各1分,句子大意2分。改卷時每小句1分,句意通順1分。
(2)參考答案:吳時來最初因正直被貶,兩次遭受挫折,晚節不能自保,在執政時委曲求全。
詳細解析:5分,關鍵詞“竄”“再”“委蛇”各1分,句子大意2分。改卷時每小句1分,句意通順1分。
注意:1.強調直譯,字字落實。2.“關鍵詞”與“大意”不重復扣分;“大意”符合通順即可,“關鍵詞”譯成近義詞也可。
參考譯文:
吳時來,字惟修,仙居人。嘉靖三十二年中進士。拜授為松江推官,代理府事。倭寇侵犯府境,鄉民攜帶妻子兒女逃到城里來,吳時來全部收納了。賊寇攻城,天突降大雨,城崩塌了數仗,吳時來用精良騎兵扼守要處,急忙筑土修城,三天城又修好,賊寇于是放棄離去。提拔為刑科給事中。彈劾罷免兵部尚書許論、宣大總督楊順以及巡按御史路楷。他們都是嚴嵩私黨,嚴嵩十分痛恨他。恰逢將派人到琉球,于是命吳時來前去。吳時來曾直言上奏章彈劾嚴嵩說:“嚴嵩輔理朝政二十年,文武百官任免,都出于他的手。秘密命令兒子嚴世蕃出入宮禁,批答奏章。嚴世蕃因此憑借權力顯示威風,收受賄賂財物,堆積如山,仍然不滿足。每做一事,推薦一官,必須事先稟報嚴世蕃然后奏請皇上。陛下只知建議出自各部大臣,怎知道這都是嚴嵩父子個人意思呢?國庫錢幣空虛而權臣之門財物充盈,臣私下認為出去邪惡務求根本。如果不除掉嚴嵩父子,陛下即使日夜憂愁操勞,邊防大事也終于沒有作為。”當時張翀、董傳策與吳時來同一天彈劾嚴嵩,張翀與吳時來都是徐玠的門生,董傳策則是徐玠同鄉的兒子,吳時來先又在松江任官,于是嚴嵩疑心是徐玠指使的,秘密上奏三人同日誣陷他,必定有人主使,而且吳時來畏懼出行琉球,藉事擺脫。皇帝聽從嚴嵩的話,于是將三人關進欽犯監獄,嚴厲審問主謀的人。三人瀕臨死亡也不承認,只是說“此是高廟神靈教臣說這番話的”。主審人于是以三個人互為主使人判決上呈。下詔命令都流放到西南煙瘴之地,吳時來貶到橫州。隆慶初年,召回恢復原職,升為工科給事中。上奏陳說治理河道的事情,又推薦譚綸、俞大猷、戚繼光任用到薊鎮,專門訓練邊防士兵,省去諸鎮調用。皇帝都聽從了他的提議。隆慶二年,給事中光懋等人彈劾他濫行推舉。恰逢高拱執掌吏部,很不喜歡吳時來,于是將他貶為云南副使。又被高拱門生給事中韓楫彈劾,罷官閑住。萬歷十二年,起用為湖廣副使。十五年拜授為左都御史,誠意伯劉世延作惡不改,數次違抗朝廷命令。吳時來彈劾他,朝廷下交有關部門審訊治罪。吳時來最初以正直被貶,兩次遭受挫折,晚節不能自保,在執政時委曲求全,接連被饒伸、薛敷教等彈劾,吳時來也連續請求退休歸家。還沒有出京城便去世,追贈為太子太保,謚號忠恪,不久被禮部郎中于孔兼論罪,奪取謚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