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與影的佳句
【第1句】: 關于光與影的詩句以及成語一些關于光與影結合的詩句
【暗香疏影】暗香:清幽的香氣;疏影:稀疏的枝影.原形容梅花的香味和姿態,后被用為梅花的代稱.【捕風系影】風和影子是無法捉摸與束縛的.比喻虛幻無實或無根據地猜疑.【捕風捉影】風和影子都是抓不著的.比喻說話做事絲毫沒有事實根據.【杯弓蛇影】將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誤認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懼.【壁間蛇影】猶“杯弓蛇影”.形容疑神疑鬼,徒自驚擾.【杯蛇幻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同“杯弓蛇影”.【鞭絲帽影】馬鞭和帽子.借指出游.【捕影撈風】撈:隨便拾取.比喻說話做事沒有確鑿可靠的根據.【捕影拿風】風和影子是無法捉摸與束縛的.比喻虛幻無實或無根據地猜疑.【避影斂跡】指隱蔽起來,不露形跡.【避影匿形】指隱蔽起來,不露形跡.【杯影蛇弓】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懼.同“杯弓蛇影”.【捕影系風】風和影子都是抓不著的.比喻說話做事絲毫沒有事實根據.【鬢影衣香】鬢:耳邊的頭發.形容女人的美麗和香艷.【杯中蛇影】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懼.同“杯弓蛇影”.【楚弓遺影】比喻因某事造成的疑懼心理.【藏頭漏影】藏:隱藏.把頭藏起來,卻露出影子.形容遮遮掩掩,不明不白。
【第2句】: 描寫“倒影”的好詞好句
好句:
【第1句】:“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蒼煙收不起。”——元好問《泛舟大明湖》
【第2句】:“浮萍破處見山影。”——張先(子野)《題西溪無相院》
【第3句】:“平湖數百,澄江千里。群木懸植,叢山倒峙。”——謝偃《影賦》
【第4句】:“半陂以南純浸山,影動裊窕沖融間。”——杜甫《渼陂行》
【第5句】:“顛倒白閣影,錯磨終南翠。”——杜甫《渼陂西南臺》
【第6句】:“有時倒影沉江底,萬狀分明光如洗。”——竇庠《金山行》
【第7句】:“魚龍隱蒼翠,鳥獸游清泠。”——儲光羲《同諸公秋霽曲江俯見南山》
【第8句】:“采薜荔兮水中,罾何為兮木上?”——屈原《九歌·湘夫人》
【第9句】:“鷹擊長空,魚翔淺底。”——毛澤東《沁園春·長沙》
【第10句】:“魚在山中泳,花從天上開。”——楊敬德《臨湖亭》
【第11句】:“波面波心流蛺蝶,樹頭樹底浴鴛鴦。”——王鐸《水花影》
【第12句】:“水凈頓無體,素鮪如游空。俯視見春鳥,時翻藻荇中。”——阮大鋮《園居雜詠》
【第13句】:“魚游天上餐云影,樹倒波心濯練光。”——潘次耕(耒)《題可帆亭》
好詞:
湖光塔影 千層碧浪 湖水浩淼 明凈澈底 漣漪瀲滟 煙籠寒水
湖水蕩漾 湖光峰影 湖水柔和 倒影碎裂 碧波蕩漾 湖水漣漪
波光搖曳 蕩舟小憩 湖水拍岸 金波閃爍 湖光水色 湖水清澈
湖光山色 銀浪翻滾 湖柳繞堤 湖光閃爍 水波不興 浮光躍金
荷塘月色 湖清水凈 湖平如鏡 夜湖美景 浪靜波平 碧水茫茫
【第3句】: 描寫月光的好句
關于月光描寫的精彩片段zt 銀白的月光灑在地上,到處都有蟋蟀的凄切的叫聲。
夜的香氣彌漫在空中,織成了一個柔軟的網,把所有的景物都罩在里面。眼睛所接觸到的都是罩上這個柔軟的網的東西,任是一草一木,都不是象在白天里那樣地現實了,它們都有著模糊、空幻的色彩,每一樣都隱藏了它的細致之點,都保守著它的秘密,使人有一種如夢如幻的感覺。
(巴金《家》) 月光如銀子,無處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變成了一片黑色。身邊草叢中蟲聲繁密如落雨。
間或不知道從什么地方,忽然會有一只草鶯“落落落落噓”囀著它的喉嚨,不久之間,這小鳥兒又好象明白這是半夜,不應當那么吵鬧,便仍然閉著那小小眼兒安睡了。 (沈從文《邊城》) 他靠紗窗望出去。
滿天的星又密又忙,它們聲息全無,而看來只覺得天上熱鬧。一梳月亮象形容未長成的女孩子,但見人已不羞縮,光明和輪廓都清新刻露,漸漸可烘襯夜景。
小園草地里的小蟲瑣瑣屑屑地在夜談。不知哪里的蛙群齊心協力地干號,象聲浪給火煮得發沸。
幾星螢火優游來去,不象飛行,象在厚密的空氣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陰黑處,一點螢火忽明,象夏夜的一只微綠的小眼睛。 (錢鐘書《圍城》) 中山公園的水池象是一面鏡子,圓圓的月亮映在池面。
池子附近樹旁的幾盞路燈,那圓圓的燈光映在水里,就象是一個小月亮似的,圍繞著池中的月亮。一片一片臃腫的白云緩緩地移過池面,仿佛是一群老婦,彎著背,一步一步吃力地從月亮前面走過,想把月亮遮住,月亮卻透過云片的空隙傾瀉下皎潔的光芒。
一片白云和一片白云連起,如同一條寬大的不規則的帶子,給澄澄的天空分成兩半。白云移過,逐漸消逝在遠方。
天空碧澄澄的,月亮顯得分外皎潔。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 五月末的北方夜晚,是最清新、最美好的時刻。
天空象是刷洗過一般,沒有一絲云霧,藍晶晶的,又高又遠。一輪圓圓的月亮,從東邊的山梁上爬出來,如同一盞大燈籠,把個奇石密布的山谷照得亮堂堂,把樹枝、幼草的影投射在小路上,花花點點,悠悠蕩蕩。
宿鳥在枝頭上叫著,小蟲子在草棵子里蹦著,梯田里春苗在拔稈兒生長著;山野中也有萬千生命在歡騰著…… (浩然《艷陽天》) 月光灑滿了這園庭,遠處的樹林,頂上載著銀色的光華,林里烘出濃厚的黑影,寂靜嚴肅的壓在那里。噴水池的噴水,池里的微波,都反射著皎潔的月光,在那里蕩漾,她腳下的綠茵和近旁的花草也披了月光,柔軟無聲的在受她的踐踏。
(郁達夫《秋河》) 月亮快要出來了。月亮還遠著呢,可是在地平線后邊,人們覺得它從黑暗的深淵上升。
一道微弱的光,給圍繞在高坡上的樹頂鑲了一條花邊,好象高腳杯的邊緣,這些反映在微光中的樹峰的側影,一分鐘比一分鐘顯得更為深黑。 (法 羅曼·羅蘭:《母與子》) 霧靄消散了,銀色的月光好象一身自得耀眼的寡婦的喪服,覆蓋著廣闊的沙灘。
河面沒有一條船只,甚至看不見一絲微波,河心河岸,到處是一片寧靜,這寧靜有如死亡帶給受盡苦難的病患者的一種無休止的安寧。 (印度 泰戈爾:《沉船》)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彌望”何解?析:充滿視野,滿眼,如“春色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
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亭亭”與前面哪個詞相呼應,它修飾的是“舞女”還是“裙”?析:與“高”相呼應,修飾“舞女”)的舞女的裙。(本句運用了比喻修辭,本體和喻體分別是什么?它們之間有何相似之處?析:本體——葉子;喻體——亭亭的舞女的裙;舞女的裙與葉子自然舒展的形態相似。)
層層的葉子中間,(“田田”與“層層”是對前面哪個詞的具體解釋?為什么?析:曲曲折折;“田田”描其連綿不絕,“層層”描其高低有序),零星地點綴(“點綴”與前面哪個詞相呼應?析:零星)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本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若換用其它修辭手法好不好?為什么?析:擬人;不能換用其它修辭手法,因為擬人的運用可以回應上面的“舞女”,荷莖象舞女,葉子象舞女的裙,而花便象舞女的容顏,同樣千姿百態,楚楚動人)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本句運用了比喻修辭格,本體和喻體分別是什么?它們之間有何相似之處?析:本體——白花;喻體——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剛出浴的美人。
【第1句】:月下的荷花白而光亮,而且是“零星地點綴著”的,與“一粒粒”的“明”珠相似;【第2句】:白花“點綴”在“層層的葉子中間”,在綠叢中隱約閃爍,與“碧天”里的“星星”相似;【第3句】:荷花是“裊娜”、“羞澀”而且是白而亮的,其神態與色澤都與剛出浴的美人相似)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此處運用了“通感”的寫景方法,試述什么是“通感”?其最大的特點是什么?“縷縷清香”與“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有何相似?這樣描寫有什么作用?析:“通感”指“一種感覺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領會到屬于另一種感覺的印象”,即把。
【第4句】: 描寫日月的好句段
日——《海上日出》
天空變成了淺藍色,很淺很淺的;轉眼間天邊出現了一道紅霞,慢慢兒擴大了它的范圍,加強了它的光亮,我知道太陽要從那天際升起來了,便目不轉睛地望著那里。
果然過了一會兒,在那里就出現了太陽的一小半兒,紅是紅得很,卻沒有光亮。這太陽像負著什么重擔似的,慢慢兒,一步一步地,努力向上面升起來。到了最后終于沖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那顏色真紅得可愛。一剎那間,這深紅的東西,忽然發出奪目的光亮,射得人眼睛發痛,同時附近的云也添了光彩。
有時太陽走入云里,它的光線卻仍從云里透射下來,直射到水面上。這時候,人要分辨出何處是水,何處是天,很不容易,因為只能夠看見光亮的一片。
有時天邊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陽出來了,人卻不能夠看見它。然而太陽在黑云里放射出光芒,透過黑云的周圍,替黑云鑲了一道光亮的金邊兒,到后來才慢慢兒透出重圍,出現在天空,把一片片黑云變成了紫云或紅霞。這時候,光亮的不僅是太陽、云和海水,連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第2句】:月——《荷塘月色》朱自清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象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是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象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第3句】:星辰—— 星星
黑夜里,看不到陽光,也看不見月亮,是多么的寂寞。
繁星滿天,仰望著那無垠的美麗星空,一顆顆星星都向你眨眼睛,你就會油然而生了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
星星,不象螢火發出的光那樣微弱,不象路燈放的光那樣昏暗,也不象閃電的光那么短暫;它總是盞盞亮在天穹,緊挨著,相望著,用晶亮的光,照耀太空,輝映大地……
星星,美麗、溫馨。每當望著它們閃爍的時候,總能讓我感到那隱藏著的深邃思想的光輝。它,能讓我在黑暗中的默默哭泣化作那傷心而又浪漫的回憶;它,總是給了我那無邊無際的思念、向往與夢喚。思念著,那已經離我而去的親人、朋友……向往著,那份曾經似乎擁有過而又消逝的真摯情感……夢喚著,能夠投入到寬闊有力的胸襟,讓那烘烘的溫暖和深深的情愛融化在我的心中……
彌望著那遠處的浩翰的星空,星星,總是把我帶到那夢的世界,盡管我已經到了不該有夢了,但是,只要星光還能穿越迷霧,煥發出迷人的光輝,那么我的夢就還能繼續尋回,只要星光依舊灑滿大地,那么我的生命之源就不會干涸,而延續不息……
【第5句】: 寫夜色的好句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父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十二月十五夜 袁枚
沉沉更鼓急,漸漸人聲絕。
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春夜 王安石
金爐香燼漏聲殘,剪剪輕風陣陣寒。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
春夜聞笛 李益
寒山吹笛喚春歸,遷客相看淚滿衣。
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盡北飛。
寒夜 杜耒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春夜別友人 陳子昂
銀燭吐清煙,金尊對綺筵。
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明月懸高樹,長河沒曉天。
悠悠洛陽去,此會在何年。
除夜有懷 崔涂
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
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
漸與骨肉遠,轉于僮仆親。
那堪正飄泊,明日歲華新。
閣夜 杜甫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旅夜書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避,況乃未休兵。
酬程近秋夜即事見贈 韓翃
長簟迎風早,空城澹月華。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節候看應晚,心期臥亦賒。
向來吟秀句,不覺已鳴鴉。
寒食夜 韓偓
惻惻輕寒剪剪風,杏花飄雪小桃紅。
夜深斜搭秋千索,樓閣朦朧細雨中。
【第6句】: 描寫倒影的好詞好句
元好問《泛舟大明湖》:“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蒼煙收不起。”
張先(子野)《題西溪無相院》:“浮萍破處見山影。”
體物窮形盡相的像唐代謝偃《影賦》:“平湖數百,澄江千里。群木懸植,叢山倒峙。崖底天回,浪中霞起。”杜甫《渼陂行》:“半陂以南純浸山,影動裊窕沖融間。船底冥戛云際寺,水面月出藍田關。”又《渼陂西南臺》:“顛倒白閣影,錯磨終南翠。”竇庠《金山行》:“有時倒影沉江底,萬狀分明光如洗。乃知水上有樓臺,卻從波中看啟閉。”其中刻畫最為細致的是儲光羲《同諸公秋霽曲江俯見南山》:“魚龍隱蒼翠,鳥獸游清泠。菰蒲林下秋,薜荔波中輕。”清代錢牧齋(謙益)在《初學集》中盛贊楊無補“閑魚食葉如游樹,高柳眠陰半在池”一聯,野正是由于這聯中的魚如游樹之語給人以新奇生動的藝術魅力。這使人想起屈原《九歌·湘夫人》中的詩句:“采薜荔兮水中,罾何為兮木上?”大概也應該看作是水中倒影的形象。“洞庭波兮木葉下”,正是秋潦水清的時候,而湘江的水又正是以 “漫江碧透”為其特征的。毛澤東的詞《沁園春·長沙》中寫道:“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其中“翔”字的運用正得藝術神髓。元代詩人楊敬德《臨湖亭》:“魚在山中泳,花從天上開。”王鐸《水花影》:“波面波心流蛺蝶,樹頭樹底浴鴛鴦。”明代阮大鋮《園居雜詠》:“ 水凈頓無體,素鮪如游空。俯視見春鳥,時翻藻荇中。”清代吳縣人潘次耕(耒)《遂初堂詩集》卷八《題可帆亭》:“魚游天上餐云影,樹倒波心濯練光。”許許多多的例子,都是寫這種倒影的神奇魅力,雖然有的工,有的拙,但是都體現了作者的藝術匠心。
【第7句】: 《荷塘月色》的佳句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niǎo,nuó)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一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長著許多樹,蓊蓊(wěng)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ē)玲(英語violin小提琴的譯音)上奏著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