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語錄全集
【第1句】:真正的銅墻鐵壁是什么?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擁護革命的群眾。這是真正的銅墻鐵壁,什么加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九三八年五月)
【第2句】:必須重申黨的紀律:(一)個人服從組織;(二)少數服從多數;(三)下級服從上級;(四)全黨服從中央。誰破壞了這些紀律,誰就破環了黨的統一。《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
【第3句】:“互通情報”。這就是說,黨委各委員之間要把彼此知道的情況互相通知、互相交流。這對于取得共同的語言是很重要的。有些人不是這樣做,而是象老子說的“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結果彼此之間就缺乏共同的語言。《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三日)
【第4句】:我們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為人民服務》(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
【第5句】:人民的游擊戰爭,從整個革命的觀點看來,和主力紅軍是互為左右年,只有主力紅軍而無人民的游擊戰爭,就象一個獨臂將軍。根據地的人民條件,具體地說來,特別是對于作戰說來,就是有武裝起來了的人民。敵人視為畏途,主要地也在這一點。《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九三六年十二月)
【第6句】:共-產-黨的干部政策,應是以能否堅決地執行黨的路線,服從黨的紀律,和群眾有密切的聯系,有獨立的工作能力,積極肯干,不謀私利為標準,這就是“任人唯賢”的路線。《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
【第7句】: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為人民服務》(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
【第8句】: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 《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
【第9句】:日本敢于欺負我們,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國民眾的無組織狀態。克服了這一缺點,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們數百萬站起來了的人民之前,使它象一匹野牛沖入火陣,我們一聲喚也要把它嚇一大跳,這匹野牛就非燒死不可。《論持久戰》(一九三八年五月)
【第10句】:不懂得和不了解的東西要問下級,不要輕易表示贊成或反對。……我們切不可強不知以為知,要“不恥下問”,要善于傾聽下面干部的意見。先做學生,然后再做先生;先向下面干部請教,然后再下命令。……下面干部的話,有正確的,也有不正確的,聽了以后要加以分析。對正確的意見,必須聽,并且照它做。……對于下面來的錯誤意見也要聽,根本不聽是不對的;不過聽了而不照它做,并且要給以批評。
【第11句】:戰爭的偉力這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
【第12句】: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重到起碼的知識。《“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一九四一年三月、四月)
【第13句】:謹慎、戒驕、戒躁、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兩-個-中-國之命運》(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三日)
【第14句】:人民群眾有無限的創造力。他們可以組織起來,向一切可以發揮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門進軍,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替自己創造出日益增多的福利事業。《多余的勞動找到了出路》一文的按語(一九五五年)
【第15句】: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
【第16句】:團結起來,參加生產和政治活動,改善婦女的經濟地位和政治地位。為《新中國婦女》雜志創刊題詞(一九四九年七月二十日)
【第17句】:要使幾億人中的中國人生活得好,要把我們這個經濟落后、文化落后的國家,建設成富裕的、強盛的、具有高度文化的國家,這是一個很艱巨的任務。我們所以要整風,現在要整風,將來還要整風,要不斷把我們身上的錯誤東西整掉,就是為了使我們能夠更好地擔負起這項任務,更好地同黨外的一切立志改革的志士仁人共同工作。――《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
【第18句】:革命戰爭是群眾的戰爭,只有動員群眾才能戰爭,只有依靠群眾才能戰爭。《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九三四年一月二十七日)
【第19句】:我黨規定了中國革命的總路線和總政策,又規定了各項具體的工作路線和各項具體的政策。但是,許多同志往往記住了我黨的具體個別的工作路線和政策,忘記了我黨的總路線和總政策。面如果真正忘記了我黨的總路線和總政策,我們就將是一個盲目的不完全清醒的革命者,在我們執行具體工作路線和具體政策的時候,就會迷失方向,就會左右搖擺,就會貽誤我們的工作。――《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一九四八年四月一日)
【第20句】:我們的責任,是向人民負責,每句話,每個行動,每項政策,都要適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錯誤,定要改正,這就叫為人民負責。《抗日戰爭后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三日)
【第21句】:我們要學習他(白求恩)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從這點出發,就可以變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紀念白求恩》(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第22句】:人民的力量,人民,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