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生自古誰無死一樣的句子
【第1句】: 與“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相似的詩句或名言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峨x騷》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苤病栋遵R篇》
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懹巍妒緝骸?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關于愛國的古代詩句
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晏殊和尚的詩句“:契闊死生君莫問,行云流水一孤僧。無端歡笑無端哭,縱有歡腸已成冰?!?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第1句】: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牧民》
【第2句】:臨患不忘國,忠也?!蹲髠鳌ふ压辍?
【第3句】: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峨x騷》
【第4句】:茍利國家,不求富貴?!抖Y記·儒行》
【第5句】: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第6句】:烈士之愛國也如家?!鸷椤侗阕印ね馄V譬》烈士:有抱負.有作為的人。
【第7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吨傺汀对狸枠怯洝?
【第8句】: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第9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第10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奶煜椤哆^零丁洋》
【第11句】:精忠報國?!端问贰ぴ里w列傳》
【第12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溍先A《論中國之存亡決定于今日》
【第13句】:唐·李夢陽: 向北望星提劍立,一生長為國家憂。
【第14句】:明·于謙: 一片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忠家。
【第15句】:宋·陸游: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第16句】:三國志: 憂國忘家,捐軀濟難。
【第17句】:唐·李白: 中夜四五嘆,常為大國憂。
【第18句】: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第2句】: 找一句與“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相似的詩句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石灰吟
[明] 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譯文 經過千萬次錘打才從深山里開采出來
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就算粉身碎骨都不怕
因為要一身清白留在人間
石灰吟:石灰贊歌。
吟: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
擊:撞擊。
千、萬:指撞擊次數多,不是實指一千一萬。
若等閑:好像平常事一樣。 若:好像;等閑:平常,隨便
清白:指高尚節操。千錘萬擊:無數次的錘擊開鑿。
人間:人世間。
簡單的意思:石灰石經過千錘萬鑿才從深山中開采出來,用烈火焚燒也是件平常普通的事。粉骨碎身都不怕,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間。
[簡析]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發自己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品質和不同流合污與惡勢力斗爭到底的思想感情
于謙 (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漢族。字廷益,浙江錢塘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七歲的時候,有個和尚驚奇于他的相貌,說:“這是將來救世的宰相呀?!庇罉肥拍?,于謙考中了進士。
【第3句】: 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句子
出自 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全詩是: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丹心”是指赤紅熾熱的心,一般以“碧血丹心”來形容為國盡忠的人。
“汗青”是指歷史典籍。古時在未有紙的發明之前,要記錄軍國大事,便只能刻寫在竹簡之上;但必須先用火把竹簡中的水分蒸發出來,這樣才方便刻寫,并可防蟲蛀;后人據此引申,把記載歷史的典籍統稱為“汗青”。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自古以來,人終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義,倘若能為國盡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岳飛、文天祥、史可法及譚嗣同均是為國為民而肯拋頭顱、灑熱血的烈士,其壯烈情懷均與這兩句詩的詩意吻合,那到底這兩句詩是誰人手筆呢?
南宋末年,文天祥在廣東兵敗被元軍俘虜,并被帶往北方囚禁,途中經過零丁洋,便寫了“過零丁洋”詩來抒發國破家亡的抑郁。其詩的下半闕如下---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其后,文天祥始終不被任何威迫利誘打動,慷慨赴義!
【第4句】: 與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義相同的詩句
石灰吟
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注釋]
若等閑:好像很平常。
--------------------------------------------------------------------------------
[簡析]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閑”。“烈火焚燒”,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似乎還象征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極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犧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平反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景帝,親自率兵固守北京,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統治。但英宗復辟后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平和人格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