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是“有沒有用”而是“有沒有趣”-人生
小學三年級時,有一次期中考試,我自己感覺作文寫得還不錯。吃飯時,我爸問我:“你作文寫的啥?”我說:“我寫的是養花時弄斷了一條蚯蚓,沒想到蚯蚓身子斷了還能活著……”沒等我把話說完,我爸就劈頭蓋臉地開罵了:“蚯蚓?那是什么上不得臺面的東西!期中考試30分的題,寫什么不好,偏要去寫蚯蚓!寫蚯蚓有什么用?!”這頓罵像冷水一樣把興沖沖的我潑了個透心涼。
結果等到語文試卷發下來,我的作文竟然得了滿分。老師的評語是:題材有趣,觀察細致。我把試卷拿回家給我爸看,他扔下一句“我還不是為你好”,就不搭理我了。
我人生中第一次發現,原來父母說的話也不一定都對,而我自己的想法也不一定沒道理。后來,我開始給報社投稿。那時候給報社投稿如果沒有被采用,還會收到退稿信。開始同學們看到我老收到信還覺得挺新鮮的,后來知道我收到的是退稿信,就開始嘲笑我。連班主任也怕影響我的成績,跟我父母說我花了太多時間和精力在寫文章上。回家后我爸就把我打了一頓:“你一天到晚寫這些東西有什么用?能給你掙錢?能幫你考大學,還是能幫你找工作?”我媽本身就是語文老師,相比之下對我還寬容一些,不過她也發話了:“我覺得你還是踏實搞好學習吧。”
這種日子持續了好幾年,忽然有一天,我的文章在北京一份影響很大的報紙上發表了。這在20多年前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頓時我就成了學校的標兵,也沒人再說嘲笑的話了。那篇文章替我賺了20元稿費,這在當時算是一筆巨款,大部分被我媽拿去買了帶魚??晌野忠呀洶阉f過的話都忘了。
再后來我又迷上了武俠小說,金庸、古龍、梁羽生、柳殘陽等人的作品,我爸當然還是那個論調:“那么多課本不去讀,天天讀這些書有什么用?!”——不過很快就有了答案——初中二年級時市里組織了一次規模挺大的知識競賽,每個參賽隊里必須有一名學生隊員,我們學校選了我。前幾輪還好,都是其他兩位老師出力,沒我什么事,關鍵時刻來了一道學生搶答題:“‘天龍八部’是哪八部?”這道題一出來,其他學校的幾個學生隊員都有點兒發蒙,我卻跟惡狗撲食一樣按響了搶答器:“‘天龍八部’是天、龍、夜叉、乾達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呼羅迦!”估計其他學校的隊員大多都沒聽懂我在說什么。最終,我們得到了那次比賽的亞軍。這個亞軍也徹底幫我解答了“看武俠小說有什么用”的問題。
2004年,我開始在工作之余寫博客,很多人說“在網上寫這些有什么用”,那時候在網上寫東西基本上就是自娛自樂??墒菦]想到博客會風靡一時,還成就了我的第一本書。
再后來,我看著別人跑步,一時興起也開始跑步。然后我興致勃勃地把經過寫下來,別人看著看著,總會問一句“這有什么用”。我說這能鍛煉身體啊,人家就會跟一句:“除了鍛煉身體,還有什么用?”
我無語了,這年頭光是能鍛煉身體這件事,不就非常值得一做嗎?
從小到大我們總是被要求、被勸說做“有用”的事,但其實反而是“寫稿”“讀武俠小說”“跑步”……這些“無用”的事,讓“我”發表了文章、贏得了比賽、鍛煉了身體……讓“我”平凡的人生更加有趣。其實哪有什么有用無用,既然喜歡就做做看吧!
1。生命那是自然付給人類去雕琢的寶石。——瑞典發明家諾貝爾
2。一個深廣的心靈總是把興趣的領域推廣到無數事物上去。——德國哲學家黑格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