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只用好東西-生活
只用好東西”是我從媽媽身上學到的一個重要的生活哲學。
我曾經像所有的年輕人一樣,喜歡買便宜的東西——便宜的衣服、便宜的首飾、便宜的鞋……每一季我都會添購一些當時流行的物件,這些東西,尤其是衣物,大抵只能穿一年甚至一個季度,換季時,我把它們都好好地收起來,可等到明年拿出來再穿時,卻發現哪兒都不對勁兒,要不是因為材質不行,板型都已經走樣了,要不就是因為洗了幾次,顏色都已經不漂亮了。所以,我的衣櫥里總是塞了一大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被我媽稱為“破爛兒”的衣服!
我媽媽的衣櫥就不一樣了。她的衣服不多,可一件就是一件,而且都是面料好,做工也好,能穿很多年的好東西。我從媽媽身上學到的穿衣和購衣哲學是:當我們年齡漸漸大了,身材不再像年輕時那樣沒有任何贅肉、穿什么都好看時,板型和面料就是決定一切的因素。穿了好的剪裁和面料的衣服,你可以優雅從容,充滿自信,而這些積極的心理素質,都是已進入人生中后段的我們所迫切需要的。
另外,我媽媽還告誡我們這幾個女兒說,中年以后,女人的“貴氣”和“富態”是很重要的。好的衣服穿上身,旁人一眼就能從它的色澤、觸感、光澤度、肩部和腰線的剪裁覺察出它的價值來。這些價值感能提升別人對你的評價,也能增強別人對你的好印象,而在如今這個“勢利和世態炎涼”的社會里,它們也都是很重要的。
我媽媽的“只用好東西”哲學,同樣也強調在鞋子的選擇上。
母親說,女人只要鞋穿得舒服,走路時腰自然就挺直了,而且還步履輕快,有年輕人活潑的氣質。她會注意鞋的楦頭在美觀之外,夠不夠5根腳趾舒展;會注意鞋幫兒跟不跟腳,免得走路時得使勁兒去提著它,既累又不優雅;還會注意鞋子的皮面容不容易擦拭,因為她不能忍受穿著臟兮兮的鞋出門;當然,最后是一般老太太們絕對不會注意的——有沒有能增加小腿修長感的幾厘米的粗鞋跟。
我相信讀到這里,讀者們一定覺得我媽媽是個“事兒事兒”的老太太,但如果您能在她身邊多待一會兒,就一定會發現她的“事兒事兒”其實是很美好的。外貌先天條件并不優越的她,自信得一塌糊涂,也優雅得一塌糊涂,從她身上總是能聞得到淡淡的香水氣味,天天做家事的雙手,雖然有了皺紋,但也保養得柔軟細滑。她活得精致,也活得快樂,而這些都讓已邁入中年又各有愁事瑣事的女兒們,覺得寬慰,也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