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菜和打包菜-生活
到飯店吃飯,點菜的那位是要精于交際的,非情商高的人不能為之。聚餐后若菜剩得多,要么是因為招待貴客必須豪氣一下,要么就是喝得熱鬧,顧不了吃菜。結賬時若不打包,說明這桌人之間關系還不夠親密;若大家比較熟絡,就會有人建議打包吧,這時難免會相互推卻一番:“我明天不在家吃。”“我家冰箱菜很多,吃不了。”像擊鼓傳花一樣,最后傳到那位不夠堅定的手里,便承讓一番:“也好,我家那只貓明天的口糧有了。”
如果沒人打包,這些菜便進了潲水桶,可能會回收去喂豬。等效地看,誰拿走打包菜,就相當于得到了豬的待遇,實在有些掉價。但是,有些菜的確標價很高,未免有些可惜。但再高身價的菜,因為被眾多筷子觸碰過,難免沾染口水,加之缺乏精美碗碟盛放,只蜷縮在塑料盒中,還要在冰箱中受冷遇,等到主人想起它,色澤已大變,且剩菜極易產生致癌物亞硝酸鈉,還是不吃為好。一倒了之,又深刻后悔不該帶回來,讓他人譏笑了。
“我是你的什么菜?”交往中的王小姐和張先生在餐廳吃飯,飽腹后有些發嗲地問張先生。前菜?那只是開開胃的,有前女友之嫌。主菜?難道還要花心流連其他副菜?張先生在酒精燒腦后,以為“打包”回家有迎娶王小姐的討好之意,便氣宇軒昂地說:“你是我的打包菜!”王小姐粉臉頓變,不等隔夜,拎包就走。她心想。從大學開始,跨校、跨系和男生寢室聯誼,寢室閨密們都在聯誼中牽手,一桌青春燦爛的菜肴,吃得七零八落,自己還在不斷回鍋,從清蒸到重醬紅燒,再下八角花椒調味,味道越來越厚,原來只是要掩蓋被日益氧化生成的雀斑。
“那么你希望你是我的什么菜?”張先生覺得此題絕無正解,但自覺“打包菜”極為不妥,平時自己在酒席后是絕不打包的,點菜時就寧缺毋濫。所以還看不起那些打包的人,包括自己老媽,便發信息向王小姐討答案。是呀,還沒問個“此解何意”就跑了的王小姐,也覺得自己作了些平時口中那些“累得像狗”“你是我的菜”都是沒有因果關聯的感嘆語。狗累嗎?最優哉過日子的寵物狗怎么會累,天熱吐個舌頭喘氣散熱,主人還會心疼地開空調,它眼中的主人才累呢!如果王小姐不把自己當菜看,就不會如此自憐。好在王小姐終于明白這些偽命題,便下臺階地回復了張先生:“我希望是你的家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