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友誼-人生
這是兩個男人的故事。美國獨立戰爭的奠基者:亞當斯和杰斐遜。
在亞當斯眼里,杰斐遜只不過是個“小字輩”,可他卻因為起草《獨立宣言》而名揚天下。這讓亞當斯很是不爽,一直堅持認為7月4日不是真正的獨立日,“《獨立宣言》的通過,只是一件沒有任何重大歷史意義的裝飾性事件。”
獨立戰爭之后,兩個老朋友也因政見不和而心生罅隙屢有齟齬,甚至一度數年不再通信。而等到兩人都離開了政壇,兩位老朋友卻逐漸恢復了友誼。“剛開始通信時,亞當斯對杰斐遜還有強烈的憎恨之感,因為杰斐遜在他當總統期間,發起了對他的誹謗。到了1823年,整個誹謗丑聞已經成了一種懷舊的笑話”。
在亞當斯和杰斐遜眼里,歷史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樣子,而“只有當兩個人結合在一起時,美國獨立戰爭的碎片才能夠拼合起來,形成一個整體”。
生命的最后時刻,杰斐遜依然得到了神助。1826年7月3日晚上,杰斐遜陷入了昏迷。他含糊不清地問家人:今天是7月4號嗎?隨后,就一直處于彌留之中,直至4號的午后,撒手人寰。
同一天早上,亞當斯突然病倒在自己的書房。杰斐遜離世幾小時后,他也告別了塵世。
男人的友誼,可以是相互信賴,彼此支持,比如德隆、梅爾維爾、安布勒;也可以是勢均力敵,相廝相殺,比如諸葛亮和周瑜,漢尼拔和西庇阿,亞當斯和杰斐遜。
無論是彼此欣賞還是勢均力敵,都有一種惺惺相惜之感。不管是朋友還是敵人,敬重對手,其實也是敬重自己。因為對方的命運,往往就是自己命運的寫照。
在身陷絕境的孤獨無依中,在戰爭的刀光劍影和政治的波詭云譎中,他們大約無數次地想起過老朋友吧?當他們在天堂的某個地方再度相遇時,又會說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