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平庸,勇敢殺掉七頭牛-哲理故事
一位睿智的老師帶著學生踏上旅程,期盼讓年輕人了解畫地自限的道理,看清阻礙成功的真正大敵。于是,他們造訪一戶破敗的人家,目睹了一宗「殺牛」事件
美國超人氣激勵大師卡密歐.克魯茲(CamiloCruz)在其暢銷書《誰殺了我的牛?》中藉著一則跟「殺牛」有關(guān)的小故事,將牛比喻為我們經(jīng)常替自己找的各種借口、理由,清楚闡釋「放任借口主導人生」時可能發(fā)生的情況。作者指出,每個人實際擁有的牛比愿意承認的還多,他以簡單而幽默的方式告訴讀者如何擺脫這些讓人表現(xiàn)平庸的惡習與念頭。就連知名暢銷書《心靈雞湯》系列的作者之一馬克.韓森都說,「我讀過很多教人擺脫平凡人生的寓言,這本肯定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本。」
《天下雜志》特別摘錄部份內(nèi)容,與讀者分享:名叫「平庸」的敵人
有些人終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深受「牛」的羈絆;有人雖然知道,卻照樣關(guān)照喂養(yǎng)這些「牛」。為什么?因為這些「牛」讓他們待在安適區(qū),安然接受這些平庸的狀態(tài)。這些人自愿把「牛」照顧好,以擺脫成功的責任,然后把自己的不幸怪到其他地方,對任何事情都有一番借口。
如果突然失去了可以為自己的平庸辯解的借口,我們就只會剩下兩種簡單的選擇:為自己的情況擔起完全責任并開始改變(成功),或者接受我們無法掌控人生的事實并且認輸(失敗)。只剩改變或認輸這兩種選擇時,該選哪條路似乎就很明顯了。
平庸比失敗還糟,跌落谷底至少還可以迫使我們重新檢視環(huán)境,考慮其他選擇。平庸則不一樣,平庸的最大危險在于它是可容忍的,讓我們習慣成自然。在此分享我前些時候聽到的一個故事,剛好可以說明這點:
一名男子去拜訪老農(nóng)夫,老農(nóng)夫也是知名的獵人。男子一到農(nóng)場,看到農(nóng)夫的獵犬趴在中庭,看起來顯然不太舒服,好像有什么事情困擾著牠,讓牠猛吠,不斷地哀嚎。男子看了這種情況幾分鐘以后,問農(nóng)夫是什么原因讓這只可憐的家伙那么不舒服。
「別理那只老狗,」農(nóng)夫說,「這種情況已經(jīng)持續(xù)好幾年了。」
「你帶牠去看過獸醫(yī),看問題出在哪里了嗎?」男子問。
「何必麻煩?我完全知道那只狗怎么了,牠不過是太懶而已。」
「但是那和牠的哀嚎有什么關(guān)系?」
「他現(xiàn)在趴的地方,剛好有釘子穿過木板,刺到牠的腿,讓牠很不舒服。所以后來他每次趴在那里,就會又吠又叫。」
男子睜大眼睛驚呼,「牠為什么不干脆換到其他地方?」
農(nóng)夫說,「我想是那根釘子對牠造成的困擾還不夠大吧。」
你認識的人當中有人符合這種情況嗎?你自己呢?周遭是否有惱人的事物讓你始終無法過應(yīng)得的生活?如果有,現(xiàn)在就下定決心采取行動,從此擺脫讓你無法享有真正滿意人生的「牛」。
一號牛:自我安慰
「我痛恨我的工作,但我不該抱怨了……,至少還沒失業(yè)。」「我的婚姻可能不是全世界最好的,但至少沒有天天吵架。」
一號牛危險在于,認為自己還算不錯、甘于現(xiàn)況的人并不覺得有必要改善自己的生活。
二號牛:不是我的錯
「我無法成功是因為另一半不支持我做任何事。」「如果爸媽沒離婚,或許我的人生就不會亂成這樣了。」「我的事業(yè)無法成長是因為經(jīng)濟太糟,政府可以多幫忙企業(yè)主就好了。」
應(yīng)該殺掉這頭牛的最大理由是,如果對自己坦白,就會了解發(fā)生在身上的一切大多是自己造成的,跟父母、老板、經(jīng)濟環(huán)境或其他東西無關(guān)。即使是我們感受的負面情緒,也是自己造成的。美國小羅斯福總統(tǒng)夫人艾蓮諾的名言最能說明這點,「除非你同意,沒人能讓你感到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