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從來沒有忘記你-親情故事
曉曉做了14年的獨生女。弟弟出生時,她已經上初二。
父母親的心里充滿了迎接新生兒子的喜悅,完全忘記了還有個正走向青春叛逆期的女兒需要他們的關心,開始在曉曉耳邊嘮叨說一個女孩子,上個職業學校,有份工作嫁個有錢人就行了。
然而,滿腦子藝術夢想的曉曉卻一心要考高中,然后是上美院的藝術系。青春明媚的胭脂色,從此沾染上灰塵,曉曉對自己的弟弟懷著復雜的感情,弟弟出生的那天,她畫了一張全黑的畫。
因為弟弟是超生的孩子,母親在生他前半年時開始請假到一個外地的親戚家待產,在他出生后不久,就將他送到另一個城市的奶奶家撫養。
1
曉曉在學校住宿,職業學校的學習風氣并不好,但是她拼命學習,暗暗計劃三年以后就報考外地大學,永遠離開這個家。
每個周末,父母會坐兩個小時的車回去看望他們心愛的兒子。當曉曉回家,他們會眉飛色舞地講述兒子的趣事,她冷冷地在一邊聽著,一言不發。她的青春,注定有一場逃離,她會成全父母,離他們遠遠的。
直到弟弟3歲,曉曉考上大學那一年,才和父母一起回老家看望他。
曉曉無法形容第一次見到弟弟時的心情,白皮膚大眼睛的他跟曉曉太像了。他喊著姐姐,并親熱地拉著曉曉的手,問有沒有給他帶紙和筆,說要學習寫字和算數。曉曉非常窘迫,只得在自己的背包里胡亂地翻來翻去,見曉曉找不到,他連忙安慰說,姐姐我不要了,我背詩給你聽吧。
17歲的曉曉,忽然有了一種愛戀,曉曉摟他在懷里,問他是誰教會的詩,他說姐姐,我聽隔壁的哥哥背書,就記得了。
2
曉曉第一次到北京是17歲。她考上了理想的學校。
曉曉靠自己做家教和打零工維持生活,父母給她的生活費,她一分也沒有花。在北京這個陌生的城市里,曉曉自以為長大很多。
畢業后曉曉在一家廣告公司做設計,在旁人眼里,她是一個陽光快樂的女孩子,只有她自己明白那是她想掩蓋不被父母所愛的真相,表面上她很容易和人打成一片,內心里則覺得任何人都不可相信,他們都會像她的父母一樣,一旦有了更愛,就馬上會放棄他們曾經愛的那個。
自從到了北京,曉曉沒有再回過老家一次。有一年過年母親打電話哭著求她回家,那時候弟弟已經上小學了,他在電話里跟曉曉說姐姐我很想你,你回來看看我好嗎?我這學期的成績早下來了,每門都是100分呢。
曉曉昕著弟弟稚氣的聲音,她想象不出他現在的樣子,但曉曉知道自己握電話聽筒的手有些微微地顫抖。
在冬天的北京,在零下十幾度的北京,回望故鄉溫暖的風,并不能改變曉曉對父母的決絕態度。
曉曉最終沒有回家,那一年的年終獎,她悉數寄了回去。
3
曉曉的美麗時光。只在她的畫和設計作品里。
工作后,曉曉交過兩個男朋友,但她不知道如何與人相愛,不知道什么樣的感情才能長久。
弟弟4歲就上了小學,到他初中畢業才13歲。那一年,曉曉離開家鄉整整有10年。當親戚打電話告訴曉曉父母出了車禍的時候,她腦子里亂哄哄一片,全是小時候爸爸把她架在背上去電影院看電影的情景,還有媽媽在她的衣服上繡了一朵又一朵的花兒。因為曉曉是他們的第一個孩子,那些初為人父母的喜悅,那些對曉曉的百般關心,她怎么就一點不剩地忘記了?
這10年,她除了給父母寄錢,再沒有做過任何事。
曉曉忍不住抱住面前這個有些陌生的男孩子痛哭。弟弟已經和曉曉一般高了,他就像一棵春天的白樺樹,他抱著曉曉,那么緊,就像他們從來都沒有分開過。他不停地勸曉曉,姐姐別哭姐姐別哭,自己卻眼淚不停地往下流。
其實和曉曉比起來,弟弟才是更不幸的,從出生起即離開父母,一直被當做隱形人,甚至家里的戶口本都沒有他的名字,可是他從來沒有過任何抱怨。在奶奶身邊時,他總是幫奶奶做很多家務,學習成績還那么好,小小年紀就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市里著名的重點高中。
4
在南方的海邊,曉曉和弟弟一前一后地走著,現在,他們只剩下彼此這個親人。
曉曉送弟弟到他的學校。
在一幫十六七歲的高一學生面前,才13歲的弟弟顯得非常單薄,曉曉看著他,不放心他一個人。他卻不斷地安慰曉曉說,姐姐,我一直照顧奶奶,照顧自己,倒是你一個人在北京,要好好的,還有,下次回來見我,一定要給我帶個姐夫回來。曉曉輕輕地笑了。
這一次她沒有哭,爸爸媽媽會希望他們是這樣的。
回北京的路上,27歲的曉曉,第一次真正覺得自己長大了。
曉曉不再胡亂地花錢,兩年后,她在北京有了自己按揭的房子。每個假期,曉曉都會回家看望弟弟和奶奶。
也就是在某次回家的飛機上,曉曉認識了現在的男朋友。
2006年的夏天,弟弟參加高考,曉曉決定休年假回去看他,她要陪他一起度過人生的關鍵時刻。
是生命里慘痛的失去,讓曉曉學會了愛,學會了表達自己的感情。
高考三天,是廣東最熱的日子,每一天,像所有的家長一樣,曉曉站在考場外,一分鐘也舍不得離開。原來,她是這么深愛他。
弟弟順利考上北京一所著名的大學,他們每個星期見一次面,他知道走在馬路的外邊保護姐姐,知道幫姐姐提購物袋;圣誕節,他還用自己幫老師做PPT文件賺來的錢為姐姐買了一條非常漂亮的圍巾。
30歲的曉曉,終于明白了,弟弟,是上天送來讓她此生獲得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