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個牛人帶路-成長
“王菲在微博里秀了一張模仿鄧麗君的照片,你看到了嗎?”
當一個客戶跟我談起他剛進入新企業而不知所措的焦慮時,我問了他一個八竿子打不著的問題。
“這跟我的工作有什么關系?”他的提問完全在我的意料之中。
“那張照片太像了,以至于網友們叫她王麗君。你知道我上中學的一段時間特愛聽王菲的歌,她還專門出過一個磁帶,全是模仿鄧麗君的歌。”我繼續展開自己意識流的咨詢。
“……”他已經完全懵掉了。
“我想說的是,當你覺得不知所措,或者覺得不再成長時,你需要找個人模仿。”
找出牛人
當我們來到一家新公司,我們又進入了一個新的迷茫期和成長期,不妨從模仿開始。
這個模仿對象,首先得有魅力。要么自信干練,要么學富五車,要么智慧深刻,反正無論怎樣,他在這個組織里氣場夠足。
其次得跟你臭味相投。假如某天,你看到他在茶水間跟人聊天提到了某個民國大家蔣××,而你竟然也曾經深入研究過該大家的野史,你就會對這個職業導師有惺惺惜惺惺之感,從而跟他有了那么一點共同語言。
再次,他還會跟你經常在一起工作,如果是你的頂頭上司或項目合作伙伴最好。即便不能經常在一起工作,那你也可以盡量創造出在一起工作的機會。
如何模仿
周星馳的《九品芝麻官》里詳細描述了模仿的方法,那小子利用在妓院工作的大好時機,通過模仿妓院老鴇罵仗,從而練就了一張好嘴皮子,終于咸魚翻身,榮歸故里。
觀察。觀察是模仿的第一方法。你要觀察你的導師的一舉手一投足、一言一行、一顰一笑。
附體。當觀察一段時間之后,當面對類似場合,你就會有“在這一刻靈魂附體”的感覺,寫郵件時很像他的口吻,寫PPT時比肩他的思路,會議溝通時調用他的語氣、他的手勢……整個過程是完全下意識的。
繼續觀察,附體……這兩個動作多次循環。之后你就會成為×××第二。然后就長成他的樣子。
打住。
此時你們一定會讓我打住,你們會說,如果這樣,那我自己不又迷失了?抄襲還是模仿?
那么我就再給你講一個蘋果公司關于產品設計的故事:與其說蘋果是一家科技公司,倒不如說它是一家工業設計公司。果粉們都會為蘋果產品那簡潔、光滑、精致的產品外觀癡迷,那種光滑的觸覺會讓你有一種靜靜躺在充滿泡沫的浴缸里的極度舒適之感。這便是蘋果首席設計師JonathanIve的杰作,但你是否知道他對于蘋果產品的多數設計是模仿德國著名品牌Braun(博朗)。更為刁詭的是,在進入蘋果之前,JonathanIve曾經在一家創業公司花費數月而設計一款浴缸。難怪蘋果的iMac、iPad這些產品,都特別適合放在廁所。如果一個人看到這一切的設計原型,他也許會發出這樣的感慨:“這是赤裸裸的抄襲。”
但是蘋果還是蘋果自己,它不是Braun,它也不是某家衛浴公司,它還是它自己的樣子。
畢加索說:“Goodartistcopy,greatartiststeal。”——能工摹其表,偉匠攝其魂。但是,要想steal,首先得會copy。
當你模仿到一定程度之后,你會體悟更深層次的品性;當你多模仿幾次之后,你會將每個“職業導師”的品性整合在一起,并灌注自己的品性,從而形成那個獨一無二的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