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人的土名兒-視野
小沈陽的英文名字叫“xiao-shen-yang”,那么,你的英文名字叫什么呢?
如果你正在翻爛英語字典給自己找個英文名字,那你可得小心了,別給自己選擇了一個又土又俗的洋名字。
比如說,你給自己選了個英文名字叫“克萊德曼”,你一定覺得這名字特洋氣吧,好像跟哪個鋼琴家一個名字,其實你上當了,“克萊德曼”的原意(Clayderman)是“泥瓦匠”的意思,和鋼琴一點關系沒有,是個整天和泥土打交道的人。
再比如你選了一個名字,叫“喬治·布什”,你一定覺得這名字沾點皇親國戚的意思吧,你又錯了,喬治(George)是“農夫”的意思,布什(Bush)是“灌木叢”的意思,這兩個名字都絕對土!
趕緊換個名字,叫“泰勒”吧,這名字大氣,聽上去不是個大演員就是個大導演,絕對國際級的,可你又上當了,“泰勒(Taylor)”是“裁縫”的意思,片子是剪不成了,得天天剪布做衣服!
再換個名字吧,叫“福爾摩斯(Holmes)”吧,聽上去像個偵探,小偷壞蛋都害怕,結果是“河邊的田地”,又土了一回。
再換個名字吧,叫“韋伯斯特(Webster)”吧,聽上去有文化感,不是有個韋伯斯特大字典嗎,結果又上當了,這名字的意思原來是“編織匠”,就是古時候編筐編簍的那種人,web不是蜘蛛網嗎,古人拿它當編織用,現在人拿它當互聯網。
再換個名字吧,叫“培根(Bacon)”,聽上去像個哲學家,結果是“烤肉”,一不小心會被別人吃掉。
再換個名字吧,叫“拉姆斯菲爾德(Rumsfeld)”,與美國前國防部長同名,這回軍權在握,看誰敢吃我,結果這個名字是“酒廠”的意思,rums是一種酒,feld同field,是一個場地,國防部長原來是造酒的出身。
還不死心,再換個名字吧,叫“貝克(Baker)”,與美國前國務卿同名,結果是“面包烘烤匠”。再換個名字,叫“阿道夫(Adolph)”,結果是“狼”的意思;換個“波特(Porter)”,結果是“挑夫”的意思;換個“史密斯(Smith)”,結果是“鐵匠”的意思;換個“愛德華(Edward)”,結果是“財主”的意思;換個“庫克(Cook)”,結果是“廚子”的意思;換個“彼得(Peter)”,結果是“石頭”的意思;換個“南希(Nancy)”,結果是“保姆”的意思;換個……
最要小心的是“杰克(Jack)”和“珍尼(Jenny)”,這是我至今發現的最危險的名字,它們聽上去最動聽,最洋,但其實最土,是“公驢”和“母驢”的意思。
如果你更不小心起了個英文名字叫“杰克遜”(Jackson),那你可是要倒霉到家了,因為它是“公驢的兒子”。
笑過之后,想過沒有,洋人的名字為什么都這么土這么俗?
其實細想起來,要是倒退幾千年,這些名字其實一點都不土,不僅不土,而且都是好得不得了的大喜事,讓人夢寐以求。
你想啊,幾千年前是什么社會,是溫飽都解決不了的原始的農業社會,那個時候沒有電腦互聯網,吃飽穿暖可是古人類頭等大事,要是誰家能解決溫飽問題,還能擁有一頭驢,就相當于現在誰家有一輛奔馳寶馬,當然就愿意用公驢母驢的名字來給孩子命名了。那個時候誰家要是開個“面包房、洗衣店、鐵匠鋪、裁縫鋪”什么的,就算成功企業家了,當然愿意用這些東西來起名字。那個時候誰家要是不僅能吃飽穿暖,還能養一大群肉肥味美的豬,那簡直就是上市公司了,當然愿意十分炫耀地把自己稱做“養豬的人(York)”了,估計這意思跟今天的“董事長”差不多。
時過境遷,洋人們幾千年前的名字,現在看起來實在是太土了。但細想起來洋人也沒辦法,只能這么土下去,因為洋人們是用拼音字母來起名字的,這局限了他們取名字的自由性。你想啊,他們要是用26個字母組合出一個新單詞來當名字,沒有人認識啊,又難念又難記的,因此他們取名字沒法創新,只好幾千年如一日地延用古老而陳舊的老名字,就永遠也沒法從歷史的“土”名字里走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