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末日如何來臨-視野
世界末日不可能在2023年到來,但總有一天會到來。人類滅亡或有五種可能場景,包括行星撞擊、氣候災難、核戰、瘟疫、未知事件等。不過,人類活到真正的世界末日來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行星撞擊
太空物體總是不斷撞擊地球,但一般在穿越大氣層時就被燃燒掉了。偶爾,也會有大型物體能幸存下來,這便會造成重大后果。真正的危險來自于直徑超過一公里的龐大物體,它所產生的沉降物足以破壞環境以及影響全球農作物的生長。據信,6500萬年前一塊直徑15公里的隕石殺死了所有的恐龍,這么大的隕石很有可能也會使人類遭遇滅頂之災。
地球最終肯定會遭到另外一個龐大物體的撞擊,但肯定不是在我們有生之年。大到足以殺死地球上絕大多數人類的物體大約每隔數百萬年才會撞擊地球。
美國航天局的近地球物體研究部門尚未發現非常有可能撞擊地球的物體—盡管一個被稱之為1950DA的物體將會在2880年極其靠近地球。鑒于對確認近地球物體所做的努力相對較少,現在不能保證地球在遭遇到撞擊前會有足夠的時間發出警告。
氣候災難
根據國際氣候變化問題研究小組作出的最糟糕預計,據保守估計,到本世紀末,地球的地表溫度可能會上升4~5攝氏度。這種情況將會使海平面上升半米,包括全球許多重要城市在內的沿海地區將遭遇洪水。
與此同時,地球近1/3的地方可能會變成沙漠,并且一半以上的地區將遭遇干旱。大部分地下水的鹽化會使情況進一步惡化。國際氣候變化問題研究小組發現,即便氣溫只上升3。5攝氏度也會使全球40%~70%的物種面臨滅絕的危險。
麻省理工學院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目前的二氧化碳增長趨勢證實甚至超過了國際氣候變化問題研究小組作出的最糟糕的預計。目前全球的二氧化碳濃度是380PPMV,而工業革命前是280PPMV。大多數科學家認為,一旦二氧化碳濃度超過450PPMV,災難性影響就會開始顯現。如果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濃度像國際氣候變化問題研究小組作出的最糟糕的預計那樣達到800~1000PPMV,后果將不堪設想。
核戰爭
目前全球有超過2。3萬枚核彈頭,其中有8000枚處于高度戒備狀態,隨時可以發射。盡管核災難一直是各類書籍和電影的熱門主題,但實際上,電影《奇愛博士》里所描述的場景是不太可能發生的,而且全球核彈頭的數量已大幅減少。
不過,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們的研究表明,大規模核戰爭所引發的塵埃和煙霧將會引發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氣溫和沉降物變化—“核冬天”。美國康奈爾大學生態學家馬克·哈韋爾在1986年的一項研究中預計,全球農業將徹底毀滅一年,由此引發的饑荒將使大部分人類滅亡。
美國《原子科學家公報》在1947年設立了著名的“世界末日鐘”,以提醒人類距“災難性毀滅”有多近,1953年首次進行氫彈試爆后,這個鐘曾距離子夜僅兩分鐘(12時整象征核戰爭爆發)?,F在,該鐘處于距離子夜五分鐘的位置上。
瘟疫
綜觀歷史,瘟疫會使文明社會難以維系。由于全球化的影響,現在疾病傳播得更快了—目前甲型流感正在全球迅速蔓延。
埃博拉病毒等疾病的全球性爆發,或者是流感病毒的變異可能會帶來災難性甚至是終結人類文明的后果。
自1981年以來,致命疾病的治療取得了很大進展,但疾病也在不斷變異。甲流等疾病的爆發要歸咎于現代工業養殖技術,而且,隨著全球人口的增長,以及人類移居到以前無人居住的地區,接觸到以前不曾觸及的病菌的可能性增大。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出現了四十多種新病菌。生物武器試驗會使情況進一步惡化。
未知事件
對于人類文明可能會如何終結有很多種理論。其中一些是自然原因造成的:黃石公園等超級火山的噴發,以及來自某個星球的伽馬射線暴。還有一些是人為造成的:人口過剩帶來的糧食危機或者研究出危險的新技術。
世界末日遲早會到來。據天文學家估計,在大約50億年到80億年內,我們的太陽就會把最后一點氫燃燒成氦,然后膨脹成為一個比其現在大數百倍的紅色龐然大物,從而使地球不可避免地走向毀滅。即使地球逃脫毀滅的厄運,其大氣層和海洋也將被氣化。與那一時間相比,人類歷史很短暫,只有20萬年,但無論如何,人類活到真正的世界末日來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