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的老板面孔-成長
2009年12月19日,姚明首次以球隊老板的身份親臨源深體育館為上海男籃加油。姚老板的到來,令上賽季上座率只有3%的上海主場出現了一票難求的火爆場面。更有意義的是,從這一天起,姚老板開始以NBA商業化模式試水CBA俱樂部。
這一天,受傷后的姚明還需要借助雙拐才能艱難行走,但這并不影響“姚大老板”的派頭。記者在新聞發布會現場看到:他身穿一身黑色西裝強勢亮相,五大黑衣保鏢貼身護航,數十位保安為其開道……在CBA新賽季的揭幕戰上,以老板身份亮相的“巨人”是最耀眼的焦點。
其實,新聞發布會的前兩天,關于姚老板的新聞已占據各大媒體體育版的頭條。當時,上海男籃與瑪吉斯輪胎的冠名儀式,成為姚老板公開亮相的第一站。臺下除了媒體記者,還有上海男籃全體將帥。
“說實在的,我也一直在思考這種轉變。”從上海男籃的核心球員到如今球隊老板,對于兩種角色間的轉換。姚明坦言需要時間去適應,“成為老板后,有壓力也有責任。雖然兩者角色不同,但共同點是希望上海籃球能夠振興發展,為球迷們帶來全新的感受。”
據了解,姚明當老板并非首次。前幾年,他投資了一個名為“巨鯨音樂網”的華語音樂網站,風靡一時。點擊率很高。此后他還在上海和休斯敦投資了“姚餐廳”,只不過那時的姚明只是掛了個名字,他的主要精力還是在美國NBA打球。而這一次卻有所不同,姚明明確表示,目前自己已經掌握了有關的詳細數據,會真正介入球隊的日常事宜,不會做一個“甩手掌柜”。在上海籃球俱樂部未來5年的經營中。他會認真過問球隊工作,力求做到親力親為。
管理一個職業俱樂部并非易事。俱樂部運作資金從何而來?合作伙伴如何選擇?球隊框架由誰搭建?球迷市場怎樣開拓?一系列的問題擺在眼前,姚明需要的不僅是賽場上的勇氣和毅力,還要有一支高效、專業的職業經理人團隊。
于是,當過老師、搞過金融、涉足體育產業十余年的“姚之隊”成員陸浩成為俱樂部總經理的最佳人選。前不久,陸浩告訴記者,姚明的號召力極大,2009年夏天當姚之隊與上海東方籃球俱樂部股東就股權轉讓達成框架協議時,已經有好幾家企業、機構表達了合作意向。但是,對于一個成熟的俱樂部來說,僅僅依靠幾個合作伙伴是遠遠不夠的。
在NBA,俱樂部的收入主要來自幾個方面:球隊比賽的電視轉播權、門票銷售、授權商品開發、球隊場館運營、球隊伙伴和供應商的合作等等。其中,電視轉播權的收入超過50%。而在中國,俱樂部的運作方式完全不同。電視轉播權的收入微乎其微,俱樂部大部分收入來自球隊的冠名贊助商和其他合作伙伴,所以說,若按照以往的運營模式,無論是誰管理CBA男籃,現在談盈利還為時尚早,這一點姚明自己也非常清楚。
目前,CBA聯賽剛剛揭幕,但從姚老板的一系列舉措就能看出,他肯定要在CBA聯賽中借鑒NBA商業化模式。
在NBA,球隊之所以那么受歡迎,之所以有那么多的看點和賣點,球隊的實力和成績是根本。沒有成績,一切都成為無源之水。為此,姚老板一上任就不惜血本,提升球隊整體實力。
在新賽季揭幕前,我們發現上海男籃揮著“姚”字大旗不斷招兵買馬,先是從臺灣找來偶像球員顏行書,接著又將約旦國手賽義德·阿巴斯、前火箭隊后衛盧卡斯三世以及美國中鋒塞勒拉入隊中,內外線實力相比上賽季有了質的提升。此外,上海男籃不僅請來了NBA教頭鄧華德,還有火箭前助理訓練師斯科特負責體能和球員健康,同時還有有NBA經驗的助教歐文斯負責球探和偵察敵情的錄像分析工作。更讓國內俱樂部耳目一新的是,新賽季上海男籃還配備了一支中美結合的分析團隊,這支團隊中有耶魯大學高材生,有在火箭實習過的分析師,還有錄像剪輯高手……每天訓練前后,針對每一名球員、針對每一個技術要點,分析團隊會手捧筆記本電腦,向大家一一解釋。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重組后”的上海男籃俱樂部計劃在一年內完成部署球員評估數學統計模型、戰術分析數學決策模型以及相關的大型計算機數據庫工具的工作,并建立長期R&D(研究與開發)體系。目前,國內沒有任何體育俱樂部擁有上述模型體系。此外,還要借助NBA俱樂部的指導,在兩年內建立高效的全國球探網絡和籃球人才培養體系,將上海建成中國籃球青少年人才的聚集地。
就在cBA新賽季開幕式前兩天,記者又來到淳大萬麗酒店宴會廳,參加姚明攜上海男籃舉辦的由美國野生救援協會舉行的一場保護鯊魚的公益活動。姚明自2006年擔任護鯊大使以來,不僅履行承諾拒食魚翅,此番又帶領上海男籃共同發出倡議,呼吁更多人加入到保護鯊魚的行動中來。“上海男籃的吉祥物恰好是鯊魚,這也是一種緣分,讓我們更有義務參與護鯊行動。沒人食用,沒有交易,也就不會再有殘酷的殺害。”
其實早在決定接手球隊之初,姚明和他的團隊就曾表示,俱樂部將加強與公益組織的合作,最終建立起長期、穩定的社會公益活動平臺。相信“姚老板”如此目光長遠的舉措,不知不覺中就會贏得更多球迷的心。
此外,為了營造氛圍,我們還看到在上海男籃的主場,出現了一些文體明星和諸多媒體記者,這不由讓人們想起在NBA賽場看臺,同樣會有很多好萊塢明星前來捧場。CBA再次讓人嗅到了NBA的味道。
在以NBA的商業化經營模式開展各項活動的同時,在球隊的管理上姚老板同樣以NBA先進的管理理念,使出了“大手筆”。其中,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一是很好地縫合了自己與劉煒之間的合作關系;一是很自然地讓昔日恩師李秋平交出了上海男籃的帥印。在姚明看來,既然接手了這支球隊,就要管理好這支球隊,一切都應該按照規范的程序操作。并不能因為是兄弟,就多給你錢,也不能因為是兄弟,就可以不付你工資。姚明一再強調;“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這是兩回事兒。”
不過,姚老板在談到與往日舊友的關系時,動情地說:“我很想念在上海隊打球的日子,這里的很多人,很多事都讓我感到熟悉。”停頓片刻,他一臉誠懇地表示,“那些波折也好,質疑也罷,都是團隊磨合的過程。我和大家的情誼沒有變,也會經常打電話互相溝通。”
的確,姚明是一個有理想的人,當年打球時,幾乎沒有人想到他會如此成功。如今,作為老板擁有8億身家的他,在中國CBA所有俱樂部老板中卻是最“窮”的一位,但是與別的俱樂部老板不一樣的是,在“試水”CBA之前他擁有球場上的輝煌,人們期待假以時日,他能在商場上復制同樣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