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院士的“飛天夢”-社會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名單上,來自阿里巴巴的王堅博士榜上有名,成為中國工程院民企院士第一人。他一手創辦了阿里云飛天系統。該系統僅次于美國科技巨頭亞馬遜、微軟,排名第三,讓中國云計算走到世界的前列。
王堅并非技術出身,而是半路出家。大學畢業于杭州大學工業心理學專業,他專修工業心理學,旁聽了計算機課程。在大學校園內,他不是在教室就是在去教室的路上。學習兩個專業的課,花掉了大量的業余時間。他在知識的海洋里劈波斬浪,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學習的機會。大學畢業后,他的碩士論文《人機交互和多通道用戶界面》是中國第一部人機交互論文。
大學畢業后,王堅攻讀心理學博士學位,后留校任教。他的教學出色,知識儲備量大,深得學校領導的器重,沒幾年,被評為教授,擔任心理系主任。他是一個不安分的人,喜歡折騰,不想站在講臺上教學,想辭職出去搞科研。正好微軟中國研究院正在招聘,李開復邀請他加入微軟,滿足他的科研夢。
在微軟研究院,他主持了幾個項目:SQM大規模數據處理系統、數字墨水、支持亞洲語言的無模式切換用戶界面等。在他和團隊的共同努力下,這些研究成功得到應用,受到比爾·蓋茨的賞識。微軟中國研究院改為微軟亞洲研究院后,他出任常務副院長。
2006—2008年,亞馬遜、微軟、IBM等巨頭推出云計算平臺,而中國這個領域幾乎是一片空白。他又有了追逐的夢想,想創立屬于中國的云計算平臺,讓科技企業不再依賴外國。
經過幾年的發展,阿里巴巴成為中國互聯網巨頭。馬云邀請技術大咖參加“網俠大會”,王堅在受邀之列。雖然阿里巴巴發展得很好,但他看出了危機,因為阿里沒有掌握技術。跟馬云交談時,他提出了這個問題。馬云也意識到,互聯網必須有自己的技術。有了這個想法后,馬云盛邀王堅加入阿里。
兩年后,王堅離開微軟,成為阿里巴巴中的一員,他的職位是首席架構師,將來建立一個能夠支持阿里計算任務的新系統。王堅親自組建團隊,并將這個系統命名為“飛天”。讓中國的技術一飛沖天,也是他致力于實現的夢想。
從組建團隊那天開始,王堅飽受質疑。百度李彥宏曾經直言不諱地說:“云計算這個東西,就是新瓶裝舊酒,沒有新東西。”外部的大佬都不看好他主持的項目。而在公司內部,有同事給馬云說:“他純粹是靠嘴忽悠,他不懂技術,不要相信他。”
面對各種質疑,王堅堅持自己的選擇。他一頭扎入項目中,付出了很多時間和心血。前兩年,項目沒有一點進展,跟他一起的同事看不到希望,選擇了離開。起初他并沒有在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和理想,他尊重他們的選擇。辭職的員工越來越多,超過一半員工離職,理由都很相似:在這里干下去,看不到未來。
王堅知道建立云計算操作系統很難,但沒有想到這樣難。外部各種批評聲音,內部的同事也不看好他。內外交困,讓他身心疲憊,曾經也想過放棄,一走了之。在阿里總裁大會上,一個同事沒有顧及他的面子,當著他給馬云說:“馬總,王堅是一個‘騙子’。”進入阿里的前幾年,他飽受煎熬,想起受到的委屈,他忍不住掉下眼淚。馬云仍然相信他,每年投入巨額資金,相信他能創造出奇跡。
王堅忍辱負重,要爭一口氣,讓質疑他的人刮目相看。2023年,王堅終于成功了。飛天系統上線服務,實現了連接超過5000臺服務器的通用計算平臺。隨著技術的不斷完善,阿里的云計算經受住了歷屆雙十一的峰值考驗,不斷刷新的世界紀錄,達到每秒54。4萬筆。阿里云計算不僅滿足阿里的龐大的計算需求,也廣泛運用到各個領域,造福社會。
作為民企院士第一人,王堅這一路并不平坦,他靠著堅強和執著,實現自己的夢想。面對記者采訪時,他說:“每個人都有夢想,我也不例外,我將夢想定得很高,讓中國云計算不再受制于人,注定要受到極大的磨難。在最艱難的時候,我沒有放棄,向前跨了一步,實現了‘飛天夢’,讓中國的云計算走到世界前列。”
有夢想的人了不起,尤其是將夢想跟家國結合起來,推動社會進步,讓中國的技術不再受制于人,王堅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