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如反掌的改變-人生
每次開關家里的洗漱間房門,門鎖總要發出“吱嘎、吱嘎”的刺耳聲,夜間只要有一個人起來開門關門,其他人就會被吵醒。自己曾察看了好幾次,感覺是鎖心機械摩擦產生的聲音,想叫商家來修理,卻由于裝修時日已久而不知找誰。后來,實在忍受不了那種聲音,便將耳朵貼在門鎖上仔細聽辨,發覺聲音是從鎖閂頭上發出的,于是試著往上面涂了一點食用油,結果刺耳聲遽然間徹底消失了!
久久困擾一家人的難題,居然如此容易地被解決了。仔細想想,此類事情其實隨處可見——許多看似錯綜復雜、難以解決的問題,解決起來往往只需舉手之勞,猶如反掌之易——小到生活瑣事,大到科學發明,莫不如此。譬如,貝爾發明電話之前,就有包括愛迪生、格雷和雷斯等人在內的許多發明家已在研究電話并十分接近成功了,但最后的成功卻唯獨降臨在貝爾身上。原因很簡單:貝爾在物理實驗中將一個旋鈕多轉了幾圈,正是這多轉的幾圈,頓然使間歇電流轉變成等幅電流,一個改寫世界文明的偉大發明就此誕生了。上世紀80年代,有位做豆腐的農民發明了一臺“豆腐切割機”,曾被當地媒體廣為宣傳。所謂“豆腐切割機”,其實只是在有動力控制的機械臂上安裝了一個鐵片做成的格網而已,用這個網格照著整箱豆腐切下去,便有了一塊塊小豆腐……很多人總是覺得發明創造高深莫測、可望而不可即,可等到別人出來成果時,他卻說這么簡單,誰不會呀!是的,許多發明創造都極其簡單、人人都會,可偏偏許多人沒有想到或者不敢去想、不會去想。這就是發明創造的獨特魅力。
然而,許多看似解決起來易如反掌的事情,解決之前卻往往要經受長時間的冥思苦想,不知付出了多少智慧,窮盡了多少謀略。個中原因就在于,人們面對問題時極易受到習慣思維的影響和思維定式的束縛,總是愛用常規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和解決問題,結果每每難有改變和創造。相傳,古波斯的戈蒂亞斯王系了一個結,名叫“戈蒂恩結”。他聲稱,誰能解開此結,就有能力統治整個小亞細亞。當時許多人踴躍嘗試,可誰也未能解開。很多年之后,亞歷山大大帝看到此結,他略一觀察和思索,便拔出佩劍,將這個結砍為兩段。長久困擾人們的難解之結,就這樣被“解”開了。用劍砍結,無人不會,可偏偏大家都沒有想到。亞歷山大大帝的可貴之處,就在于他不像常人那樣用手“死解”,而是獨辟蹊徑、反常思維,跳出人們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常規,把結和設置這個結的用意聯系起來分析,看到這是一個用常規手法根本無法解開的“死結”,從而找到解開它的唯一辦法——砍斷。其實,歷史和現實都在反復昭示這樣一個真理:走出某些習慣思維的泥潭,常常能找到一塊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芳草地;打破某些常規思維的束縛,往往能開辟一個別有洞天的新世界。易如反掌的改變與創造,就在創新思維火花的一閃之間!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而思維則是思想的先驅。凡事都要多動腦筋、“異”動腦筋、常“換”腦筋,不要被習慣思維所束縛,不要為表面現象所迷惑,更不要稍遇難題就輕易放棄,而應當試著從另外的角度多看幾眼、多轉幾圈、多走幾步。或許,當你“山重水復疑無路”的時候,腦子忽生靈感、思維突冒火花,驟然間“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因此,一個人若想在事業上有所創造、有所建樹,就需要在思維方式上進行經常性的自我革命,從積淀著習慣思維的“板結層”中掙脫出來,從探尋常規思路的缺陷中獲得創新發展的靈感,從突破常規工作的套路中生長出奇制勝的智謀,勇于并善于創造出“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高、人高我奇”的產品。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掌握主動并立于不敗之地。否則,當你面對“死結”不知所措地發愣、發愁,人家過來砍上一劍而輕取勝券時,你再頓足叫悔可就為時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