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哈欠為何會“傳染”-生活
您是否有過類似的經歷:暖暖的午后,大家拼命抵抗睡意侵擾,努力進入工作狀態,這時,一個人打了哈欠,隨后“哈欠病毒”迅速蔓延到整個辦公室?是的,不管是在辦公室、教室還是電梯間,有時候看到別人打哈欠,我們都會不由自主地跟著打哈欠。那么,打哈欠為什么會“傳染”呢?
古人類學家認為,這可能是從遠古時期人類祖先沿襲下來的一種社交行為。在那個生存條件惡劣的年代,古猿只有依賴社群才能保護好自己的生命。彼時,我們的祖先還是通過肢體進行交流,當其中一個古猿揮動肢體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相鄰的同伴就會模仿這個動作并傳遞給下個小伙伴,直至整個群體都收到消息。于是,當夕陽西下,行進中的古猿群里一個體力不好的家伙打了第一個哈欠,為了將“隊伍里有個小伙伴需要停下歇歇”這條信息宣傳開來,身旁的小伙伴便逐個模仿起打哈欠的動作,很快整個隊伍便“聽取哈欠聲一片”了。這時,行進的隊伍會停下來,大家休息恢復體力。于是,打哈欠這個社交行為便隨著人類的進化發展歷程,遺傳到晚期智人和現代人的身上。
因此,所謂的打哈欠“傳染”,確切來說應該是打哈欠模仿。在研究中,神經學家們發現,在人類大腦皮層的特定區域里,埋伏著一種名為“鏡像神經元”的神經細胞。當人類看到某種動作、聲音時,視覺會通過神經反射刺激大腦皮層,此時鏡像神經元被激活,促使人們模仿這些行為。不過,大部分人類幼崽并不會被“傳染”打哈欠,因為打哈欠是大腦高級意識和智力負責的一種復雜社會行為,只有四歲以后的兒童才有能力辨別這一動作,并且互相“傳染”。
有研究者認為,打哈欠“傳染”也體現了一個人的移情能力。移情能力又稱共情能力,是設身處地理解他人感受的一種能力。在英國利茲大學的一項實驗中,研究者讓參與實驗的學生回答一個關于移情能力的問卷,并和一位“帶領者”在房間里相處十分鐘,而“帶領者”會在這段時間里故意打哈欠。實驗結果顯示,越容易被打哈欠“傳染”的人,他們的移情能力答卷得分也越高。無獨有偶,美國康涅狄格大學的研究者也在實驗中觀察到,自閉癥患兒對于別人打哈欠更加無動于衷。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打哈欠“傳染”與移情能力存在聯系這一觀點。所以,在不太能夠對他人感同身受的情況下,人們很可能也不會受他人打哈欠的影響。因此,打哈欠的“傳染”在親人之間的發生率最高,其次是朋友、熟人,最后是陌生人。當面對的人越親密時,我們的同理心越強,也就越容易跟著對方一起打哈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