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夜晚-生活
友人談起美國很多家庭的夜晚,問他們都在干些什么。
她說,漫長的冬夜,很多家庭就是圍在壁爐邊,聽音樂、閱讀、唱歌,享受著安寧和溫馨的氛圍。火光映照在每個人的臉龐,簡單卻發自內心的富足。
她說,每次走過這樣的窗口,都是莫名的感動——熱氣騰騰的感動。
友人講起兩件小事,她剛到美國北部小城定居時,冬天來臨前,她發現書店門前排著很長的隊。她很不解,問其中的一個人,那人笑笑,很幽默地說:因為這里有漫長的冬天。買書過冬,像是松鼠儲糧,滿是細細的喜悅。只是因為,小城有漫長的冬季;而圣誕節來臨前,書店同樣也是排隊的,買書度假;小城的作家出了新書時,同樣也是排隊買的,他們認為這是小城的驕傲……種種排隊買書的理由。友人說,這場景令她意外,并深深感動。
前一段時間,看一位臺灣人的書,我深深記住了她童年時那些簡單迷人的夜晚:“臺風天帶來傾盆大雨,父母親對坐在火爐旁邊烤尿布,紅通通的炭火,火爐旁邊媽媽聽著父親誦讀他的中篇,大而低沉的聲音,和門外的雨聲,把我們帶進深邃幽美的故事里去了……父母閑閑地聊天,我和妹妹在一旁玩,任憑外面的大風大雨,越大才越好呢。只覺得爸爸媽媽這樣親,半明的五斗柜,柜上的收音機,書桌,藤椅,一個個笨重的實體,都是這樣親。我望著父母的臉,安心極了。”
看到這樣的場景,不知怎么,不相干地想起那位熱愛古書的朋友,說到對古書的日常養護,她的方法只是常常翻動,用手撫摸,就像對待需要關愛的孩子。這是她認為的最好方法。人和書,人和人,不過是一種能量的傳遞。其他的,并不重要。
也一直記得別人提到過的那個有關壁爐的夜晚:橡木桶改造的小圓桌,一頓酒宴。白葡萄酒煮牛腩,紅葡萄酒燉牛肉,姜片去了皮加雪梨燉紅酒湯,熱熱乎乎。一頓簡單、微熏的家宴,每個人的臉都是紅撲撲的,從里到外暖融融的。世事如此多變,那么只有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里撒歡打滾吧。這個世界,過好自己的日子尚且不易,哪有閑心對別人指手畫腳呢?我們有時把生活看得過于龐雜,內心不清靜,看不到生活里的“小”罷了。人生,結結實實地擁有一個迷人的夜晚也是一件了不起的的事。
寒冷的夜,下了很久的雨,空氣中隱約有潮氣,衣服久久不干。當時暖氣還沒來,燒一只小巧炭盆,無煙炭,烤一只橘子,烤香的橘子剝開來是呼呼冒著熱氣的,吃起來有小時候吃的橘子罐頭的味道,簡直令人驚喜,想想還有什么可以烤的呢?小小的炭盆,讓夜晚有了迷人的意味。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編輯手記
有一種夜晚,不屬于喧囂繁華的酒宴,也不屬于燈紅酒綠的娛樂,更無須借助虛無縹緲的網絡來排遣孤寂,它像一首溫馨的“小夜曲”,令你安享內心的那一份舒適,靜靜的,暖暖的,很小,很迷人。(蒙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