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鄉。小匠。真愛-情感
小鎮,滑膩膩的青石路上隱約覆著蒼苔。蜿蜒的一條小河,洗菜、淘米、漂衣、出行,從早到晚甚為忙碌。最不起眼的是那座殘破的古橋,雖年久失修,但只要站在上面,還是會情不自禁地遠望。這個水鄉的一顰一笑,仿佛隔了千年的歷史,浸潤著古色,看著看著,讓整個人都風塵仆仆起來。
從橋的這邊上去,不多不少一十二步,便走到橋的中心。當年他是那樣的青蔥,穿一身干凈整潔的粗布衣裳,走起路來腳下生風。趕去城里進木材。而她也正值青春,兩條烏黑的辮子垂到腰際,面容姣好宛如桃花,回到鄉下省親。他和她在這座古橋上,擦肩而過,她那時并不懂得回眸一笑,他亦不敢回頭再尋。他只不過是悅木軒的一名學徒工,一個小伙計,老實本分,靠手藝吃飯;而她,卻是軍官的女兒。
她光顧悅木軒,實在是出乎他的意料。南方多雨。下起雨來,總是纏纏綿綿,她來到店里買一把油紙傘。再次見到她時,他便有些恍惚,從小到大,面對的總是師傅的橫眉,刻刀的冰冷,畫筆的拙樸,即使見過女子,也是臨摹扇面的時候,紙上陳舊的水彩。從來沒有這樣真切地親近一個女性,他不免手腳局促,面紅耳赤。她看著他的呆樣,笑出聲來。她臨走時,他才慌忙說,請等一下,跌跌撞撞地跑到屋里,拿出一把紙扇塞到她的手中,靦腆道,這是我畫的扇面,送與你了。
她回到姑媽家,心里卻滿是他的影子,打開扇面,是一幅墨彩水,圖。起初她并來在意,可總覺得這番景象有些眼熟,推開隔窗,不免驚嘆,扇面上的畫作原來是小鎮的臨摹。旁邊還有一行小字:“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兩個人就這樣,私下里你來我往,通過紙筆傳情,互訴衷腸。她送他一塊帛,寫滿情思:他回她一幅畫,都是依戀。江南夜晚的月亮,映在清泠泠的河水里,明晃晃的都要醉了。
她將要離開回城,臨行前夜來到悅木軒,偷偷地告訴他。他聽后一聲不吭。她心里明白,他只是一個手工藝人,學成之后,也是輾轉遷徙,四處漂泊,兩個人根本不可能在一起。他卻說了一句讓她一生都不能忘記的話:“我會去找你的。”
后來,小鎮傳言,悅木軒的學徒跑了。這是一件很沒面子的事,師傅不置可否,卻令手下進城進貨的時候,多留點神,要是把他捉回來,定要扒皮抽筋。再后來,革命的浪潮席卷到城里,到處都是戴紅袖章的紅衛兵,喧喧嚷嚷,也就無人再打探他的消息了。
因為父親的原因,她也受到牽連,被關押在冰冷潮濕的小牢房里,吃霉飯,喝冷水,更要命的是要整日面對激動的人群,她飽受折磨。突然有一天。她在人群中發現了他。他居然也打扮成了他們的模樣,興高采烈,耀武揚威。她心口處一陣疼痛。然而,到了晚上,輪到他值班看守她時,他卻跑進牢房,從懷里掏出熱乎乎的糯米糕給她吃。她將信將疑,卻狼吞虎咽。他看著看著,淚如雨下說。我曾許下諾言。我會來找你的,外面發生了什么我不懂,我心里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把你救出去。兩個人抱頭痛哭,徹夜長談。
城里的情況摸清楚之后,在一個夜晚,又輪到他值班,他把她放出來,換上紅衛兵的衣服,她身體虛弱,已經無法走路。他背著她一路發瘋似的狂奔到火車站,把她塞上了北上串聯的火車。她要他一起走,他卻說,師傅那里還未了結,他雖無情但也有養育之恩,等完事之后我就去找你,記住,不管你到哪兒。我都會去找你的。她咬著嘴唇,塞給他一個香包,就這樣,她的身影模糊在無盡的夜里。
他回到鄉下,給師傅磕頭謝罪,師傅說,按契約辦事吧。他留在店里。沒日沒夜做苦工,三個月做了30個精致的扇面,連師傅看后也連連稱贊。之后,師傅命人打斷他的左腿,以示決裂。疼痛難忍,他卻一聲不吭,嘴角處有一絲笑意,他可以就這樣,了無牽掛去找她了……
他尋了她50年,未果,心灰意冷,做起了入殮師,給去世的人化妝。在70歲的時候,他覺得一個人漂泊多年,孤魂野鬼,也該回家了。于是重新回到了水鄉小鎮。一次,他受人之托,給一位辭世的孤寡婆婆化妝,當他的手掀開蒙在她臉上的棉布時,頃刻間,心就不可救藥地碎了。那一回,他渾身顫抖,剛剛畫好。就被眼淚沖掉。他畫了整整一天。
他一生未娶,她終身未嫁。當他離開那座古橋蹣跚而去時,此刻的水鄉,已不再是心里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