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人迷-民間故事
誰都知道,相聲最早的起源地在北京,但為什么卻是在天津發展起來的呢?這里邊的事兒啊,跟相聲藝人“萬人迷”和肅親王善耆有關系。
京城有個相聲藝人叫李德,藝名“萬人迷”。他上臺表演時,一副冷臉子,四句定場詩,然后一雙黑眼珠滴溜溜亂轉,把觀眾吸引住了,再來幾句墊話兒,突然甩出個響包袱,待觀眾哈哈大笑后,才轉入正題,因此得名“冷面滑稽”,特受大伙兒的追捧。
光緒三十二年的一天,京師步兵統領、肅親王善耆上早朝時,在朝房聽別人講了一件特硌硬人的事兒。
昨兒,哈貝勒在府上辦宴席,請來相聲藝人萬人迷助興,誰知萬人迷卻豬鼻子里插蔥——裝象,穿了套西服。
哈貝勒故意問:“萬人迷,你今兒穿的這是什么衣裳啊?”
萬人迷回答說:“回貝勒爺,眼下時行穿這個,叫西服。合著您還不知道啊?”
哈貝勒沒想到自個兒反被將了一軍,要回答說知道吧,萬人迷一準反咬一口,說您知道還問我;說不知道吧,那就正著了他的套兒,埋汰自己還不如個作藝人。哈貝勒正不知該如何答復,一旁的管家獨眼龍呵斥道:“放肆,還不好好伺候貝勒爺!”
萬人迷“嘿嘿”一樂:“得嘞。貝勒爺,您可千萬別跟小的一般見識,小的沒什么能耐,也就會點張家長、李家短,仨蛤蟆、五只眼什么的……”
聽聽,仨蛤蟆、五只眼,里面不就有只獨眼兒的蛤蟆嗎?這是在變著法子罵管家呢!管家正要發作,貝勒爺卻樂了:“真有你的,萬人迷。賞你四個菜先吃著,待會兒好好來一段利索玩意兒!”
送賞菜時,管家暗中使壞,在菜里放了只掐了翅膀的馬蜂,萬人迷一筷子夾進嘴里,被馬蜂狠狠地螫了一下。上臺后,他對哈貝勒說:“貝勒爺,今兒您聽不到小的利索玩意兒啦,剛才您賞的菜里冒出一只馬蜂,把小的舌頭螫腫了。所以,您今兒甭跟小的一般見識,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湊合著聽聽得了。”
這萬人迷居然把貝勒府里聽相聲的旗人全說成了獨眼龍,一幫酒囊飯袋居然還沒咂摸出味兒來!善耆聽完,一臉慍怒,拂袖而去。
第二天,善耆打發人把萬人迷叫到了府上,上下打量了幾眼,說:“你就是‘萬人迷’啊?聽說你嘴皮子挺利索的,靠說話就能把人給逗樂了,還捎帶著臊一頓,是真的嗎?”
萬人迷小心回答說:“回王爺,小的就是個說相聲的,沒什么能耐。”
善耆“嗯”了一聲:“都說你能耐大,那我給你一炷香的工夫,你琢磨琢磨,用一個字的相聲把我給逗樂了。”
萬人迷一下子愣住了:“一個字兒?!”
善耆點頭說:“沒錯兒,就一個字兒的相聲。你要是能把我逗樂了,賞銀五十兩;要是逗不樂,那你就是耍嘴皮子,愚弄百姓,騙人錢財,麻利兒給我滾出北京城去!”
萬人迷心中一驚,善耆哪是想聽相聲啊,分明是成心找自個兒的碴兒啊。他豁出去了,說:“行!但小的得找個捧哏兒的。”
善耆揮了一下手,算是同意了。
萬人迷來到王府后花園,琢磨了半天,卻沒個好點子。他走到一個水池邊,見池子不算太深,里面養著不少金魚,心中突然一動,有了個主意。
萬人迷請王府管家打發人叫來了雙目失明的弦師,然后對他說:“師哥,我遇到了一件難事啊!是這樣,肅親王點了我一個相聲,我琢磨來琢磨去,只有你能幫我了,無論如何你都得答應我!”
弦師說:“沒問題。師弟,你唱什么,我給你拉什么。”
萬人迷說:“唱什么眼下還不好說,但你得聽我的吆喝,我讓你干嗎,你立馬就干嗎。到時候,王爺賞我的銀子全歸你!”
弦師答應說:“咱哥倆什么交情?甭跟我提錢不錢的。既然是王爺賞臉,那咱就得把這應酬給圓滿了。”
于是,萬人迷拉著弦師來見善耆,請他到后花園去聽相聲。幾個人來到了后花園,等善耆坐定后,萬人迷拉著弦師來到了水池邊,站定后問:“王爺,可以開始了吧?”
善耆點了點頭,端起了茶碗,冷眼觀望,看萬人迷怎么說這一個字兒的相聲。
只聽萬人迷突然大聲沖著弦師說:“跳!”
弦師一聽,立馬往前一蹦,沒想到卻“撲通”一聲跳進了水池里,他嚇壞了,剛要張口喊,又咕咚咕咚灌了好幾口水。
善耆剛喝了一口茶,見弦師在水里一邊撲騰,一邊喊“救命”的滑稽樣兒,口中的茶水全噴了出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他當即放了萬人迷一馬,還賞了五十兩銀子。
在回去的路上,萬人迷才把善耆為難他的事兒告訴了弦師。弦師埋怨說:“那你怎么著也得提前告訴我一聲啊,害我喝了好幾口漚水,到現在還惡心著呢!”
萬人迷嘆了口氣:“師哥,我要是提前告訴你,沒準兒咱倆這會兒就已經被轟出北京城了。”
弦師也跟著嘆了一聲:“你說,咱們作藝人沒得罪過肅親王,他為什么要這樣啊?”
萬人迷搖了搖頭:“不知道啊。”
誰知這事還沒完。半個月后的一天,善耆出巡后門大街。按規矩,街上的行人和買賣人都要回避和肅靜,偏偏萬人迷在街邊說相聲,他正說到關鍵的節骨眼兒上,只要抖響最后的包袱,就可以收捧場錢了,于是萬人迷沒搭理開道的兵丁,繼續說他的相聲。兵丁見狀,揚起皮鞭就轟人,人群一下子四散開來。
眼看著就要到手的辛苦錢打了水漂兒,萬人迷頓時來氣兒了,大聲質問兵丁:“你們憑什么轟人啊?我在這兒說相聲,一沒礙著誰,二沒犯王法,你們還講不講理啊?”
一個兵丁見萬人迷竟敢公然頂嘴,抬手就給了他一個大嘴巴子:“告訴你,這就是‘理’。一個臭作藝的,目無統領大人,還敢頂嘴!”
萬人迷火冒三丈,扯著大嗓門嚷嚷起來:“大路朝天各走半邊。作藝人怎么著你們了?憑能耐掙錢吃飯,礙著你們什么事了?”
這話被善耆聽到了,他惱羞成怒道:“把那個臭作藝的給我帶過來!”等幾個兵丁摁住萬人迷押到轎前,善耆認出是他,越發來氣了:“好你個萬人迷,目無王法,還口出狂言,難道你想反了不成?來人吶,先鞭打四十,再戴枷游街,示眾三天!”
萬人迷白白挨了一頓皮鞭,又戴枷游了三天的大街,最后在大牢里關了半個月,才被放了出來。他咽不下這口氣,琢磨了三天三夜,編出了一段新相聲《大人來了》,拿善耆抓哏兒,講的是一位名叫“扇起陰風”的當朝大員巡視京城、不得人心的事兒。京城相聲界的藝人心倍兒齊,但凡撂地說相聲時,都要來上這一段。
很快,就有人把這件事兒稟報了善耆,善耆一聽,差點兒背過氣去:“去,派人麻利兒找到這個臭藝人,把他給我轟出北京城去!”
萬人迷被轟出京城后,先去了保定府,后到了天津衛。沒想到的是,幾天后,京城的相聲藝人陸陸續續全到了津門。原來,善耆在北京城張貼了禁演相聲的告示,說相聲藝人信口胡言、排街賣嘴、制造事端、亂俗惑世、謗圣毀賢,等等。
萬人迷心中十分愧疚,覺得對不住大伙兒,沒臉在天津衛跟大伙兒搶飯碗,獨自一人去了奉天;而其他相聲藝人就在南市三不管之地扎了根,后來才成就了天津曲藝之鄉的名譽。
到了奉天后沒多久,萬人迷不幸染上風寒,一病不起,饑寒交迫,凍死在了小河沿的一條溝里。當地的作藝人湊錢買了副薄皮棺材,把他葬在了義地。
有個作藝人氣不忿兒,豁出去了,寫了封信,塞進了肅親王府的門縫里。門房撿著后,麻利兒送到了善耆手上。善耆打開一瞧,上面寫著四句話:滑稽昔說東方朔,后世遺傳賈鳧西;嬉笑怒罵皆相聲,稱王惟我萬人迷!
正是萬人迷說相聲時獨有的定場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