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租房-中篇故事
一個小小的意外,打亂了兒子為母親精心設計的行程,讓母親看到了兒子真實的“北漂”生活——有辛酸,有挫折,更有激情和夢想……
1。上北京
張女士夫婦原先都在縣城的小學當老師,現在退休了。兒子在北京讀音樂學院,畢業后留在北京,在搞什么“吉他培訓”,和人合租了房,當了“北漂”。張女士夫婦的意思是要兒子回到家鄉來,可兒子不愿意。張女士不放心,這一回就親自去北京一趟,實地考察一番,看看兒子的工作、生活到底怎么樣,實在不行,說啥也得把兒子拽回家。
這天,坐高鐵到了北京,張女士按照兒子事先規劃好的路線進了地鐵。
十一月的北京還沒下雪,卻也寒冷異常。張女士靠著兒子提供的路線圖已經換乘了兩次,兒子之前告訴她換乘三次就到了,可就在這時,她迷路了。
早上八點半,正是地鐵里人多的時候,張女士看時間不早了,便決定找人問路,就在這時候,旁邊一個姑娘的拉桿箱突然壞了,張女士就上前去幫忙。見姑娘也是剛從外地過來,她覺得親切了許多,便和姑娘攀談起來,并趁機問姑娘自己要去的那一站該如何換乘。
巧的是,姑娘也要去那一站,不過因為要先去看個親戚,得早幾站下車。于是張女士便和姑娘一邊聊天,一邊搭伴上了路。
姑娘很健談,一路上,她告訴張女士,自己是從老家來看男朋友的。男朋友年初來北京打工,就住在他們要去的地鐵站附近,忙活了快一年也沒顧上回家。知道她來,男朋友專門跟公司請了假,下午三點下班后就能見面,能在一起待兩天呢。
這姑娘雖然穿著不像城里人那么講究,卻也長得標致,見她凍得哆嗦,張女士有點心疼,便問道:“那你怎么這么早就坐火車來北京了啊?”
姑娘有點不好意思:“我買錯票了。他忙,也沒跟他說。我打算先去親戚家,下午再過去找他。”
說著,姑娘要下車了,她親戚就住在附近。她告訴張女士在哪下車,就道了別?,F在還有三站,張女士就能見到兒子了。
很快,地鐵到了站,張女士下地鐵又走了十分鐘,便到了兒子租住的小區門口。這是一個老小區,叫“幸?;▓@”。張女士進了小區正找著樓號,兒子小龍就跑了過來,把張女士帶的行李一件件往自己身上掛:“您可來了,我的老媽哎!昨天寫教案寫到夜里三點,早上都沒顧上去接您,路不好找吧?”
“就這點路能難倒你媽?小瞧人。”看到兒子后張女士長舒一口氣,也更精神起來,“北京也不過如此嘛,也不知道哪兒比家里好。剛才路邊賣的黃瓜,不知道哪運來的,都蔫了,要在咱老家……”
“行了行了,媽,咱先不說黃瓜,先進屋看看。”小龍打斷母親的話,帶她往自己租的房子走。他知道,母親此番來京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看看他住得怎樣,這件事,關系到家里是否同意他繼續在北京待下去,事關重大!
2。兒子家
7號樓601是一套100平米的三居室,小龍和別人合租。張女士年輕時住過大雜院,但這種幾戶人家共用一套房子的大雜屋還是頭一回見。兒子告訴她,最大的一間住著一對白領夫妻,其次的一間住著兩個考研的女學生,他一個人,住了最小的一間,既清凈,也便宜。
進了房門,再進了臥室門,張女士才算是到了兒子的“家”。所有行李往地上一放,能坐下的也只有床了。屋子整潔、干凈,顯然是為了迎接她而專門收拾過的。
張女士環顧四周,看到一個用合金支架和厚布搭起來的衣柜,放著兒子的四季衣服,旁邊還有個用支架和塑料板組裝的儲物箱,放著其他雜物。一個不大的電腦桌下面有個小圓凳,再有就是自己坐著的單人床了。十多平米的臥室,雖說不算個正常的家,倒也五臟齊全,找不出一點瑕疵。
張女士指著床后面窗戶邊上的大衣柜,問:“那里放著什么?”這個大衣柜,是這屋里唯一一個不是簡易組裝的正常家具。
“那是房東留下的,放著一些被褥啥的,還有我的吉他、支架和給小孩們培訓用的教案。”小龍回答著,“您說要來,我就請了兩天假,把東西一股腦都塞進去了,這兩天就不往外拿了。”
小龍邊說邊倒了杯水,隨后又把水遞給母親:“怎么樣?還滿意吧?”
張女士喝了一口水,說:“我看不怎么樣,我告訴你,這個居住條件,是我能允許的底線了,要是折騰半天住得還沒這個好,就趁早給我回家去。你二表舅還沒退休,在咱中心小學弄個音樂老師還是可以的,總比在這兒給人做什么吉他培訓強……”
“好了,知道了,媽,都會越來越好的。走吧,也快中午了,我帶您嘗嘗新鮮玩意兒去。”小龍如釋重負,拿起錢包準備出門。
“去哪?吃啥?還有事沒辦完呢。”張女士絲毫沒有離開的意思。
小龍有點疑惑:“什么事?”
只見張女士從包里拿出一個筆記本,翻了幾頁后合起來放床上,站起身拍了拍衣服,說:“買菜去,我要在你這兒給你做一頓飯。”
“啊?”這件事完全出乎小龍的意料,他急切地看看表,十一點半,便站起來說:“好,買菜去。”
娘倆一起出了門……
離幸福小區不遠處就有一個菜場,母子倆逛了一圈,又到附近一個超市轉了轉,買了黃瓜、西紅柿、茄子、雞蛋、肉,幾瓶簡單的調味料是小龍剛從超市“閃購”的,一起“閃購”來的還有一把筷子、三個盤子和兩個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