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爺的發財盒-中國新傳說
生意經就像羊爺的發財盒:值錢的不是里面的東西,而是對里面東西的猜想。
羊頭溝村有個楊爺,他自幼甩鞭子放羊,住羊圈、喝羊奶,羊不離身,人稱羊爺。十幾年前,羊爺就開起了村里第一家肉羊養殖場,本村和四里八鄉的人見他發了財,都紛紛效仿,不久羊頭溝和周圍幾個村子就遍地是羊叫,到處飄膻味。
金子多了磚頭價,這幾年市場飽和,肉羊價錢一路暴跌,許多養羊大戶賠得哭爹叫娘。但奇怪的是,養羊最多的羊爺卻仍舊賺得盆滿缽滿,鄉親們紛紛上門求教,不料一向大方的羊爺卻三緘其口。鄉親們都恨恨地說:“羊爺這是怕我們搶他的錢賺啊。”
這年,羊爺患重病,眼看快不行了。臨終前,他把三個兒子叫到床前,咳嗽著說:“你們不是一直爭著想繼承我的家業、學我賺錢的秘訣嗎?今天我就考考你們哥仨,誰最讓我滿意,我就把家業和我那只木頭盒子傳給他。”
羊爺有只木頭盒子,是用老舊的檀木做的,跟隨羊爺好多年。這些年,每當羊爺遇到生意上的難事,或是買賣不景氣,他就抱著那只盒子,閉目用手慢慢摩挲著泛著古銅色的盒蓋子,不出幾天,他一定能想出主意來擺脫生意上的難事,讓買賣紅火起來。那只盒子哥仨暗地里都叫它“發財盒”,他們相信里面肯定有羊爺一輩子的賺錢秘訣!
哥仨一聽老爹要考他們,心里又激動又忐忑,家業他們不稀罕,這幾年他們都有自己的事業,賺的錢都不少,但是那只發財盒卻有無窮的誘惑,只要把盒子弄到手,不就相當于拿到了聚寶盆嗎?
這時,羊爺叫人請來全村幾個長輩作公證,之后他叫老伴牽來三只羊,交給哥仨每人一只,然后說:“你們把羊牽到集市上賣了,誰賣得錢最多,誰就是贏家。但是我丑話說前頭,誰也不準作弊,不然立即取消他的資格。”
鎮上有個牛羊集市,兄弟三個牽著羊來到集市,各自找了個地方等待買主。可是哥仨都等到日頭偏西了,也沒把羊賣出去,偶爾有人來問價,可一聽價錢,全都搖頭哂笑著走開了,于是三人聚在一起發起了牢騷。
原來,羊爺給他們的羊都是骨瘦如柴的老山羊,這種羊的肉又糙又硬,還殺不出幾斤肉,沒有買家肯出高價,而他們又不想賣得比其他兄弟價錢少,最后反倒誰也沒賣出去。
眼見快完不成任務了,老大不禁一跺腳,抱起自己那只老山羊說:“活人還能讓尿憋死,老子就不信賣不掉。”說完悄悄離開了集市。老二老三一見,都知道干等在集市上也沒用,就各自抱起羊去尋買家了。
村里人聽說羊爺要考兒子,全都聚集到羊爺的小院子,都想瞧瞧羊爺要把家業傳給哪個兒子,尤其是那只發財盒,他們都想瞧瞧里面裝的到底是什么。
掌燈時分,老大先回來了,手里捏著二百塊錢,一只又老又瘦的山羊能賣二百塊錢,已經很不容易了。羊爺問老大是怎么賣的,老大說,他見本地賣不掉,就抱著羊坐車趕去了別的縣里的集市,那里養羊賣羊的少,很順利就把那只老山羊賣了個高價,只是來回路費花去了幾十元。
羊爺聽完,點頭說:“干得不錯,知道樹挪死人挪活,算腦袋不笨。”老大面露得意之色。羊爺問他:“如果我把家業交給你,你要怎么經營呢?”老大想了想,說他要買幾輛車,把本地羊拉到外地養羊少的地方去賣,這樣就能把市場搞活,羊價也會高很多。
老大的回答讓四周的鄉親們點頭稱贊。這時,老二也回來了,他的羊賣了四百多塊錢。大家急忙問:“你是怎么賣掉的?”老二嘿嘿一笑,說他見羊賣不掉,就干脆讓人把那只羊宰了,羊皮賣給了裁縫,羊肉、羊雜賣給了飯館,羊蹄子羊腎羊角能做藥,就賣給了中藥鋪……一只整羊這么化整為零,賣出的錢比活羊要高出一倍。之后他說,羊爺要是把家業交給他,他就把活羊深加工,羊皮羊肉羊角羊肚都分開賣,比整只賣要劃算多了。
鄉親們嘖嘖稱贊,羊爺也說:“能隨機應變,不墨守成規,也還及格。”
如今就只剩下老三了,可大家左等右等,等了兩個多小時,老三才慢悠悠地抱著他那只羊回來。大家大跌眼鏡:老三竟然沒有把羊賣掉!羊爺便問老三:“你大哥賣了二百塊,二哥賣了四百多,你怎么沒把羊賣掉?”
老三卻不慌不忙地說:“誰說我沒賣掉?”說著從口袋掏出五十塊錢。一只羊只賣了五十塊?見大家不解,老三笑著說,他知道一頭羊就是賣破天,也賣不出多少錢,于是他來到城里的寵物醫院。恰巧,一個貴婦抱著只剛出生的名貴西洋犬,由于母犬根本不哺乳幼犬,幼犬餓得直叫喚,于是他就讓幼犬吃飽了羊奶。貴婦很高興,出手就給了他五十塊,還說這鮮羊奶比包裝的牛奶有營養,明天讓他到她家繼續喂狗。幾口羊奶就白賺了五十,這不比賣羊值錢?
羊爺微笑著說:“借雞下蛋,雖然高明,只是乖巧狡猾了些。”
三個兒子都完成了任務,到底誰才是最后的贏家呢?羊爺不表態,反倒亮亮嗓子對鄉親們說:“大家看我該把家業給誰呢?”大家議論紛紛,有的說應該給老二,因為他賺的錢最多;有的說該給老三,老三賺的是長遠的錢,有眼光;有的說該給老大,因為老二老三的手法太復雜,成本也高,不如老大賣得實惠。
大家統一不起意見,最后羊爺笑了:“既然如此,那我就把家業一分為三,你們哥仨均分了吧。”大家覺得這樣最好,既公平還免傷和氣,哥仨也沒意見。可最后,大家把目光都對準了那個古銅色的檀木盒子,家業能分,盒子總不能劈成三半吧?羊爺可是說過,他一輩子的發財經可都在里面呢。眾人和哥仨一齊瞅向羊爺,聽他的裁決。誰知羊爺卻微微一笑,慢慢打開了那只檀木盒,大家伸著脖子一瞧,盒子里竟然空空如也。
“羊爺,你這是搞的什么花樣?”鄉親們都不明白,哥仨也一頭霧水。羊爺支起虛弱的身子,目光炯炯地掃視了一圈,之后嘆息了一聲說:“鄉親們,我知道你們都在背地里罵我,說我這人有了錢就忘了大伙,吃獨食,守財奴,有賺錢的秘訣門路卻不告訴大家。其實,你們是誤會我了啊。做買賣最忌諱啥,你們誰能告訴我?”
大伙都搖頭。羊爺說:“做生意最忌諱一窩蜂。比如那一年,大家看見別人種草參賺錢,全都去跟風仿效,結果呢?田地里到處是草參暖棚,幾十塊錢的草參最后幾分錢都沒人要,只好當干柴燒。當年我養肉羊發家,大家全都養羊,結果弄到十幾塊錢一斤的毛羊,如今幾塊錢都沒人買,為啥?物多了賤,雨多了澇,金子多了只能鋪大道。”羊爺一席話,說得大家臉色發紅。
最后,羊爺告訴大家,別人如今養羊賠錢,他為啥賺錢呢?“那是因為你們賣的是羊,而我賣的是羊糞。”羊糞?大伙瞪大了眼,簡直不敢相信。
“你們可能不知道,其實這羊糞是養蘭花的最佳肥料。蘭花要想不爛根,少感染病菌,羊糞是少不了的。如今蘭花市場火爆,羊糞也隨行就市,包裝好的真空羊糞,每斤能賣到十幾元,比活羊貴好幾倍。”羊爺說,他為啥不把賣羊糞的事告訴大家呢,那是怕大家也一窩蜂,真要那樣,羊糞別說十幾塊一斤,到時候恐怕丟在街上都沒人撿。
羊爺說得大家口服心服,有人便問:“羊爺,那你現在又為啥說出來,不怕我們跟風搶你的買賣?”羊爺呵呵一笑,說他是快入土的人了,只想在最后時刻向鄉親們說句真心話。羊爺意味深長地說:“我考兒子,一是想瞧瞧他們有沒有生意頭腦,二也是想告訴大家,一只羊到底有多少種賣法,做生意就有多少種門路。羊身上哪里最值錢?不是羊肉、羊皮、羊角,而是大家都想不到的羊糞!一頭羊的羊糞一年我能賣一千多塊錢啊,可是如果大家都賣羊糞,它還值錢嗎?”
說完,羊爺把空盒子輕輕放在地上,瞅著哥仨和鄉親們說:“我實話說吧,這世界上哪里會有裝發財經的盒子啊,所謂的賺錢秘訣,都是開動腦筋,自己琢磨、實踐出來的。其實生意經就像這個空盒子,最值錢的不是里面的東西,而是你對里面東西的猜想。只有開動自己的想象力,死生意才能做活,才能成為買賣場上真正的贏家。”
三天后,羊爺去世了,但他留給大家的那只空盒子卻被全村人好好保存了起來。幾年后,羊頭溝養羊的少了,可大家的日子卻比以前好,大家都知道,羊爺臨終前已經把他真正的生意經傳給了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