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禍上身-民間故事
1。雨后巧遇
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帶著劉伯溫等大臣巡游江浙,第一站便來到了蘇州。蘇州知府馮文燦不敢怠慢,特意把皇上安排在蘇州知名的龍泉園內。說起這龍泉園,因一日夜不息的噴泉而聞名,再加上園內亭閣回廊、丹桂飄香,真是一處洞天福地。
果然,朱元璋頗愛此園,在此安住十天有余,還沒有任何動身的跡象。
這天,下了一場大雨,雨水直到傍晚才停息。馮文燦生怕龍泉園池水暴漲,連晚飯也顧不得吃,披了衣袍直奔龍泉園而去。
此時雨過天晴,圓圓的月亮升了起來。馮文燦沿著園中小徑仔細查看,幸好園中溪水雖然漲了半尺,可離邊上的青石小徑還差數寸,并無大礙。
馮文燦扭頭正要向回走,突然瞥到灌木叢中有一個白色的東西忽隱忽現,他心中暗奇,跑過去翻開樹葉定睛一瞧,原來是一張巴掌大的紙條,上面還寫了幾個字。馮文燦撿起紙條,借著皎潔的月光看得清楚,不由嚇了一跳,趕忙把紙條揣進了懷里。
就在這時,一個人打著燈籠快步走了過來,原來是皇上的近侍桂公公。
馮文燦忙向前施禮道:“桂公公安好,這么晚了,有什么事嗎?”
桂公公上下打量了一番馮文燦,說:“我剛剛沿池邊小路把皇上送走,現在乃是奉皇上口諭,前來執行公務。”說到這里,他突然收住口,斜著眼問道:“馮大人這么晚了,來此有何貴干?”
馮文燦看桂公公臉色很不好,于是如實稟報是來查看雨水有沒有把園中石路淹沒的。桂公公聽后又追問:“馮大人在此,可曾看到什么特別的東西?”
馮文燦想到剛才那張紙條上的內容,心中暗驚,強作鎮靜地回道:“下官剛剛來此,并沒有看到什么東西啊。”
桂公公聽后,拍了拍馮文燦的肩膀,笑著說:“那就好,那就好,好了,我得先行一步了。”說完,打著燈籠邊走邊向路兩旁掃視著離開了。
等桂公公一走,馮文燦拔腿便向劉伯溫暫住的驛館而去,把撿到的紙條交到劉伯溫的手里。劉伯溫是馮文燦的老師,他看著紙條上被紅筆打了一個大叉的名字,臉色凝重地問道:“此事還有誰知?”
馮文燦搖搖頭,又把遇到桂公公的事一說,劉伯溫微微頷首:“怪不得皇上逗留在蘇州而不離開了,恐怕他是這個意思……不過,依我對皇上的了解,馮大人你可能馬上就要大禍臨頭了。”
“劉相何出此言?”馮文燦緊張地問。
劉伯溫說道:“俗話說,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你這次去龍泉園查看雨水,撿了這張不該撿的紙條,就等于沾上了禍,還有何活路?”
馮文燦撲通跪在地上:“老師明示,劉相救我!”
2。鵪鶉救命
劉伯溫沉吟片刻,說道:“想要躲過此難,明日一早,你就去市場買一只品相上好的白色鵪鶉,或許此物可以救你一命。”
馮文燦疑惑了:“劉相讓我買鵪鶉干嗎?”
劉伯溫輕輕一擺手:“當然是進獻給皇上了,待明日買來鵪鶉后,我再教你怎么做。”說完,他把馮文燦交到他手上的紙條就著燭火點著了。
馮文燦不敢再問,第二日果真在市場上買了一只肥大的白鵪鶉,拿到驛館交給劉伯溫:“難道皇上喜歡鵪鶉?”
劉伯溫也不答話,只是囑咐說:“你現在立刻趕往龍泉園,把鵪鶉獻給皇上。”接著,他又讓馮文燦附耳過來,交代了一番。馮文燦聽后,連連點頭。
日上三竿之時,朱元璋正在看折子,突然聽太監來報說馮文燦求見,朱元璋揮手示意讓他進來。
只見馮文燦提著一個精美的鳥籠走上前來,跪地山呼萬歲之后,把關著鵪鶉的鳥籠子舉到頭頂,說道:“微臣前來給萬歲進上鵪鶉一只!”
朱元璋微微一笑:“馮愛卿這是為何?”
馮文燦便按劉伯溫事先教給他的話,稟道:“昨晚臣怕雨水暴漲淹沒園中小路,便前去查看,剛進園子,遠遠地看見皇上帶著桂公公從龍泉池邊走過,臣怕冒犯天顏,只想等著皇上過去后,再查看水情。當時臣看見皇上的身上好像系著幾只白色的鵪鶉,臣想可能萬歲您喜愛鵪鶉。又見皇上步履匆忙,沒有注意到其中一只鵪鶉在黑夜中掙脫開,飛到了池中。待皇上走后,臣來到池邊,卻再也尋不到那只飛走的鵪鶉了。”說到這里,他又瞅了一眼朱元璋身旁的桂公公:“昨晚桂公公見臣時,詢問是否看到什么特別的東西,臣還以為是桂公公掉了什么物件,就說沒有看見。回去后,臣反復思量,興許桂公公當時打著燈籠就是在找那只鵪鶉吧。”
朱元璋一怔,繼而哈哈大笑:“原來是這么回事啊,馮愛卿真是有心之人啊!”
馮文燦此時不失時機地稟道:“萬歲,臣今日一早就在全城搜尋,終于尋得了一只品相上乘的鵪鶉,望皇上笑納!”
朱元璋高興地說道:“難得愛卿一片孝心,來人哪,賞!”
從園中出來回到驛館,馮文燦向劉伯溫稟報了向皇上進獻鵪鶉的經過。劉伯溫笑道:“如此一來,馮大人的命看來是保住了。”
“我實在不明白,劉相為何讓我給皇上進獻鵪鶉呢?”
劉伯溫回道:“你為官在外,怎知皇上的習性。咱們這位皇上從一介平民打下天下,十分珍惜這個龍位,每日勤政不息,就連吃飯游玩,也不忘讓隨行太監帶著筆墨紙硯,所思之事每當涌上心頭,就趕緊撕下紙條寫上,然后用針別在袍子上,以防過后忘記。有時皇上身上竟然掛有十幾張紙條,行走之時,風吹紙條,遠遠望去,就像身上系著幾只白色的鵪鶉似的。”
馮文燦聽后叫道:“劉相讓我獻鵪鶉其實就是讓我撇清撿拾那張紙條的嫌疑,從而讓皇上和桂公公以為那張寫著秘密的紙條已經被風刮到了龍泉池里,沉入了水底。”
劉伯溫點了點頭,又神色憂戚地說:“如果不出我所料,京城馬上就要有大變故了!”
三天后,果真從京城傳來驚天消息。據傳,德慶侯廖永忠因被人告發穿有龍鳳圖案的衣服逾制,且在府內私募兵丁,日夜操練,意圖不軌,但事情敗露,業已悉數被擒。朱元璋馬上移駕回都,臨走之時,向天下發了一封詔書,詔書中說幸虧自己巡游沒有走遠,及時控制了局勢,否則廖永忠必將趁自己遠游之時,起兵造反。
過了一段時間,又有傳言說廖永忠所謂謀反之事都是被朱元璋故意陷害的。馮文燦聽后,再想到當天晚上撿到那張寫著“廖永忠”并打著紅叉的紙條,一陣心悸。幾年后,馮文燦以為母親盡孝的理由,辭官回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