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布斯對了許多次,可是在最重要的事上慘敗了-生活錦囊
隨著喬布斯去世,人們最終要面對一個此前模糊不清的問題:究竟是什么終止了喬布斯的生命?
從醫理上講,2003年喬布斯所檢查出的,只是一個相當溫和的胰島細胞腫瘤。可之后的八年中,他先后切除了胰臟和部分十二指腸、移植了肝臟、減去了幾十斤的體重,最終卻仍未能逃離死神的黑翼。在醫療發達的今天,美國人平均年齡為76歲,僅56歲就辭世的喬布斯可謂早逝。
越來越多的癌癥醫生在各種場合指出:如果喬布斯正常就診,結局不會如此。而在沃爾特·艾薩克森那本基于五十次對喬布斯的獨家專訪而寫成的傳記中,這種猜測得到了驗證。艾薩克森在書中寫到,確診后,喬布斯不聽任何家人好友的勸誡,一意孤行地為自己制訂了食療計劃,甚至嘗試吃馬糞、請靈媒等離奇的手段,直到九個月后,他的腫瘤惡化,變得不可治愈。
歷史不容假設。但如果2003年體檢之后喬布斯果斷切除腫瘤,他的治愈成功率約等于100%。甚至,如果他沒有耗到2009年年初才換肝,其癌細胞也不至于迅速擴散至全身。這把我們帶向了一個殘忍的結論:是喬布斯本人的任性放任了癌癥,并直接導致了自己的死亡。
為什么我們這個時代最聰明也最富遠見的人之一,會犯下如此嚴重而愚蠢的錯誤?
答案其實并不復雜:因為他是喬布斯。喬布斯對待腫瘤的態度和方法,與他設計產品、執掌公司乃至裝修房屋時并無區別。無論作為未滿二十歲的嬉皮士,還是五十歲時權傾天下的超級CEO,他始終如一地反抗常識、厭惡權威。他不知疲倦地在每件事情上尋找屬于自己的方法,并異乎尋常樂觀地相信事情總會像他所希望的那樣發展。
有許多次,他是對的。重掌蘋果時,公司正瀕臨破產,競爭對手邁克爾·戴爾甚至揶揄說:“如果我在蘋果,我會關掉這家公司,把錢還給股東。”2001年推出iPod時,399美元、5G硬盤空間的性價比被媒體認為是愚蠢的定價;2007年iPhone發布之后,諾基亞的CEO曾笑著說:“我覺得喬布斯應該先試試把市場認知度轉化為市場份額。”而在iPad的產品發布會當日,對它失望的郵件就擠滿了喬布斯的郵箱……但喬布斯總能笑到最后。如果喬布斯是一個輕易對常識、習見妥協的人,他也就喪失了創造奇跡的魔法。(也有一些時候,喬布斯錯得離譜,比如他在年輕時堅信只吃素食的自己不用洗澡,以至于其體味令人難以忍受。)
遺憾的是,死神比戴爾、蓋茨和諾基亞更難撼動。腫瘤治療——也許在某個時刻,它在喬布斯心中被稱為iTumor——是喬布斯過去十年中唯一慘敗的重要“產品”。而且,它是致命的。
另一個令人感慨的事實是:喬布斯的人生巔峰時刻——從iPod風生水起,到iPhone與iPad笑傲江湖,以及最后帶領蘋果公司登頂全球市值最高公司的寶座——幾乎是與其病史完全重合的。這也意味著,如果在2003年檢查出腫瘤后,喬布斯心中有絲毫的畏懼,從此轉換人生軌道,這個世界就將失去多達3億部iPod和1。5億部iPhone,電腦產業、電信業、唱片業和出版業的變革速度都可能被放緩。
或許是從2004年被確定癌癥未能根治時,喬布斯就下定了決心,開始了一次“一個人的戰爭”:以一人之力,對抗全世界科技界同行、投資人以及善變的消費者。
曾有人說喬布斯是他見過的神經繃得最緊的人。這大概是一種誤解。對于年輕時即開始研究禪宗的喬布斯,應如多數禪修者一樣相信“活在當下”。喬布斯剛上大學時喜歡讀鈴木俊隆禪師的著作《禪心,初心》,書中講人應該保持一顆空空如也的新鮮的心去做每一件事,即使做過一萬次的事情也像第一次一樣興奮而好奇。滌凈對于過去的留戀和對未來的幻想,深沉地活在具體的每一個時刻里,才能最逼近生命的真相。這一點,喬布斯應該很像凡·高,有一種極度沉浸的本性。凡·高可以為了喜愛的女性而徒步走上幾天,到對方窗外駐足片刻而折返,這是一種很純凈的強大力量。
“你不可能在眺望未來時把生活中的每個點連接起來,只有回顧時才能連點成線。所以你必須相信今日所做的會影響你的未來。”喬布斯說。
喬布斯一生中說過很多狂妄的話。
年輕時,他對沃茲尼亞克講,有朝一日自己會成為人類的引路人;成名之后,他對記者說自己的夢想是“在宇宙中留下一點印跡”;而在2007年發布iPhone時,他打出的口號是“重新發明電話”。
言者有心,聽者無意。但在他人生結束時,令人驚訝的是,這些豪言全部成真了。
那么,關于死后,喬布斯有什么不切實際的愿望嗎?
“我沒怎么考慮過遺產問題。我只想在新的一天到來時能睜開眼,和那些偉大的人聚在一起,然后滿懷信心地去創造一些使我們和他人所喜愛的事物。”2007年喬布斯說。此時他的癌癥已經深重,但他顯然希望死后繼續創作。
我想,在某處,他這個愿望一定會被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