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成:感謝那個“污點”-勵志人物榜
1978年,他生在沈陽的一個干部家庭。從小,他的文藝細胞就很活躍,有種與生俱來的表現欲。為了成為校園里的“風云人物”,他把所有精力集中在文藝方面,后來成了學校文藝骨干,贏得不少鮮花和光環。
到了中學,他唱歌、朗誦、主持樣樣精通,是學校各大文藝會演的主角,后來參加沈陽市首屆中學生卡拉OK大賽獲得冠軍,隨后又成為遼寧電視臺《學生時代》節目小主持人。談起那段“光輝歲月”,他頗為自豪:“歌唱得好,人長得也帥,我可是叱咤校園的風云人物呀。”
1994年,16歲的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謝晉恒通明星學校。兩年后,他再次以第一名的成績考進上海戲劇學院。入讀上戲后,他對表演如癡如醉,甚至把鋪蓋卷搬到排練廳,成為最有靈氣也最用功的學生。老師也一致覺得他是個難得的好苗子,推舉他為表演科代表。但隨后發生的一個意外,改變了他的人生。期終考試前夕,他和同學在一家小飯店吃飯。旁邊一桌又吵又鬧,他們去提意見時起了沖突。為此他被開除學籍。
回到沈陽后,他執意再報考藝術院校。1999年春節后,他來到北京,住在電影學院附近的一家招待所,參加考前復習班。盡管內心依然充滿了迷茫,但更多的不甘心和滿腔的熱情,支撐著他在那間沒有暖氣的小屋蝸居了兩個月。最終,他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進中戲。“成長是支離破碎的,我也在其中逐漸長大。”也正是那段時間,他開始從生活中感悟。
大三時,他出演電影處女作《法官媽媽》獲百花獎最佳男主角提名、華表獎最佳新人提名,還獲得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新人獎。2001年,他參加了全國高校歌手大賽,自創的歌曲獲全國第一名,2002年他以優異成績從中戲一畢業,就成為某飲品的形象代言人,還順利簽約華納唱片,演藝生涯正式拉開帷幕。
他叫陳思成。
2007年,一部《士兵突擊》讓“成才”伴著“許三多”走進全國觀眾的視野。直到2011年,陳思成才開始真正大紅大紫。由他擔任編劇、導演、主演的青春勵志情感大戲《北京愛情故事》中,青春、成長、愛情、友情、面包等字眼讓很多人找到共鳴,好評如潮。陳思成一流的創作水準、全新的創作理念更是贏得專家、媒體、網友和觀眾的高度認可。有人認為,《北京愛情故事》的熱度已超越當年的《奮斗》。2011年3月,陳思成在北京出席MSN中國舉辦的時尚頒獎禮,被評為“新銳導演”。
享受過獻花和掌聲,經歷過不公平的冷落與忽視,在人生的波瀾起伏中,他堅守對藝術追求的高要求,甘于寂寞孤獨,保持著內心的純粹。在陳思成看來,《北京愛情故事》是對青春的一個告別,類似于墓志銘。
成名后再看“被上戲開除”的話題,陳思成覺得,“從某種意義上說,也許要感謝那段經歷”,那不再是人生污點,而是他走向成熟的一道分水嶺,“每個人都要摔跟頭,早晚的,其實跟頭摔得越早越好,怎么樣跌倒不重要,姿勢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爬起來,而且在你爬起來以后你得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