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折扇解難題-3分鐘典藏故事
清同治五年,湖南衡陽發生了一起民事糾紛。忠厚老實的農民何老大清明掃墓時,發現自己的祖墳旁多了一座新墳,一打聽,原來是當地富戶何炳華在沒有征得自己同意的前提下,將墳塋遷到了何老大家的祖墳上。何老大找何炳華理論,何炳華仗著自己是知縣的親姐夫,倒打一耙,反說是何老大侵占了自家的墳地。
何老大哪咽得下這口氣,他冷靜下來一想,你官府里有靠山,我也有熟人。何老大的熟人是誰呢?就是當時炙手可熱的兩江總督曾國藩。曾國藩在發跡之前,就認何老大為干爹,現在干爹有事,干兒子怎能袖手旁觀?何老大湊足盤纏,就直往南京奔去。
干爹到來,曾國藩熱情接待。何老大開門見山地將此行的目的告訴了曾國藩,要他替自己出頭伸冤。曾國藩沒有急著表態,而是和顏悅色地說:“暫莫談這個,您老人家難得到這兒來,先游覽幾天再說吧。”說完,叫來幾個跟班,要他們好好陪老爺子在南京的名勝古跡玩一玩。
玩了三天,何老大就著急了,他找到曾國藩的夫人:“我是來伸冤的,不是游山玩水的,你還是讓寬一(曾國藩的小名)給我寫個條子帶回去,打贏了這場官司,比什么都強啊!”晚上,曾國藩回到府上,夫人轉達了何老大的意思:“你就給他寫個條子吧,你現在是兩江總督,還怕那地方官員不給你面子?”曾國藩嘆了口氣:“夫人你也跟隨我多年,怎么還不了解我的脾氣呢?這個條子叫我怎么寫?如果干爹打贏了這場官司,即使他有理,別人也一定認為是我曾國藩以權壓人呢,這種干預地方公務的事我是不會干的!”夫人點了點頭,不無擔心地問道:“那干爹那里你怎么交代?”曾國藩沉思了片刻:“我會想法子的!”
過了幾天,曾國藩接到升職的消息,南京的文武官員都來道賀。曾國藩在總督府設宴招待客人,何老大也坐在上席。席間,眾人得知何老大就是總督的干爹,都來向他敬酒。這時,曾國藩一邊替干爹表示感謝,一邊夸獎自己的干爹:“我干爹為人忠厚,一生勤勞,這次好不容易來了南京,我要他常住下來,他卻執意要走,我也沒有什么貴重的東西送他,這把折扇權當我孝敬他老人家的一點兒心意吧。”說完,曾國藩從袖中掏出一把普通的折扇,放在桌上。場中有人拿過一看,只見折扇上已工工整整地落了款。上款是“如父大人侍右”,下款是“如男曾國藩敬獻”,正是曾國藩的筆跡。這時,曾國藩說道:“如果各位愿意,就請在折扇上留個字,也算是給我干爹的一點兒紀念!”眾人聽罷,一個個興致勃勃地在折扇上簽起名來,有的還題了詩句。不到半個時辰,折扇兩面寫得滿滿的。曾國藩興高采烈地把折扇收起,仍用紅綾包好,雙手奉送給了干爹。
從南京回來的路上,何老大心里很不高興:“原本指望他給我撐腰,誰知卻送了個破折扇,這趟真不該來!”到家后,正巧知縣傳話,要何老大前去與何炳華公堂對質。何老大拿著折扇就去了。知縣見何老大手里拿著扇子,一拍驚堂木:“把扇子丟下!”“這個可丟不得,是我干兒子送的。”何老大將扇子緊緊地抱在懷里。知縣一陣竊笑:“什么破扇子,還那樣金貴,呈上來我看看。”衙役從何老大手中奪過扇子,呈給了知縣,知縣接過一看,大驚失色,只說了一句“退堂”,就拿著扇子走進了后衙。
原來,知縣看到折扇上有曾國藩的親筆題款,還有很多兩江官員的手跡,心中明白了曾國藩的良苦用心。第二天,知縣不僅將這把折扇恭恭敬敬退還了何老大,還熱情地款待了他。至于這場官司的輸贏,也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