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友-中國新傳說
傍晚,一群鴿子在天空中盤旋著,悄悄地降落在廈門海邊一座紅磚綠瓦房屋的陽臺上,咕嚕咕嚕地叫個不停。念初中一年級的肖小英,聽到鴿子的叫聲,知道一定是鴿群里發生了什么意外,急急忙忙跑上陽臺,打開陽臺的門,發現她和哥哥一起喂養的鴿子正飛回來,她忙嚷道:“小明哥哥,快來呀!藍斑它們都飛回來了。”
哥哥肖小明是個十四五歲的少年,已經上了初三,他正在復習功課,聽到妹妹的叫聲,忙放下課本,氣喘吁吁地跑上陽臺,說:“快,快讓鴿子回到鴿房里來,捉住藍斑,這次一定要讓它乖乖地在家里孵蛋。”
肖小英嘴巴一動,響起了叫食的聲音:“嘟嚕——嘟嚕——”,仿佛像著了魔似的,鴿子一只跟著一只,進入了鴿子房,只有一只白脖子灰鴿,在鴿房門前猶豫著,徘徊不定,肖小英發現了,驚叫起來:“哎,我們的鴿子怎么多了一只?這只白脖子灰鴿是哪里來的呀?”“是呀,這只鴿子不是我們的,快把它趕出去。”肖小明說。
不料那白脖子灰鴿被人一驚,適得其反,急匆匆跟著其他鴿子跑進鴿房里去了。“不管它,先捉住藍斑孵蛋。”小明對跑進鴿房的白脖子灰鴿也無可奈何,只好任由它去。他們動手去捉藍斑,小明把幾個鴿蛋放在草窩里,把藍斑強按在鴿蛋上面,可是,它立即站了起來,再把它按下去,它又站了起來。小英說:“藍斑呀藍斑,快快孵蛋呀,孵出小鴿子你就當媽媽了呀!”可是,藍斑瞥了她一眼,一點兒也沒有要當媽媽的意思,它只是咕嚕嚕地叫個不停,向著白脖子灰鴿打招呼,白脖子也咕嚕嚕咕嚕嚕對它直叫喚。小明和小英沒辦法,只好把藍斑先關進另外一個小鴿櫥里。回頭就去捉白脖子灰鴿,白脖子灰鴿東躲西藏,一顛一跛地飛來跳去,兄妹倆圍捕了好久,好不容易才捉住它。仔細一瞧,只見它紅紅的腳上掛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金門M-121”幾個字樣。
“哦,原來這是只從臺灣金門飛來的鴿子!”小明看罷認真地說。“真的?那就快把它放回去吧!”小英偏著腦袋,用手撫摸著白脖子灰鴿說。“可是,它的翅膀受傷了,飛不回金門了,先讓它養好傷再說。”小明說。
此后,兄妹倆細心替白脖子灰鴿上藥,用好東西喂它,還讓它喝牛奶、吃巧克力……過了十來天,白脖子灰鴿的傷痊愈了,肖小明寫了一封信,信封上寫著:“金門M-121鴿子主人收”。他把白脖子灰鴿抱了過來,用線把信牢牢地扎在它的腿上,細聲地叮嚀道:“白脖子呀白脖子,如今你的傷養好了,快飛回家去吧!你的主人一定很焦急了。”說罷,把白脖子往空中一拋,白脖子先在屋頂繞著飛了三圈,這才依依不舍地向金門方向飛去。
白脖子灰鴿在金門的主人叫吳冬冬,他為白脖子的失蹤已經苦惱了好久了,這天一大早,鴿櫥里有點兒異樣,鴿子們老是咕嚕嚕咕嚕嚕地歡叫,仿佛有什么大喜事似的。他到鴿櫥一瞧,發現失蹤了半個多月的白脖子竟然飛回來了!他忙抱起白脖子,用臉輕輕地摩挲著白脖子的羽毛,這才發現它的腿上系著一封信。他忙解下來一看,只見上面用筆工工整整地寫道:
鴿子的主人:您好!
白脖子灰鴿負傷飛來我家,現在傷已經養好了,送還給您。希望您有機會來我家玩。(信封上有我家的詳細地址。)
鴿友:肖小明?搖肖小英
吳冬冬高興得一蹦三尺高!“哈哈!看什么把你樂的,讓你笑得合不攏嘴。”爺爺樂呵呵的粗嗓門把吳冬冬嚇了一跳。
“爺爺,白脖子灰鴿飛回來了,它受傷了,在廈門肖小明家養傷。你看,肖小明兄妹倆還寫信要我去廈門做客哩……”吳冬冬把信遞給爺爺,爺爺掏出老花鏡細細一瞧,才恍然大悟。
“爺爺,等放了暑假,我們一起去廈門好嗎?”吳冬冬的一句話,勾起了爺爺的萬千回憶。那是1949年初秋的一天,吳冬冬的爺爺吳思遠還是個十八九歲的后生仔,在廈門一家商行當伙計,為了店里的一樁生意,到金門來,誰知道事情還沒有辦完,廈門解放了,兩岸從此便再也沒有往來了……現在,隨著海峽兩岸局勢的緩和,吳思遠還真想回廈門去走走看看,經過五十多年的滄桑,如今的廈門會是個什么模樣?變化一定很大吧……
“爺爺,廈門就在我們金門對面,廈門和金門門對門,聽說很近很近的,咱們坐船去就行了。”吳冬冬聽說爺爺也想去廈門,高興得直嚷嚷。
“如今兩岸通航了,等放了暑假我帶你坐船去不就成了。”爺爺高興地說。
一封封熱情洋溢的信,就通過白脖子灰鴿,往返在海峽兩岸之間。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來了暑假。“嘭嘭嘭……”一天中午,肖小明聽到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慌忙開門一瞧,他立即驚喜地嚷道:“你、你……你就是吳冬冬?”吳冬冬默默地點點頭,兩個少年一見面,緊緊地擁抱在一起,激動得說不出話來,吳思遠站在后面,眼角滲出了淚花。
肖小英聽說果然是吳冬冬從金門來了,忙直嚷:“快來呀,快來呀,金門的客人來了呀!”
雖說是頭一回見面,但是大家一點兒也不覺得陌生,吳冬冬詳細地參觀了肖小明的鴿子房,兩人還交流了許多養鴿的經驗。
這天,他們把鴿子帶到海邊放飛。一排排相思樹,一行行鳳凰木,迎著大海吹來的熱風,嘩啦嘩啦地響個不停。他們在沙灘上快活極了,肖小明指著海上不遠的島嶼說:“喏,那兒就是你們的金門島。”
“哦,原來這么近呀!下次你上我金門家來玩吧!”吳冬冬笑瞇瞇地說。
“好啊!你看,這么近,游都可以游過去的……”肖小明高興地說,“走,咱們捉螃蟹去。”
金色的沙灘上,小螃蟹爬來爬去,它們正忙著打洞,無數的小沙球被小螃蟹從洞里扔了出來。吳冬冬見一只湯匙大小的螃蟹從他腳邊爬過,他猛然一撲,誰知用力過大,跌了個嘴啃泥,肖小明忙把他扶了起來,這時,只見那螃蟹從一個洞里鉆出去,又從另一個洞里鉆出來。
“哇噻,這是什么蛤?這么大……”吳冬冬用力往沙里挖著,洞底下露出一個硬殼,在太陽下閃閃發光。
肖小明歪著腦袋一瞧,也覺得奇怪,就蹲下來和吳冬冬一起挖,越挖越大,原來是一塊金光閃閃的金屬。
“莫非是金子?”吳冬冬驚喜道。肖小明仔細一瞧,說:“這是炮彈殼!”
“奇怪,怎么會有炮彈殼?”吳冬冬問。
“聽大人們說,以前廈門和金門互相炮戰,這就是證據,是從你們金門打過來的炮彈殼。”肖小明解釋道。
“這真是太寶貴了,快挖出來,讓我帶回去做個紀念吧!”吳冬冬興奮地說。
吳冬冬和爺爺吳思遠在大陸不覺一晃就過了十多天了,明天就是他們的歸期了。
這一夜,肖小明一家宴請吳冬冬和他爺爺吳思遠,為了給他們送行,肖小明偷偷地殺了兩只獨養的肉鴿給他們下酒,肖小英覺得很傷心,就在一旁唱起了一首閩南歌謠:
雨中鳥,啥人害,恨天怨地聲聲哀,
飛來飛去無依靠,今日東來明日西……
吳思遠聽了,笑著說:“小英,這首歌謠金門人也會唱。”于是,他便接下去唱道:
雨中鳥,暝日哭,薄命悲慘眼淚流,
天邊海角飛透透,天光飛到日暗頭……
大家聽了,都鼓起掌來,只是小英撅著嘴,嘟噥著說:“那兩只鴿子比雨中鳥更可憐!”
“鴿子怎么啦?”吳冬冬急切地問道。小英氣呼呼地指著小明說:“你問他!”
原來,今天一早,肖小明和肖小英商量,要挑選幾只好鴿子送給吳冬冬帶回金門去,不料媽媽說,送人家鴿子是假惺惺,鴿子送到再遠的地方也會飛回來的,肖小明覺得有道理,就把兩只肉鴿殺了請客人,可是小英不忍心,就故意唱起這首閩南歌謠來發泄不滿的感情……
飯后,肖小明把一個裝著鴿子的鴿籠送給吳冬冬。“鴿子帶回去,過幾天它們又會飛回來的。”吳冬冬說。
“還是帶回去吧!”肖小明爺爺肖思遠意味深長地說:“在這海峽兩岸,原本就是水里的魚蝦游來游去,天上的鳥兒飛來飛去,兩岸的人也應該來來往往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