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通行證-精英譚
分眾傳媒創始人江南春說,他有一支8000人的地面部隊“掃樓”,將不同樓盤住戶分成七類。最近,他們還在做垃圾分析法,給每個打掃衛生的阿姨配備一把電子槍,由她們掃描生活垃圾上的條形碼,根據數據,能分析出一個小區的消費偏好。例如,有的小區消費礦泉水多,有的小區消費蒸餾水多,有的小區使用花生油多,有的小區使用橄欖油多。這些數據兩三年累計起來,對該小區的品類偏好和品牌偏好就非常清楚。
大眾點評網創始人張濤也以能做“臟活累活”為豪。公司有3000人,其中,2000人是線下銷售團隊。他認為地面團隊必不可少,只有這樣才能增加在鏈條上的控制點。他覺得公司的最大特點是所提供的這些東西都不是標準的。例如,吃一頓飯,每次體驗更多取決于服務員、廚師以及就餐環境,也就是說,大眾點評網很大一部分用戶的體驗取決于商戶。因此,自己和商戶關系要非常緊密。
高德導航的創始人成從武談到,高德起步時有一個掃街團隊,專門采集信息,他感嘆所謂導航就是“我先跑一遍,再讓客戶跑”。當時,其步采員每天要走8公里至10公里,車采司機每天要開100公里至300公里,至今還有1300名數據生產人員,不斷更新后臺地圖數據。
認識神舟租車創始人陸正耀后,我才發現,上面三位都不是最辛苦的。租車這一行,能遇到服務業中你能想象到的所有麻煩。舉一個小例子,租車有一條規定,滿油開走,滿油開回來。有的客人還車時,故意向油箱里注水,居然還有撒尿的。
名單還可以拉得更長,畢竟,還沒有把電商算進去。一位在知名電商企業工作的朋友算了筆賬,過去開發一個新客戶成本100元,如今已超過三百元,這背后的辛苦可想而知。
如果你最近遇到的辛苦創業者特別多,不用奇怪,他們已默默耕耘很多年,只是如今枝頭掛上果實,才變得引人矚目。吃苦是他們通向成功的通行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