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咖啡崛起之路-成功之鑰
威查·普隆永留著一頭剃得超短的半白頭發,頭發下還留著幾條如黑人標志般的小發辮,再加上一把白胡子,看起來就像蔡瀾二號,也隱隱有幾分隱世高人的味道。
他,是泰國知名咖啡品牌“象山咖啡”的幕后推手,因為他,品牌加速登上國際舞臺,插旗歐美,甚至在英國百貨哈洛德以自己的包裝販售。
象山咖啡商標是一名綁著髻的男人圖像。
此君名叫丕可,他是首批改種咖啡的阿卡族農民,也是象山咖啡的創辦人。
丕可及族人響應泰皇在1983年的號召,改種咖啡。只要當農民,就擺脫不了兩個困境:1。咖啡豆價格低落,2。中間商的剝削。再加上阿卡族農民向來獨立耕作,缺乏商業歷練,甚少接觸銷售市場,有些族人甚至沒有泰國身份證,生活條件惡劣,年輕女子到市鎮工作,年輕男子沾毒,有些族人放棄咖啡種植。
12年前,丕可向威查·普隆永請益,在威查的參與介入之下,象山地區以阿卡族居多數的咖啡農民有了新的出路。
從當初只求三餐溫飽,到12年后的今天,象山咖啡已發展為在泰國擁有200家咖啡店、進駐歐美加日韓馬等多個國家地區,產品也從單一的咖啡豆種植衍生出茶葉、護膚品、化妝品等產品的跨國企業,堪稱又一泰國之光。
回想12年前,威查說,“當我去象山時,那里有200英畝咖啡,我們禁止他們種鴉片和其他不合法事情,專注在咖啡上,設法找更多的土地種植咖啡,然后提升咖啡品質,前4年注重改進提升咖啡品質,第5年成功種出最佳咖啡豆、過去6、7年前我們進軍市場,過去3年全球都知道象山咖啡是擁有全球最頂尖那1%咖啡的咖啡品牌。”
威查受邀幫助阿卡族后,采取了一系列長遠且慎密的計劃,包括:
1。禁止農民施用化學農藥,鼓勵有機種植,4年內完成“禁化肥”工作,目前象山咖啡的咖啡豆逾90%按照有機系統進行種植,30%獲得有機認證,威查解釋這是因為申請認證的價格不菲所致。
2。號召農民團結互助。跳過中間商的剝削,自行設立公司,以保證較市價高的價格向農民收購優質咖啡豆。
3。把來自全世界各地收入的30%撥入基金會,充作改善象山地區人民、其他部落、柬埔寨、寮國、緬甸等未獲政府關照的山區少數民族的生活,包括興建學校提供義務教育,并保送山區子女完成各階段教育;成立診所、醫院,提供醫療援助等、協助他們經商等。
威查是何許人?有的報道說他也是阿卡族,有人說他是個嬉皮士,有人也說他是個企業家。他自稱是來自曼谷的流浪者,36年里云游四方,居無定所,住過無數村落,結識眾多山區民族,曾經擁有6家餐廳、酒店、古董生意、購物中心,不過自從12年前決定搬到象山,投入象山咖啡的運作,這些身外物已先后脫售。
目前他是象山咖啡的總裁兼發言人,原因不難理解——除了商業頭腦,他還操一口流利且不帶著泰語腔的英語,溝通無障礙。
“30年前我到處走,當我走進阿卡族的村落,他們無條件歡迎,給我食物和住所,當時我心里就想,如果有一天我有機會為他們做些事情,我會去做。”
這個報恩機會在遇上丕可時得以落實。不單是報恩,威查此舉也頗有幾分好打抱不平的意味在內。“最蠢最懶……所有不好的形容詞都落在象山地區人民身上,”對于這種負面形容,最好的報復就是讓大家大跌眼鏡。
“我們證明在沒有政府和任何人的援助之下,我們從2個人開始,接著是5人、7人,20人、百人……當我們團結在一起,沒有什么事是辦不到的,到今天12年過去了,我們也沒有從政府身上拿過一分錢,而且我們也不需要。”
對于象山咖啡的未來以及日后的經營模式,威查直指交由年輕一代思考和做決定,但變化是必然的,“或許我明天死了,東西就會改變,我也不知道。不過,留住我的構思,把全世界的收入捐給基金會,由社區看顧基金會,做任何對社區有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