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遺產-人與社會
“孩子”,專指英國的在校學生;“遺產”,倫敦奧運遺產。
英國人在說到即將到來的倫敦奧運會時,會用三個“關鍵詞”——運動、城市和遺產。英倫三島,大多數現代運動的發源地,2023,讓運動回家;倫敦,世界上第一座第三次舉辦夏季奧運會的城市;遺產,一屆奧運會能給主辦城市和國度帶來怎樣的長久遺產?英國人最近7年一直不停地在問自己。
先認識一個人,特薩·喬維爾,英國工黨女政治家,64歲。曾在布萊爾和布朗內閣任職,現在身兼奧林匹克事務和倫敦城市影子大臣。新內閣中,特薩·喬維爾退至二線,但參政議政熱情不減,高調呼吁,卡梅倫政府如若不緊急采取措施救助學校體育的話,那么英國將就此錯過一個“偉大的歷史機遇”,不能將奧運遺產傳之后代,哪怕奪得歷史上最多的奧運金牌也是枉然。
距倫敦奧運會越來越近了,特薩·喬維爾此時發聲,用心良苦。2010年,英國開始大規模削減公共開支,教育大臣格維悍然削減了英國學校體育發展合作伙伴基金。決策一瞬間,卡梅倫政府一定忘記了2005年申辦奧運時英國人的一份誓言——“激發新的一代”,奧運運動遺產通過學校體育惠及全民是最合理的方式。可是,經濟凋敝,為渡難關,預算削減,苦了孩子,窮了體育。
特薩·喬維爾的表達可謂語重心長,她勸說卡梅倫政府不要再一周接一周地錯過歷史機遇,孩子需要在校園階段培養一生的運動習慣,讓體育深入到每一天的生活之中,體育可以激勵每一個孩子度過校園歲月,體育也可以讓孩子充分發現自己體內蘊含的無限潛能。
特薩·喬維爾絕對不是就此向卡梅倫政府施壓的唯一力量,英國體育協會的負責人坎貝爾就是另外一個顯著力量所在,他同時也牽頭“青少年體育基金”。坎貝爾希望政府有一個長遠策略計劃,如果不關心年輕一代,英國未來的體育生活無從談起。英國體育協會有計劃奧運會之后在倫敦奧林匹克公園區域內每年舉辦一個名為“學校運動會”的大型活動,鼓勵全英學校參與。套用英國人的計劃,我們其實可以在北京奧林匹克中心區辦我們自己的“學校運動會”,想法不難,需要有一個開始。
卡梅倫政府沒有正面給予回應,國事萬千,小小的學校體育是可以暫且放放的。最近,《鐵娘子》正熱映,關于撒切爾夫人當政12載的種種爭論一時驟起。你會發現,1979與2009年何其相似,經濟困頓促使政府縮減公共開支,社會矛盾激化。2011年,倫敦街頭,學潮風行,移民暴動,托特納姆烈焰熊熊。公共開支意味著什么?影響至每個人生活中的所有細節,體育自然在內。卡梅倫政府理應以史為鏡,撒切爾政府當年揮刀斬去的一份特殊津貼,20年后居然被指為“毀掉了英國體育的萬年基業”。
事情是這樣的,撒切爾當年減除了教師們課外教授學生體育技能的補貼。自此,孩子們就不再能獲得豐富的校園體育活動。“80后”的英國一代較之前輩們,普遍肥胖、不適合運動的事實無人可以否認,甚至英國成了歐洲最肥胖的國度,高水平競技項目選材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數據顯示,1/3的英國孩子超重,大量的孩子一周的運動量明顯不足。過往20年間,英國5000所學校出售了自己的體育場,英格蘭足球隊在重大比賽中接連恥辱性失敗被認為與此密切關聯。一個稍有天賦的孩子需要1萬小時的專業訓練才能成為職業球員,可目前只有在私人學校里,英國孩子才有較為充分的體育訓練,因此英國職業球員成才前的訓練時間被迫降到了4000小時。
英國的歷史、現實以及邏輯都不復雜,一個完整的奧運周期即將在今年的夏天從北京行至倫敦。我們的孩子也需要運動,他們也需要奧運遺產,全世界的孩子都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