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高三的盲目旅途-成長視窗
18歲的時候,我還在高二的夏天,從那時開始,我就已經不再是一個小孩子了。只是,當那18根蠟燭點燃的時候,不知為何,卻更加清晰地照出臉上難以言喻的落寞,忽隱忽現(xiàn),若即若離。
那個夏季在一陣又一陣“忙死了”“亂死了”“煩死了”的抱怨聲中漸漸拉下帷幕,回望整個暑假的簡短歷程,發(fā)現(xiàn)曾經信誓旦旦的誓言全部都沒有實現(xiàn)。而告別了燥熱,告別了那些揮汗如雨的日子,我的高三也就開始了。
前一段時間一次偶然的機會,認識了一個朋友,總的來說,他是那種木訥內斂的男生,讓我第一個想到的便是巖井電影中的男主角。
一直都很喜歡巖井俊二電影中的氛圍,內向委婉,細致含蓄,溫情脈脈。學長說:“你太虛幻了,活得現(xiàn)實些好嗎?”現(xiàn)在想來,似乎從始至終,我一直都是活在自己編造的虛假空間中,樂此不疲地進行著一輪又一輪自欺欺人的游戲。
在這個故事中,主角不是我,不是他,不是任何人。曾經一個朋友說,人有的時候只是一個需要感情的廉價動物。那場初次的邂逅,記得他干干凈凈的面龐,記得曾經與他所有支離破碎的片段,記得那份埋藏在心底卻因缺失勇敢而被自卑一點一點掩埋掉的喜歡。
而這一切,至少證明,我的青春,不再是空白。
高三的生活,在一片混亂思緒中,似乎每天都在與自己無厘頭式的思維,做最激烈的對抗和掙扎,卻總是缺失一個結果。
深秋一過,冬季就悄然而至。
這個冬季,小寶意料之中地收到一所外地中學的轉學通知。離別宴上,每個人都表現(xiàn)得異常安靜,“離別”二字,被我們心照不宣地共同定義成了一個敏感詞,每一句話都小心翼翼地繞開,真的好累。
我們原本約定一起去送小寶,可是幾天以后,她最終還是選擇了不辭而別,獨自一人踏上了開往另一座城市的列車,去過只有她一個人的生活。
曾經一直以為自己是一個活得很灑脫的人,不會因為這樣的小小別離而滿懷感傷。那晚,我還是特沒出息地咬著被角哭得一塌糊涂。曾經我們一起嬉笑怒罵,曾經一起打著“人不花癡枉少年”的旗號欣賞各路帥哥,現(xiàn)在,她不在了,我和她一樣,都成了孤單的一個人。
物還在,人已非,而我也根本沒有想象的那么灑脫。
接下來的生活漸漸歸于平靜,一切似乎都是設定的一個定局,根本就沒有什么值得期待的意外,只是每天過著一個高三學生應有的單調乏味的生活。
好在,媽媽現(xiàn)在對我的生活已經不再有過多的干涉,少了那些嘮嘮叨叨的閑言碎語,家里的氛圍從未有過地安寧。我知道她是在給我最大的空間,任我自由地行走。我警告過她,也許在未來的某一時某一刻,我會不顧一切地去大洋彼岸,中途也許不幸觸礁沉沒。
行走在高三的盲目旅途字數(shù):2484來源:時代青年·哲思2011年5期字體:大中小打印當頁正文
18歲的時候,我還在高二的夏天,從那時開始,我就已經不再是一個小孩子了。只是,當那18根蠟燭點燃的時候,不知為何,卻更加清晰地照出臉上難以言喻的落寞,忽隱忽現(xiàn),若即若離。
那個夏季在一陣又一陣“忙死了”“亂死了”“煩死了”的抱怨聲中漸漸拉下帷幕,回望整個暑假的簡短歷程,發(fā)現(xiàn)曾經信誓旦旦的誓言全部都沒有實現(xiàn)。而告別了燥熱,告別了那些揮汗如雨的日子,我的高三也就開始了。
前一段時間一次偶然的機會,認識了一個朋友,總的來說,他是那種木訥內斂的男生,讓我第一個想到的便是巖井電影中的男主角。
一直都很喜歡巖井俊二電影中的氛圍,內向委婉,細致含蓄,溫情脈脈。學長說:“你太虛幻了,活得現(xiàn)實些好嗎?”現(xiàn)在想來,似乎從始至終,我一直都是活在自己編造的虛假空間中,樂此不疲地進行著一輪又一輪自欺欺人的游戲。
在這個故事中,主角不是我,不是他,不是任何人。曾經一個朋友說,人有的時候只是一個需要感情的廉價動物。那場初次的邂逅,記得他干干凈凈的面龐,記得曾經與他所有支離破碎的片段,記得那份埋藏在心底卻因缺失勇敢而被自卑一點一點掩埋掉的喜歡。
而這一切,至少證明,我的青春,不再是空白。
高三的生活,在一片混亂思緒中,似乎每天都在與自己無厘頭式的思維,做最激烈的對抗和掙扎,卻總是缺失一個結果。
深秋一過,冬季就悄然而至。
這個冬季,小寶意料之中地收到一所外地中學的轉學通知。離別宴上,每個人都表現(xiàn)得異常安靜,“離別”二字,被我們心照不宣地共同定義成了一個敏感詞,每一句話都小心翼翼地繞開,真的好累。
我們原本約定一起去送小寶,可是幾天以后,她最終還是選擇了不辭而別,獨自一人踏上了開往另一座城市的列車,去過只有她一個人的生活。
曾經一直以為自己是一個活得很灑脫的人,不會因為這樣的小小別離而滿懷感傷。那晚,我還是特沒出息地咬著被角哭得一塌糊涂。曾經我們一起嬉笑怒罵,曾經一起打著“人不花癡枉少年”的旗號欣賞各路帥哥,現(xiàn)在,她不在了,我和她一樣,都成了孤單的一個人。
物還在,人已非,而我也根本沒有想象的那么灑脫。
接下來的生活漸漸歸于平靜,一切似乎都是設定的一個定局,根本就沒有什么值得期待的意外,只是每天過著一個高三學生應有的單調乏味的生活。
好在,媽媽現(xiàn)在對我的生活已經不再有過多的干涉,少了那些嘮嘮叨叨的閑言碎語,家里的氛圍從未有過地安寧。我知道她是在給我最大的空間,任我自由地行走。我警告過她,也許在未來的某一時某一刻,我會不顧一切地去大洋彼岸,中途也許不幸觸礁沉沒。
看著生命一點點埋葬在雪片一樣的考卷里,我還是有一絲倦怠感,自始至終都沒有消失過。從小就是個比別人慢半拍的人,只想一個人過安逸平淡的生活,卻在高考幻化成的洶涌潮流中,被成群結隊追趕的人們推搡得不知所措。
我站在另一個角度看著那個狼狽不堪的自己,大笑不已。可是生活還是一如既往地行進著,沒有絲毫改變,只有學校門口的高考倒計時,不知何時由三位數(shù)變成了兩位數(shù),紅色的數(shù)字刺得人心惶惶。
好像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和同學嬉笑打鬧了,總是刻意地遠離人群,很多同學一直在議論我:“她怎么一下子變得那么內斂?”我知道,我讓很多人感覺莫名其妙。QQ頭像暗了,手機安靜了,周圍變得不再嘈雜,我似乎真的將自己完全封閉起來了。
2010年新年的晚上,我與一個比我大兩屆的姐姐一直在大街上瘋跑,她現(xiàn)在已經是某大學大二的學生,每年拿一等獎學金,那在我看來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幸福,卻被她輕易地玩轉手中,天知道我有多羨慕她。
那晚我們就一直那樣跑啊跑,好像從來都沒有那樣放肆地宣泄過,我們一起大聲吼叫,怒罵所有不公的事情,傾吐心中所有的不快。雖然我們的遭遇不盡相同,我被高考無休止地壓抑,而她是被愛所傷,但在那一刻,我們似乎真的找到了那個最原始的自己。
從頭天下午6點一直到第二天7點,她似乎一直在講與那個男生的事情,直至結束都還有意猶未盡的感覺。愛情,真是一個偉大的東西,竟然可以讓一個沉默不語的人在一瞬間演變成滔滔不絕的演說家。
她說她覺得好累,不知道自己是否還能堅持得下去。他們的感情似乎不被任何人看好,兩地相隔,還有來自父母的壓力和朋友的阻撓,他們曾經有過“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承諾,她為他心甘情愿地從一個無憂無慮的小女孩變成一個整日研究營養(yǎng)膳食的女子,她為了他與昔日最親密的朋友反目成仇,甚至為了他放棄了全校唯一一個去德國做交換生的名額,可是她做的這一切,男孩全都不知道,現(xiàn)在又莫名其妙地消失掉了。
愛情真是個令人恐懼的東西,竟然可以讓這樣優(yōu)秀的女生也變得如此卑微!
夜里12點,一個多多少少有些曖昧的時間,我與她蜷縮在家里最溫暖的角落,聽她一遍又一遍地訴說,我想我唯一能做的或許也只有這個了,認真聽她講述,認真看她時而黯然落淚,時而又洋溢著滿滿幸福的臉。
后來,我看到了她在個人主頁上發(fā)的一張照片,題目是《為愛銷魂的我》,不知為何,看著她憂郁的眼神,濃重的黑色眼影,還有眼角那滴未來得及擦干的淚痕,我忽然感覺有些心疼—原來,愛情能夠如此傷人,這不是我這個年齡所承受得起的,那一刻,我下定了決心,對那個一直想要替我擋風的男孩子,選擇了拒絕。
已經是5月份了,離別的氛圍演繹得越來越濃厚,“離別贈言”成為了這間高三教室里課余時間的主流。
原本以為,離別最為難當,卻還是在今天被我們用這樣調侃的語氣輕易提起。我想,在很多年過去后,不管我身在何處,我一定會給所有的人以最虔誠的姿態(tài)講述關于這個班的所有故事,講述這一段最平凡的生活,這是我們的青春共同擁有的最珍貴也是獨一無二的印記。
不管在哪里,想到他們,心里總是溫暖的,在這里,提前祝大家未來都好。
此時,距離高考還有最后30天。
看著生命一點點埋葬在雪片一樣的考卷里,我還是有一絲倦怠感,自始至終都沒有消失過。從小就是個比別人慢半拍的人,只想一個人過安逸平淡的生活,卻在高考幻化成的洶涌潮流中,被成群結隊追趕的人們推搡得不知所措。
我站在另一個角度看著那個狼狽不堪的自己,大笑不已。可是生活還是一如既往地行進著,沒有絲毫改變,只有學校門口的高考倒計時,不知何時由三位數(shù)變成了兩位數(shù),紅色的數(shù)字刺得人心惶惶。
好像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和同學嬉笑打鬧了,總是刻意地遠離人群,很多同學一直在議論我:“她怎么一下子變得那么內斂?”我知道,我讓很多人感覺莫名其妙。QQ頭像暗了,手機安靜了,周圍變得不再嘈雜,我似乎真的將自己完全封閉起來了。
2010年新年的晚上,我與一個比我大兩屆的姐姐一直在大街上瘋跑,她現(xiàn)在已經是某大學大二的學生,每年拿一等獎學金,那在我看來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幸福,卻被她輕易地玩轉手中,天知道我有多羨慕她。
那晚我們就一直那樣跑啊跑,好像從來都沒有那樣放肆地宣泄過,我們一起大聲吼叫,怒罵所有不公的事情,傾吐心中所有的不快。雖然我們的遭遇不盡相同,我被高考無休止地壓抑,而她是被愛所傷,但在那一刻,我們似乎真的找到了那個最原始的自己。
從頭天下午6點一直到第二天7點,她似乎一直在講與那個男生的事情,直至結束都還有意猶未盡的感覺。愛情,真是一個偉大的東西,竟然可以讓一個沉默不語的人在一瞬間演變成滔滔不絕的演說家。
她說她覺得好累,不知道自己是否還能堅持得下去。他們的感情似乎不被任何人看好,兩地相隔,還有來自父母的壓力和朋友的阻撓,他們曾經有過“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承諾,她為他心甘情愿地從一個無憂無慮的小女孩變成一個整日研究營養(yǎng)膳食的女子,她為了他與昔日最親密的朋友反目成仇,甚至為了他放棄了全校唯一一個去德國做交換生的名額,可是她做的這一切,男孩全都不知道,現(xiàn)在又莫名其妙地消失掉了。
愛情真是個令人恐懼的東西,竟然可以讓這樣優(yōu)秀的女生也變得如此卑微!
夜里12點,一個多多少少有些曖昧的時間,我與她蜷縮在家里最溫暖的角落,聽她一遍又一遍地訴說,我想我唯一能做的或許也只有這個了,認真聽她講述,認真看她時而黯然落淚,時而又洋溢著滿滿幸福的臉。
后來,我看到了她在個人主頁上發(fā)的一張照片,題目是《為愛銷魂的我》,不知為何,看著她憂郁的眼神,濃重的黑色眼影,還有眼角那滴未來得及擦干的淚痕,我忽然感覺有些心疼—原來,愛情能夠如此傷人,這不是我這個年齡所承受得起的,那一刻,我下定了決心,對那個一直想要替我擋風的男孩子,選擇了拒絕。
已經是5月份了,離別的氛圍演繹得越來越濃厚,“離別贈言”成為了這間高三教室里課余時間的主流。
原本以為,離別最為難當,卻還是在今天被我們用這樣調侃的語氣輕易提起。我想,在很多年過去后,不管我身在何處,我一定會給所有的人以最虔誠的姿態(tài)講述關于這個班的所有故事,講述這一段最平凡的生活,這是我們的青春共同擁有的最珍貴也是獨一無二的印記。
不管在哪里,想到他們,心里總是溫暖的,在這里,提前祝大家未來都好。
此時,距離高考還有最后3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