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王家衛-世間感動
他們可謂“師生戀”。1981年,畢業于香港理工學院美術設計系的他,報讀了她執教的無線電視臺編導訓練班。幾天后,她邀請他喝咖啡,看電影。
一次,她對他說:“聽說你失戀了,而治療失戀的最好辦法就是戀愛。你愿不愿意再戀愛?”他心中似乎想到了什么。果然,沒過幾天,她就向他“求婚”了。雖說他已經有了思想準備,但聽了她的話后依然驚訝不已。
這段時間他們交往頻繁,他想,她是誤會了。他對她就十分敬佩,那是佩服她的才華。他是一個唯美主義者,曾經的戀人都是漂亮寶貝,她的相貌卻太一般了。
但她很自信。因為打第一眼見到他,他那種對知識的追求,對事業的渴望,不由得不讓她心有所動。她并不是貿然行動,她試探過他了,她約他喝咖啡,他欣然赴約,而且正如她所料,拿了一張寫得滿滿的編劇問題的紙一一向她請教。
這就對了,你把事業看得比生命都重要,而我有助你成功的才華,這就是天生的一對兒。
培訓結束后,他進了一家電視臺做編劇。可他的編劇工作好長時間沒起色。她曾經幾次勸他,你的發展方向應在電影業。可他對電影沒信心。一天,她拿出了一張紙,上面滿滿列著他進入電影界的優勢及種種理由。不單單是她對自己的情況了解得比自己還透徹,更難得的是她是那樣看重他的前途。他被感動了。
在轉型的日子里,她使出自己所有的才華,以及動用各種人脈關系,不辭辛苦地為他鋪路。這讓他無比地感激。可他在心中對自己說:這與愛情無關。
她卻覺得你有情我有意,這就是愛情。他也覺得再不能拒絕她的好意了,出于感激,他們結了婚。
他寫了幾年的電影劇本,雖說有所收獲,但未有大的突破,這是他不想要的日子。她說,我經過好長時間考慮,其實你更適合做導演。他說自己沒有經驗。她卻說,導演是一件要有生活積累的工作,好多優秀導演都是半路出家,你現在做導演正當時。妻子不凡的眼光與膽略最終讓他有了試一試的想法。
1987年,一天,她十分高興拿出一樣東西給他看。那是一個劇本,他看了后,也拍案叫好。興奮之中,思路泉涌,滔滔不絕講開了自己的創意、構思,甚至對鏡頭的處理也成竹在胸。見他那躍躍欲試的樣子,她趁熱打鐵:“我這就帶你去見投資方。”投資方見他才氣橫溢,禁不住怦然心動,當場拍板全額投資。
他做導演,她做出品人。就是這么一部叫做《旺角卡門》的電影,讓他終于發現了自己的潛力所在,因為該片一炮打響,獲得了1989年香港金像獎10多項提名。
1990年,她又發現了一個叫做《阿飛正傳》的優秀劇本。他看了劇本后,他相信妻子完全能夠讓自己走上電影事業的坦途。由妻子出面說服,鄧光榮欣然投資4000萬港元。依然由他導演、妻子為出品人,《阿飛正傳》獲得更大成功,由此奠定了他在電影界的地位。
他是王家衛,她是陳以靳。
事業上的成功終于讓她們進入了愛情繁花似錦的時期。
而今,王家衛與陳以靳不僅被人們稱為電影上的“黃金搭檔”,而且被視作愛情及婚姻上的楷模。
有人說,王家衛是被妻子的品德及才華折服了。其實,與其說是被折服,毋寧說是他對妻子的感恩。
感恩是一種大愛的情懷,大愛當然包含情愛,一個能讓人感恩的人,一個能知道感恩的人,必定能收獲愛情之果,而且這果實會最為恒久最為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