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時代廣場的蟋蟀嗎-心靈雞湯
杭州一女孩,美麗、率性,家境富足,做了幾年公司金領(lǐng),賺下人生第一桶金后,辭職走人,離開杭州,云游天下。
這自然是精彩的人生,再無工作壓力,再無煩擾。今日可在香港維多利亞看夜景,明日可到澳洲海邊食牡蠣,后天可以直飛夏威夷泡溫泉。
但不少人卻在她的博客中留言,你每天游山玩水,錢終有用完的一天,當那一天降臨,你將如何面對?她回答:就是因為你們擔心這些,所以一年之中連進行一次五日游的時間也沒有。
而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積攢了半輩子而購置的不動產(chǎn),眼前熟悉而不那么討人厭的環(huán)境,都是我們云游天下的羈絆,我們寧可被約束著,也不愿拋棄這些,去享受生活的精彩。
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喬治•塞爾登寫了一本童話《時代廣場的蟋蟀》,這本書被譽為全球50本最佳童話書之一。
《時代廣場的蟋蟀》講述了一只名叫柴斯特的蟋蟀的故事。一直生活在鄉(xiāng)下的柴斯特無意之中搭上一輛開往紐約的火車,來到了繁華如夢的時代廣場,無處安家的柴斯特遇上了在地鐵站里賣報的白利尼一家人,白利尼收留了它。
白利尼一家有一天突然發(fā)現(xiàn)這只蟋蟀與眾不同,它可以演唱《重歸蘇蓮托》、歌劇《阿依達》等高難度的樂曲,還能演奏莫扎特的小夜曲,每次演出,地鐵站里經(jīng)過的人都會為它駐足喝彩……一只鄉(xiāng)下蟋蟀就這樣一夜成名,成了時代廣場最為著名的音樂家,它得到了許多城里人一輩子夢想得到的東西——榮譽、名氣、金錢、尊重……
但是柴斯特在它的音樂事業(yè)到達巔峰之際,卻作出了一個讓人驚訝的決定——離開時代廣場,回到康涅狄格州鄉(xiāng)下。白利尼一家人極力勸阻它,但是這只蟋蟀的朋友——亨利貓說,柴斯特的一生都是屬于自己的,它就應(yīng)該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成名沒有讓它感到快樂,那成名對它來說又有什么意義呢?
最終這只蟋蟀還是回到了鄉(xiāng)下,重歸原先那種沒有人懂得欣賞、與秋蟲一起鳴唱的日子。
現(xiàn)在這個社會,物欲狂潮攜帶著我們一路狂奔,屬于自己的快樂一點點地在消失,最終演化為追求名利的快樂,快樂的真正含義已經(jīng)異化為一種“受約束的快樂”,但實際上,這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快樂。
快樂應(yīng)該是一種自我選擇,由心靈作出,也只有心靈才能體會。正因為我們無法企及,無法做到,所以我們?yōu)橐恢煌掦案袆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