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只見了這一回-心靈雞湯
松原泰道是日本的佛學大師,今年101歲。65歲那年,他發表《般若心經入門》,因說法精妙,一舉成名。
沒見過松原泰道的人,會以為這位百歲老人枯槁得如同核桃殼一般,沒想到他的面容如此潤澤、明朗。有人問他的長壽秘訣是什么,他爽朗地笑起來:“哪有什么秘訣,我從來不知道自己能活這么久!”
的確,他的長壽并沒有遺傳因素:母親在他3歲時病逝,父親在他30歲那年也因腦出血猝然辭世;他小時候總是病懨懨的,到成年還是體弱多病,身體差到連參軍入伍的資格都沒有;大學時,他還得了一場腎病,差點命喪黃泉……
松原泰道整天待在書齋里,不運動,不下地勞動,不吃保健品,還喝酒、吃肉,松原泰道的長壽顯得不可思議。也許,只能從精神層面尋找長壽依據。果然,他說,他一向看重“精神養生”。他講述了親身經歷的兩個故事。
一次去外地講學,他中午到餐廳吃了一個便當。便當里有一個裝筷子、牙簽的紙袋,上面印了一闋歌詞:“見也難,別也難;有哭泣,有歡笑;時光像秋風匆匆吹過,一生只見了這一回。”當時,有三個藝妓表演這闋短歌,優美而感傷。第二年,他再去這個地方,已經見不到這三個人了,就像歌里說的那樣。他意識到:一切稍縱即逝,對人對物都要用心、珍惜。
1954年,北海道有一所寺廟請他去講經。臨出發前,天氣預報臺風登陸,對方來電話通知他不要上船,于是他退了票,換乘另一艘船。沒想到,原定的那班船被臺風襲擊,全船沉沒,死了1200人。這場悲劇震撼靈魂,從那時起,松原泰道覺得,他的生命是別人給的,他要學著多舍少取,回饋他人,要“用懺悔和布施之心創造萬物共生的世界”。
精神養生法還有個“三不原則”:不勉強,不浪費,不懶惰。不勉強,指的是不好高騖遠,做脫離常規的事;不浪費,指的是珍惜時間,珍惜身邊的事物,珍惜他人的善意;不懶惰,指的是自己的事不能讓別人去做,不管年齡多大,都要鼓足勁頭繼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