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抓市場\搶時間\爭價格-成功之鑰
2010年11月16日,英國王室傳出喜訊,現年28歲的威廉王子將于2011年4月29日迎娶相戀8年的同齡女友凱特·米爾頓。英王室公布威廉王子訂婚戒指的照片還不到24小時,義烏名望飾品有限公司就把“戴安娜藍寶石訂婚戒指”的仿制品擺上了全球最大的采購批發市場阿里巴巴網的柜臺,掀起全球搶購熱潮。仿制品用優質氧化鋯石取代藍寶石,萊茵石替代鉆石,售價為3美元,銷售到英國后漲到了30美元。據不完全統計,到目前,義烏已有數十家企業介入“操辦”這一場婚禮,涉及紡織品、工藝品等多個行業。
《夷堅志》中這樣記載:在宋朝年間,有一次,臨安城突然失火,一位姓裴的商人的店鋪也隨之起火。眾人都忙于救火,唯獨這位姓裴的商人沒有去救火。他帶上銀兩,網羅了一批人出城去采購竹木磚瓦、蘆葦椽桷等建筑材料。火災過后,百廢待興,市場上建房材料熱銷以致斷貨,此時,這位姓裴的商人趁機發了一筆大財,賺的錢遠遠多于被燒店鋪的價值。
由此可以看出,及時預測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是商人必備的一種能力。按浙商的話來講:適應別人的要求,我們才能生存、才能賺錢。
當你需要生產產品時,你是依靠什么來決定產品的類型及款式的?當然是根據市場的需求。戴妃藍寶石訂婚戒指仿制品的發布就是一種對市場需求的準確把握。適應市場是浙江商人奉行的市場準則,在浙商眼里,產品要有競爭力,必須適應市場的需求。質量要好,價格要低是市場需求中的一個悖論,但是,聰明的浙江商人總能夠把這兩者的平衡處理得很好。
司馬遷說過:“貪買三元,廉買五元”,就是說貪圖重利的商人只能獲利30%,而薄利多銷的商人卻可獲利50%。精明的浙商當然知道這個道理。20世紀80年代,溫州人就開始做起了不起眼的紐扣生意。最早做紐扣生意的是葉堯林、葉堯青兄弟倆。當時,身為購銷員的兄弟倆從黃巖縣路橋紐扣工廠買來一批紐扣,然后在溫州橋頭鎮試賣,結果,不到一天的時間,價值400元的紐扣就銷售一空。當其他人聽說這件事后,都跟著做起了紐扣生意。結果,紐扣攤位達100多個,紐扣成為橋頭鎮的重點商品。
義烏人做生意講究的是薄利多銷。賣100根牙簽只賺1分錢,這種事情你愿意干嗎?做這種生意會發財嗎?義烏人正是靠經營這種生意而發財的。
威廉王子訂婚照片公布不到24小時,藍寶石戒指仿制品就已經出現,可見浙江商人對時間的敏感。以前,被大家一直稱道的溫州服裝商人,就是因為牢牢抓住時間,從而抓住了市場機遇,抓住了商機。只要意大利或者歐洲市場發布了一種新的流行款式,溫州服裝商第二天就會大量生產這種流行的款式,從而快速占領市場。據悉,為了能夠收集到歐洲發達國家最新的服裝款式,浙江的服裝企業大多在歐洲設有專門的信息收集點。
1983年春節,一位溫州華僑從美國的家里打來電話:“據美國警察總署消息,美國警察要換制服,34萬人需要68萬副標章,每人兩套就是130多萬,你們可不可以做?”兩個溫州個體戶心急火燎地直奔美國,向美國警察總署長闡述意向。美國人認為中國人不可能做出一流的標章,兩個溫州老板不慍不火地說:“中國有句古話‘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請你們派兩位專員到中國去看一看,費用我們全包。”兩位警察署專員來到溫州,工人當場表演了制造標章的從投料到成品只需35分鐘的過程。幾天后美國人帶著100副樣品回去了,美國警察署的頭頭們一看,價格不到美國軍工廠的1/2,而且不需要訂金,就馬上和溫州老板成交。溫州人如法炮制,做成了聯合國維和部隊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港部隊標章的生意。
據了解,浙商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根據政府的政策來調整自己的發展戰略。有人認為,浙商只要在大街上一站,用鼻子聞一聞,就能夠聞到哪里有商機,就能夠嗅出哪里有賺錢的機會。浙商們也表示不少人就是在路上“蕩”出了商機,哪怕在飛機、火車上,他們也不放過任何能產生差價的細微之處,然后他們馬上行動,開始自己做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