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開車聽書生活-心靈雞湯
無論如何簡約生活,現代生活總是排得滿滿當當,躲也躲不掉。
飯不能不做,不做就吃不上健康干凈可口的食物;房間不能不打掃,亂糟糟的屋子會把心情搞壞;朋友不能不聯系,沒有朋友就等于沒有生活;音樂不能不聽,音樂能使僵硬的情感柔軟;電影不能不看,自己再笨,都想擠進聰明有意思的人堆里……
問題來了,讀書的時間呢?做了以上所有的活動后,時間就走了,沒了,失去的時間再也回不來了。累了一天,睡前看半個小時的書吧,不到五分鐘就睡著了。
Audiobook。會說話的書。
這就是我的答案。今年我開始聽書。上班單程開半個小時的車,每天來回一個小時,我本是用來聽音樂的,現在會說話的書也擠了進來。每周五天,每天一個小時的上下班路程成了一個熱鬧的派對,我在車里和一群有意思的人們會面。
第一本聽的是施蒂格·拉森的《龍文身的女孩》。這個聽書處女經歷不得不提。驚悚書本來就懸,前幾章我聽得糊糊涂涂,薩蘭德和布隆韋斯特到了十幾章才到一起,在我差點兒要放棄的時候,一切都變得有意思起來,簡直是絕路逢生的感覺,美國人口音的魅力實在難以抵擋,拉森寫得真好,越聽越有意思。
聽書居然這么好玩,尤其是在你沒時間看書時。于是,我借回來第二本說話的書——《幫助》。
《幫助》這本書和電影都名聲大噪。電影榮獲2023年奧斯卡提名,已大熱。故事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密西西比州的杰克遜鎮。一個一心想當記者作家的白人女孩,從小由一個可愛的黑人老奶奶帶大。失去黑人保姆后她迷茫、氣憤、傷心。她想寫書,為她身邊的黑人幫傭吶喊順理成章成了題材選擇,而這一段寫作旅程卻荊棘叢生……《幫助》有四個朗讀者,兩個白人兩個黑人。南方口音,此起彼伏,讀得很好,開著車,伴著情節,我熱血沸騰,宛如聽到一場聲音秀。
然后我借來《滾雪球》——巴菲特的傳記。這本書讓我意識到,聽書,將成為我這輩子最喜歡做的事之一。作者愛麗絲·施羅德是巴菲特指名給他寫傳記的。忘記了朗讀者的名字,一個渾厚、堅定的男中音,標準的美音。施羅德似乎一句廢話都沒有,既尊重巴菲特,也寫了他的隱私。原來巴菲特除了妻子蘇珊,也有過其他的感情。原來蘇珊除了億萬富翁的丈夫,也有過情人。當然還有巴菲特對錢和投資的直覺,還有他的正直,他的吝嗇,都讓我著迷。巴菲特也不過是普通人,我一邊開車一邊享受著這有趣的人性真實,樂開了花。
我一本接一本地聽,還了《滾雪球》,借來了好萊塢影星戴安·基頓的《然后又一次》。這本書很大一部分是她母親的日記。母親去世后,基頓讀了她的幾十本日記,如同又和母親生活了一次。這樣的節奏非常適合開車聽,像一幅畫面緩緩拉開,此書實在讓我喜歡。基頓六十五歲了,她感覺從來沒現在這么好過。聽完她的這本書,我發現我非常愛自己。
開車聽書,自如隨意,讓我平淡的生活突然多了很多空間,這是一件很奇妙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