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一生惟謹慎·呂端大事不糊涂——毛澤東與葉劍英的唱和》毛澤東詩詞故事
五、諸葛一生惟謹慎 呂端大事不糊涂
——毛澤東與葉劍英的唱和
葉劍英:1897—1986年,廣東梅縣人。1917年就學于云南講武堂。1920年夏畢業后,追隨孫中山革命,參加東征、北伐。1927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66年1月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5月任中央書記處書記兼中央軍委秘書長。“文化大革命”期間,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了堅決的斗爭。1976年10月,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的斗爭中起了重要作用。1978年當選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還曾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常委等。葉劍英是我黨我軍和國家的杰出領導人之一。他愛好音樂、文學,是中國現代史上杰出的詩人,有《葉劍英選集》、《葉劍英詩詞選集》存世。
1.諸葛一生惟謹慎 呂端大事不糊涂
1935年9月,葉劍英將張國燾企圖分裂黨的陰謀向黨中央做了匯報,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在長征路上,毛澤東高度贊揚葉劍英的機智、勇敢,并書贈葉劍英對聯一副:
諸葛一生惟謹慎,
呂端大事不糊涂。
1967年毛澤東南巡途中同隨行人員談起葉劍英說:“葉劍英在關鍵時刻是立了大功的。如果沒有他,就沒有這個了!”毛澤東說到這里,幽默地摸摸腦殼,又說,“他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救了我們這些人。”毛澤東又一次贊揚葉劍英:“諸葛一生惟謹慎,呂端大事不糊涂。”
毛澤東借以這副對聯書贈葉劍英可謂恰到好處,形象地描繪出了葉劍英元帥一生為中國革命謹慎從事,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堅定和果斷,大智大勇的革命精神。對葉劍英臨危不懼、無私無畏的革命風范予以了高度贊揚,用典準確、巧妙。
葉劍英從青年時代投身革命一直到老年,一生經歷了許多次驚濤駭浪,而且每次他總是處在非常關鍵的風口浪尖上,但是葉劍英又總是能撥開迷霧,把握方向,力挽狂瀾。
在辛亥革命時期,為策應南昌起義,葉劍英同張太雷等人一起領導發動了廣州起義。
長征路上,張國燾電告陳昌浩“徹底開展黨內斗爭”,企圖分裂黨,另立中央。在關系黨生死存亡的千鈞一發之際,葉劍英把電報傳給了毛澤東,使毛澤東和黨中央爭取了時間,爭取了主動,及時采取了措施和行動,避免了黨和軍隊一次大的災難,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挽救了中國革命。
在參加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中,葉劍英協助周恩來大智大勇,沉穩應敵,逼蔣抗日,促進了國共兩黨的再次合作,為建立抗日統一戰線起到了重要作用。
葉劍英與凌孜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面對“二月逆流”的誣陷,葉劍英鐵骨錚錚,臨危不懼,遇險不驚,更顯示出他的英雄本色。
毛澤東逝世后,葉劍英審時度勢,順應黨心民心,運籌帷幄,挺身而出,一身正氣,同其他幾位同志團結一道,一舉粉碎了“四人幫”反革命集團,結束了“文化大革命”這場歷時十年的災難,又一次在危難中挽救了黨,挽救了國家,挽救了人民。
葉劍英的一生,不愧為光輝的一生。他的雄才大略、大智大勇將永遠載入中國革命的光輝史冊。
毛澤東與葉劍英共事多年,一直非常信任葉劍英,許多重要工作都交給葉劍英處理。這副對聯可以說是毛澤東對葉劍英光輝一生最形象的概括。毛澤東直到生命的彌留之際,還特別示意讓人把葉劍英找到身邊,他睜開雙眼,嘴角微微張合,想說什么可又說不出來……毛澤東一定仍然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囑咐給這位如諸葛一樣謹慎、像呂端一樣清醒的元帥。
2.勞動歸來頌主席 大連重讀“持久戰”
1958年5月25日,毛澤東和其他中央領導人一起來到十三陵水庫工地,和廣大勞動者一起勞動。中央領導的行動在全國引起了極大的反響,煥發了全國人民的勞動熱情。葉劍英參加了這次勞動,他目睹了毛澤東和工地上的人們一起勞動的動人場面,為大家的勞動熱情所感動,心潮澎湃,詩意盎然,即興賦詩兩首:
其一是歌頌廣大群眾的:
十萬愚公勢莫當,移山擋水筑堤防。
朝陽赤幟平沙幕,一幅詩圖一戰場。
其二是歌頌毛澤東的:
萬眾歡呼毛主席,普通勞者出堤旁。
一鋤一簍成規范,創世人人動手忙。
在這首詩的后面,作者自注:“毛主席經常告誡我們,要我們以普通勞動者的姿態與群眾見面。”這兩首詩一首頌群眾,一首頌領袖,深刻地揭示了領袖和群眾之間的血肉關系,寓意深邃。
1963年3月26日,葉劍英到韶山毛澤東故居觀光,感慨萬端,乃賦詩一首:
六億同胞呼萬歲,五洲志士稱導師。
欲溯河源到星宿,韶山風揚耐人思。
這首詩現在刻錄于山壁之上,表達了葉帥對毛澤東由衷的敬愛之情。
1965年9月4日,葉劍英在大連的棒棰島開會,時逢抗日戰爭勝利20周年,葉劍英回想當年,重新捧起毛澤東的《論持久戰》,追思過去的崢嶸歲月,環顧當前國際斗爭的風云變幻,欣然命筆,寫成一首七律《重讀毛主席〈論持久戰〉》:
百萬倭奴壓海陬,神州沉陸使人愁。
內行內戰資強虜,敵后敵前費運籌。
唱罷凱歌來灞上,集中全力破石頭。
一篇持久重新讀,眼底吳鉤看不休。
這首詩是葉劍英元帥詩詞中的上乘之作,詩句回顧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艱苦歲月,歌頌了毛澤東持久戰的偉大思想。
3.英雄所見略相同 戰友之思總相宜
1976年元旦,毛澤東發表了他在1965年5月填寫的兩首詞。一首《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一首《念奴嬌·鳥兒問答》。年近八旬的葉劍英,認真閱讀著毛澤東發表的這兩首詞,他太熟悉、太喜愛毛澤東的詩詞了。這其中一半是對毛澤東詩品和人品的景仰,另一半因為他們是共過患難的戰友,因為他們彼此都是詩人,他們的心是相通的。當葉帥讀到《念奴嬌·鳥兒問答》時,不知不覺地“啊”了一聲,脫口說道:“也是寫在1965年秋!十年了。”
是的,十年了!
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原來,1965年8月,葉劍英元帥在大連的棒棰島開會期間也曾寫過一首《七律·望遠》,有鑒于當時國際上的反華浪潮,特別是蘇聯自斯大林逝世后,赫魯曉夫上臺和下臺的一些變化,葉劍英元帥有感而發,幾乎和毛澤東在同樣的背景、同樣的時間里寫就了這首詩作:
憂患元元憶逝翁,紅旗飄渺沒遙空。
昏鴉三匝迷枯樹,回雁兼程溯舊蹤。
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龍。
景升父子皆豚犬,旋轉還憑革命功。
大連棒棰島
葉劍英將詩作送給毛澤東,請毛澤東斧正。由于這首詩同毛澤東的《念奴嬌·鳥兒問答》在格調、意境上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毛澤東一閱,便大為贊賞,他揮筆將題目由原來的《望遠》改為“遠望”,其他一字未動,將其推薦到《光明日報》的副刊發表。
就在這一年,毛澤東72歲壽辰之際,毛岸青和邵華去祝壽,毛澤東非常高興,揮毫潑墨,一字不差地為他們書寫了葉劍英元帥的這首《遠望》。后來毛岸青和邵華將毛澤東錄寫的《遠望》原件轉送給葉帥,附信說:“父親對伯伯是很尊敬的,對伯伯的詩也是十分喜愛的。1966年元旦前,我們去看望父親,父親揮筆寫了《遠望》詩一首,以教育、鼓勵我們……”葉帥得了毛澤東的手跡后非常高興,他請國家文物局王冶秋加工制版,以作為永久留念。后來,葉帥將此詩收入自己的詩集時,即以“遠望”為名,并將詩集命名為“遠望集”,封面書名用的就是毛澤東的手跡。
4.痛斥林彪叛徒顏 盛贊葉帥文化高
1971年10月20日9時許,周恩來和葉劍英、姬鵬飛、熊向暉、章文晉等到毛澤東住處匯報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到北京的情況。一見到熊向暉,毛澤東就笑瞇瞇地問:“那個‘副統帥’呢?那個‘參謀總長哪里去了?”熊向暉也笑著說:“主席問我的時候,我確實不知道哇!’”毛澤東打趣地問:“現在知道了吧?”熊向暉說:“現在當然知道了。”毛澤東幽默地說:“你什么都沒嗅出來,是不是傷風了,感冒了?”他又連連地說:“我的‘親密戰友’啊!多‘親密’啊!”說著,他還念了唐朝杜牧的一首詩: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老人家接著說:“三叉戟飛機摔在外蒙古,真是折戟沉沙呀。”當時,毛澤東的內心是比較復雜的。
1975年5月3日,毛澤東召集在京政治局委員開會。他與政治局委員進行了廣泛的交談。當毛澤東談到孫權是個能干的人時,接下來化用辛棄疾的《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的句子,念了兩句詩:“‘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當今惜無孫仲謀。”毛澤東指著葉劍英說:“他看不起吳法憲。劉是劉震,曹是曹里懷,就是說吳法憲不行。”隨即毛澤東讓葉劍英給大家念這首《南鄉子》。
葉劍英隨口念道: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辛棄疾這首詞中的“曹劉”,“曹”是指挾天子以令諸侯、統一北方的曹操;“劉”是指善于馭人,在蜀漢稱帝的劉備;孫仲謀是吳國的君主孫權。毛澤東在此化用“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兩句,將其改為“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當今惜無孫仲謀。”其中的“曹劉”已不再是曹操和劉備,而另有了一番新意。
當時,劉震、曹里懷、吳法憲均是空軍將領,在“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當今惜無孫仲謀”的詩句中,曹操、劉備、孫權都是歷史上有名的英雄,所以毛澤東將“曹劉”妙解為曹里懷、劉震;將吳國的孫權妙解為吳法憲,用“當今惜無孫仲謀”來批評吳法憲的無能。毛澤東對古詩詞應用和熟悉的程度由此可見一斑,毛澤東駕馭文字的功底簡直讓人拍案叫絕。
毛澤東聽了葉劍英的背誦之后,非常高興,對大家說:“此人有文化。”
5.劍英寫詩善七律 導師創業垂千古
葉劍英喜歡毛澤東的詩,毛澤東也欣賞葉劍英的詩。早在1965年7月21日,毛澤東在給陳毅的信中就這樣贊賞:“劍英善七律,董老善五律,你要學律詩,可向他們請教。”可見,毛澤東對葉劍英詩詞藝術是認可的。
1938年葉劍英在武漢
葉劍英對毛澤東的人品和詩品的崇敬則是始終如一的。1976年毛澤東不幸逝世,10月6日,葉劍英和其他老一輩革命家一舉粉碎了“四人幫”。1977年5月14日,適逢葉劍英八十華誕,詩人的遐思不減當年,揮筆寫就了一首《八十書懷》:
八十勿勞論廢興,長征接力有來人。
導師創業垂千古,儕輩跟隨愧望塵。
億萬愚工齊破立,五洲權霸共沉淪。
老夫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
“導師創業垂千古,儕輩跟隨愧望塵”一句,表達了葉劍英對毛澤東的無比深情,表現了老帥謙虛質樸的高尚情操。
毛澤東和葉劍英,他們在革命的危急時刻,幾度聯手,配合默契,使革命轉危為安;他們互相信任,彼此欣賞,又都善于吟詩賦詞,在五十多年革命生涯中,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感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