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畢加索的三幅肖像(連載)
原標題:【名人故事】畢加索的三幅肖像(連載)
名
人
故
事
畢加索的三幅肖像
— READ WITH ME —
畢加索出生于1881年,卒于1973年。作為一個畫家,他畫風多變,數量充沛,在20世紀旁出無人。
1904年,他才二十出頭,只身來到藝術之都巴黎。年輕的他發腳不齊,頭發油亮可鑒。他很嚴肅,但微微翹起的嘴角更多的是笑意。他的眼神里蓄滿生命的汁水,他還是一株青綠的嫩芽,未經風雨,整裝待發,對人世有好奇,對人生有自信。
1889年,畢加索(左)與妹妹
到了1917年,畢加索已過而立之年,他已經升始探索立體主義,并小有成就,舉刃過一兩次畫展。他端正地坐在蒙有窗簾的室內,衣冠楚楚,發線涇渭分明,梳理得妥妥帖帖。
他的標志性的大鼻子閃閃發亮,盤鋸在臉中央,象征看他試圖融入社會人生卻不很順利。每一個人都需要調整適應,才能與社會人生相安無事,天才絕世如華加索也不例外。他的嘴唇因愛情更加柔軟多情,嘴巴略張,似乎有表達的沖動,也好像還有動搖。因為他對未來有了期許,而未來并不確定。十多年前,他不會動搖,因為任何可能都是未來,反而無所謂。他的眼神是一潭綠陰覆蓋之下的水面,輕微地慌張搖動,思索,探尋,也等待安慰與鼓勵。
最后一張肖像攝于他的晚年,應該是20世紀50年代的。他老了,禿了頭,額頭和面頰上有深深的皺紋,但他從未如此迷人過。他的眼睛陷得更深,但強烈聚光,直視人心。他已看得太多。他的嘴角較壯年有些許干癟,但堅定地抿住。他已表達太多。如今的他不輕易發言,因為他太熟悉社會,一說,就是至理名言。即使是他的大鼻子,也因個性鮮明的目光和嘴角,突兀的輪廓神奇地改善了。他的臉是和諧的。
他想做的已經做了,他的心是平和的。他甚至恢復了兒時的頑皮,他說“你們期望我告訴你們什么是藝術。如果我知道,我將據為己有。”
這多像每一位凡夫俗子的人生演義啊。年輕時自信快樂,中年妥協而獲得成就,晚年則可從心所欲,東方的孔子幾千年前就曾總結過的人生規律。即使為畢加索,也不過是這樣的人生軌跡,想來讓人心灰意懶,又不免在陽光里伸個懶腰,不管怎樣生活,都很好,都很好。
不同的人生階段,有不同的體驗和經歷,這是成長必不可少的過程。我們能做的就是不辜負每一寸時光,讓每一個階段都過得努力而充實,不是只有快樂,也有傷痛和成長。
讀完這篇故事,你有何感想?
一起來寫下你想說的話吧!
【END】
▌來源:趙雨林主編《中外名人成長錄》。本號只做公益性分享。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刪除。
太原德育新時空
太原市社會實踐育人共同體
點分享
點收藏
點點贊
點在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