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女媧圖不僅僅是一幅神話故事圖,它暗藏著人類誕生的奧秘
說起伏羲女媧,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這兩個名字,這是中國古代神話當中人類的始祖,而說起伏羲女媧圖,相信很多關注歷史或考古知識的朋友也知道,這是一幅于1965年出土于新疆阿斯塔的珍貴文物,這幅圖主要描繪了伏羲女媧互相抱著交媾時的景象。
伏羲女媧圖中的景象雖然只是體現了中國古代人民對人類誕生之初的一些假想,但是考古學家細細觀察研究這幅圖,卻發現伏羲女媧圖有兩點很令人驚奇的地方。第一點令人驚奇的地方是,伏羲女媧的上半身是人身,而下半身卻是蛇身,這種人面蛇身的構造與埃及的獅身人面像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同時它們所傳達出來的含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相同的,人身則意味著人擁有著高級智慧,會思考會勞動,蛇身則意味著人雖然有了高級智慧,但還未完完全全脫離動物的屬性,這種解讀與埃及的“獅身人面像”是非常相似的,這也可以說明世界人類的文化是具有一定的共通性的。
而伏羲女媧圖的第二個令人驚奇的地方是:伏羲女媧蛇身的相互纏繞的形狀居然與人類基因的構造一樣,也就是與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一模一樣,這一方面不得不令人感到非常驚奇。眾所周知,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是在1953年,由沃森和克里克發現的,而伏羲女媧圖大概完成于唐朝,這兩者之間相差了一千多年的時間,在沃森和克里克發現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之前,人們對生物學的理解與研究僅僅是停留在一個比較膚淺的層面上,更別說會知道基因分子的構造是什么樣的了,但是伏羲女媧圖的構造與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居然出現了出人意料的吻合,這究竟是一種巧合?還是暗示著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古人就已經發現了世界的奧妙?究竟真相如何,還待人們的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