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創業兵|阮保華:藏在一碗板面里的創業故事
轉自:六安廣播電視網
開欄語:青春因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斗而升華。從“戰場”到“商海”,一大批退役軍人和優質軍創企業涌現出來,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省委“一改兩為”部署要求,助力軍創企業發展,展示軍創企業形象,中共安徽省委宣傳部、安徽省退役軍人事務廳、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安徽省分行聯合舉辦“郵儲銀行杯·我的退役故事”第二季“了不起的創業兵”系列宣傳活動。活動聚焦100名軍創企業家,講述他們真實勵志的創業故事,展現新時代退役軍人敢于拼搏、頑強奮斗、開拓創新、永不言棄的精神品質,激勵廣大退役軍人在經濟建設主戰場再立新功。
提起安徽阜陽,很多人會想起“人口大市”“江淮糧倉”“農民工”。殊不知,伴隨改革開放大潮,這里還走出了很多創業者,其中就包括太和縣經營板面的10萬“小老板”,阮保華就是其中一位代表人物。
1996年,阮保華從部隊轉業后,他迎來了自己的十字路口:接下來要何去何從?思來想去,太和板面或許是條出路。他說,生在長在太和縣,從小耳濡目染,板面也烙在大家的血液里,于是學會了板面加工的手藝。
“太和板面又被稱為太和羊肉板面,是太和縣的一種特色小吃,屬于徽菜系,該菜品因在案板上摔打得名。當時想著能把家鄉的美味帶到全國,還能給自己找條營生的路子,也未嘗不是兩全其美的事情。”阮保華如是說。
說干就干。阮保華只身前往廣州市,在那里開了一家板面店,但創業開店并非一帆風順。他回憶,水土不服是最大障礙,“南方人不吃面食,也少吃辣,到南方開板面店,是我市場分析錯誤,所以板面生意也不好。”遺憾的是,在廣州苦苦經營不到一年,店鋪還是沒能堅持下去并停業,期間還賠掉了投入進去的幾萬元。
一時的失意,并沒有將阮保華擊倒,反倒讓他開始想起法子“曲線創業”。在關掉廣州的店鋪后,他決定回鄉創業,還是跟板面打交道,但這回將目光瞄向了太和板面材料加工生意,要從中淘金。
阮保華介紹,進入2000年以后,太和板面迎來快速發展的階段,全國各地板面店超5萬家,板面從業人員約10萬人,年經濟收入超過100億元。與此同時,對辣椒的需求量也與日俱增。“當時太和板面所用的辣椒都是從河南省的柘城縣、內黃縣和山東省的新鄉購進的,都不是本土生長,當地也很少有適合的品種。與其舍近求遠買別人的材料,為什么不就地取材,我們自己生產呢?”
想法有了,行動也要跟上,阮保華決定從辣椒出手。去年,他在家鄉流轉700余畝土地,建立辣椒種植基地。今年2月份,他又從河南引進了一個辣椒新品種,命名為“徽酷一號板面專用辣椒”。在移栽過程中,阮保華使用辣椒移栽機種植,每畝種植辣椒7600至8000顆,密植栽種;管理上,阮保華采用無人機試藥、全自動灌溉,保障了辣椒的品質。“今年我們基地種植的700余畝辣椒,每畝產鮮辣椒2400斤,制作成干辣椒約1000斤,基地預計年產干辣椒70萬斤。目前,‘徽酷一號板面專用辣椒’不面向市場銷售,主要供應全國各地的太和板面店。”
為了帶動一方經濟,他們還在去年成立辣椒實驗基地,就是想讓板面專用辣椒在太和這片熱土上生長出來,供給全國板面人使用。靠著種類全、質量好,全國數千家板面店都成了他的客戶,2023年營業額超過5000萬元。另外,他還獲得2023年阜陽市創業創新大賽獲得二等獎,并在2023年參加全省退役軍人創業創新大賽中獲得優勝獎。
退伍不褪色!對于未來,阮保華滿是信心,他將爭做致富路上的先鋒,用三至五年時間把辣椒種植面積擴大到5萬畝,鼓勵脫貧戶及周邊農民一起種辣椒,并免費指導栽種,帶領周邊群眾致富。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