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故事:村里的這位老人,他的經歷告訴我們,善人定被上天眷顧
文/一水
全文共2766字
行善之人的結果,大抵是不會差的。村里孫善人身上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孫善人原名孫德發,因為好善樂施的好品行,村里人一直習慣性地喚他“孫善人”。
他本人似乎也挺喜歡這個綽號,每次聽到別人遠遠招呼他“孫善人”,他定會放下手里忙的事情,抬頭沖那人嘿嘿一笑。瞧著,臉上好像有那么點兒不好意思,但更多的是溢于言表的喜悅。
對于孫善人,我是比較熟悉的。因為,我和他的小孫子阿杰是同班同學,那會兒我倆經常去他家寫作業。
孫善人是他們那輩兒人里少有的文化人,聽他本人講,他上過高中,后來因為運動,就回家種地了。
其實,當時不僅我和阿杰愛去他家寫作業,印象里,村里不少孩子也經常挎著布書包相約著去他家。
孩子們多起來后,為了讓每個孩子都有位置坐,孫善人還特意請村里的李木匠給新打了兩張八仙桌子和一些小板凳。
冬季里,孩子們手凍得握不住筆,孫善人就在屋子里生起了爐子,只要屋子里有孩子在,那爐子就沒有熄過。
我們在安靜地寫作業時,孫善人就坐在一旁低頭看古書,他的眼睛近視得有些厲害,眼鏡片很厚,他看書時,總把頭埋得很深。
也許是不想讓我們步他的后塵,一旦看到哪個孩子的眼睛離本子近了,他就愛湊到跟前開玩笑說:“小兒,你這是用筆寫字,還是用眼睛刻字啊?”
孩子們自然懂得孫善人話里藏著的好意,聽了這話,瞬間就把脊背挺得直直的。
在我的記憶里,孫善人是比較博學的,但凡問他點兒語文上的東西,他都能答得上來,而且說得頭頭是道,讓人很是驚奇。
孩子們往孫善人家跑得多了,家長們覺得老是麻煩他,心里挺過意不去的,所以不時地會讓孩子們帶點兒東西過去。
孫善人這人挺怪,不論送什么,他都會讓孩子們“完璧歸趙”,用他的話說,“都是鄉里鄉親的,看個孩子是舉手之勞的事,客氣個啥!”
我們這批孩子去鎮上讀初中后,孫善人家里就漸漸寂靜了下來。這倒不是說他不再愿意讓孩子們去他家寫作業了,而是那會兒比我們小的一批,大多進城讀小學了,即使想去他家,也沒有機會了。
家里沒有孩子上門,孫善人的一片熱心又撲在了另外一件公益事業上,那就是給村里鋪路。
當時,村里只有一條柏油路,鋪設在主干道上。村里其他地方的路,依舊是坑坑洼洼的土路,很不好走,用村里人的話說,簡直就是“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腳泥”。
閑來沒事的時候,孫善人就一個人蹬著三輪車晃悠著去鋪路。他的三輪車里,永遠都放著一把鐵鍬,有時還載著一些零碎的磚頭和瓦片,這都是為了隨時能夠開展鋪路工作。
孫善人低頭忙碌的時候,有村民看到了,常會高聲打趣他:“我說老伙計,這條路又不是你家的,恁上心干嘛?”
孫善人嘿嘿一笑,手里的活計不停,“別論誰家的,都是村里的路,鋪好走路方便,老漢閑著也是閑著……”
對于孫善人的這一舉動,不理解的人也常會冷言諷刺:“老頭子這是吃飽撐得難受,有這勁頭,不如去打個零工!”
不管外界怎么說,孫善人手中的鐵鍬不停。孫善人老伴身體好的時候,偶爾也會出門幫著他一起鋪路。
幾年下來,村里大大小小的土路被他倆修整了一遍。
晴天的時候,大伙兒感覺不到孫善人的好;到了雨天,發現有地方下腳了,走路也不粘鞋了,這才恍然感嘆一句,“這孫善人真不孬,多虧了他!”
孫善人身上還有一件事,至今令人津津樂道。
幾年前,村北大河上的水泥橋因為年久失修,橋面出現了很大的一個窟窿,車子開上去,整座橋都會顫動,很是嚇人。
大隊里怕出現傷亡事故,決定重建一座新橋。可跑了幾次鎮上,鎮上的人都答復說,賬上沒錢,只能村民自己募捐。
村里沒辦法,只得貼出告示,希望村民能夠踴躍捐款。誰都想不到,孫善人第一個就“跳”了出來,而且“豪橫”地掏出了兩萬塊錢。
這個數目,對于城里一位有著退休金的老人來說,似乎算不上大錢,但對于農村一個整日與土地、牲畜打交道的古稀老人來說,不啻天文數字。
此消息一出,村子里炸了鍋。有人偷偷問孫善人:“一下子把棺材本都給掏出來了,你不肉疼?”
孫善人還是那標志性的嘿嘿一笑,“肉疼肯定是有的,可那破橋確實也該重修了,不然咱孩子以后咋走,總不能回回繞遠道吧?”
孫善人就是這樣,啥事都考慮得比別人長遠一些。他的眼睛雖然近視,心里卻看得更遠、更清楚。
這樣的一位好人,老天沒有忘記眷顧他。
有年夏夜,孫善人應邀去隔壁村一老友家喝酒,騎自行車回來時,因為天黑看不清路,再加上喝醉了酒,一個不小心,連人帶車摔進了路旁的溝里。
當時剛下過一場暴雨,溝里蓄滿了一人多深的積水。一落水,孫善人就感覺到了不對勁,可奈何腦子昏昏沉沉的,想掙扎,雙腿卻怎么都不聽使喚。
萬念俱灰之際,路邊恰巧經過一人,那人聽見了水溝里的動靜,立馬跳進去把孫善人給救了上來。因為那人來得及時,孫善人這才死里逃生。
那人把孫善人送到家后,孫善人借著燈光一瞅,發現很是面生,便打問他是哪個村的。
那人說,他家住在東面五里地外的白廟,下午去西面的大集上買化肥,碰到了親家公,便在集上夜市里吃了一頓。沒承想,回家時路過我們村,竟遇到了孫善人落水。說來,也算是機緣巧合了。
酒徹底醒了之后,孫善人回想起自己落水的地點,不禁心中一寒,那條小路白天都很少有人走,晚上更是不見人影。要不是那人,自己的這條老命算是交代了。
聽孫善人的老伴講,她家其實還發生過一件挺巧挺神異的事。
有天晚上,她做了一個噩夢,夢見小兒子滿身是血,躺在地上哀嚎,她焦急地問小兒子發生了啥事,小兒子就是不說話。她急得團團轉,想找人幫忙,可喊了半天,身邊愣是沒有出現一個人。
后來,孫善人把她喚醒,她才發現,自己原來是在做夢,一摸枕巾,上面已滿是汗水。
醒來后,她整個人的眼皮老是跳,心里也慌得不行。早飯后,她特意去了趟小兒子家,小兒子那時正在吃飯。
她問小兒子白天要去忙什么。小兒子說,一會兒準備去隔壁村的建筑班子里干零工。她頓時覺得,夢里的事情好像就是發生在一處建筑工地上。于是,她面色肅然地跟小兒子說,今天哪兒也別去,恐有事情發生。
小兒子是挺聽話的,老母親不讓,他就在家閑了一天。傍晚,村里傳來消息,隔壁村建筑班子里出了事,聽說是腳手架突然歪倒,一群上工摔了下來,救護車都來了好幾輛。
聽說此事后,孫善人的老伴連忙朝西天燒香磕頭,嘴里念念有詞,說的什么聽不清,但臉上的神情很是懇切。
孫善人活到九十一歲,無疾而終,是躺在藤椅上睡著走的。他的老伴,也于同年年底離世,當時也已是八十八歲的高齡。
孫善人走的那年,孫家已是四世同堂。而且,孫輩里出了好幾位名牌大學生。
兩人喪事的場面,也都很是熱鬧,村子里幾乎所有在家的人,都出來了。甚至,有些在外地打工的,在得知噩耗后,也匆忙趕了回去。
至于原因,其實也不為別的,只因曾經受過孫善人的好。孫善人老兩口倘若泉下有知,想必應該是欣慰的。
——END——
原創不易,期待您的關注、點贊、評論、轉發和贊賞!
(聲明:圖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作者簡介
一水(筆名),80后,江蘇徐州人,喜歡記錄過去的故事。
本文編輯
@情感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