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公公丈夫先后去世,女子扇小叔子耳光,道士:她在報恩
清河鎮有個孫家林,家有良田數百畝,牛馬成群,還有十間雜貨店鋪,家里的長工、短工、伙計、家丁、傭人、丫鬟近百人,家財萬貫,富甲一方。
有錢人家,除了買田買地買房子,還花錢買了個員外郎,所以,人稱孫員外。
孫員外的妻子趙春花是清河鎮趙員外的女兒,也算是大家閨秀。
趙春花嫁給趙員外后,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孫大雷,但之后再無懷孕。
孫員外家大業大,就是缺孩子,于是,他與趙春花商量,想再娶個姨太太。
趙春花心里當然不高興,但她自己生不了,也沒有理由不讓丈夫再娶。
于是,孫員外就找了幾個媒人為他找姨太太。
孫員外納妾的目的主要就是為孫家延續香火,所以,主要條件就是身體健康,貌美如花。
經過幾天的尋找,一個叫胡玉蘭的姑娘被孫員外選中。
胡玉蘭其實也是大戶人家出身,而且生得如花似玉,沉魚落雁,閉花羞月,只不過是姨太太所生,地位不高,還常常被正室所生的哥哥、姐姐們瞧不起,甚至被他們欺負,于是,她發誓做妾也要嫁給有錢有勢的人。孫員外雖然年齡大了點,但他是清河鎮的首富,跺一腳,清河鎮的地面也要抖三抖,雖然進入孫府是做妾,但若能生下一個兒子,母憑子貴,她這一輩子也就妥了。
你情我愿,胡玉蘭很快被一頂花轎抬進孫府與孫員外圓了房。
胡玉蘭也很爭氣,三個月后,發現自己懷孕了,她把這個喜訊告訴了孫員外。孫員外也是高興非常,對胡玉蘭進行了重點保護,派了兩個丫鬟伺候著。
一年后,胡玉蘭生下一個兒子,取名孫二雷。
這時,正室趙春花生的兒子孫大雷已經三歲了。
兩兄弟中,孫大雷是正室妻子趙春花生的,屬于嫡子,地位比較高,而孫二雷是姨娘生的,屬于庶子,各方面待遇都比不上嫡子。
然而,兩兄弟間卻從來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非常團結和睦,從沒有爭搶過什么,孫大雷有什么好吃都會先讓弟弟吃,有什么好玩的先讓弟弟玩。
孫家雖然家財萬貫,成為清河鎮人人羨慕的首富,但孫家祖上十八代沒出過一個讀書人,這是孫家最大的短板,也是孫員外最大的心病。
于是,孫大雷三歲時,趙員外就給他請了一個先生教他讀書,然而,孫大雷天生不喜歡讀書,從三歲到六歲,請了三個先生,但認的字屈指可數。
六歲時,孫員外又把他送到私塾讀書。然而,他仍然讀不進去。回到家,孫員外讓他背書,他每次都是結結巴巴背不下來。
孫員外看他真不是個讀書的料,十歲時便讓他跟著雜貨鋪掌柜學做生意,而七歲的孫二雷被孫員外送進私塾讀書。
不料,孫二雷天資聰明,又非常喜歡讀書,而且一目十行,過目不忘,別的孩子十天都背不下來文章孫二雷半天就倒背如流。于是,孫員外把孫家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的希望寄托在孫二雷身上。
孫二雷成為孫家未來的希望,各方面待遇當然也隨之提高,母隨子貴,本來就受到寵愛的胡玉蘭地位比以前更高了。
這讓正室趙春花心里很不舒服,然而自己雖貴為正室,大雷也貴為嫡子,但他不努力讀書,不能為孫家光宗耀祖,心里再不舒服也沒有辦法,她只能盼著兒子孫大雷在管理和生意上有所出息。
不過,孫大雷雖然不喜歡讀書,但在管理孫家田產和店鋪生意方面卻很有一套,而且十歲開始就跟著父親下鄉收地租,跟著雜貨鋪掌柜學做生意,十五歲時就能獨當一面,將雜貨鋪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條,這讓孫員外心里有了一些欣慰。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一轉眼,孫大雷和孫二雷都長大了,孫大雷十八歲,孫二雷也十五歲了。孫大雷成為孫家的二掌柜,孫二雷也考取了秀才,到鎮上書院繼續讀書,考取功名。
十八歲的孫大雷不僅掌控了孫家的三分之一權力,也到了適婚年齡,孫員外便開始給兒子挑選媳婦。
孫家是清河鎮首富,孫大雷又一表人才,而且成為孫家的二掌柜,不出意外,他便是孫家未來的掌舵人,所以,來孫家提親者排成長隊,其中很多是大戶人家的姑娘,但孫大雷一個也沒看上。
這天,孫大雷從鄉下收租回來,途中看到一位衣衫襤褸、披頭散發的女子躺在路上。
大雷心軟,立即讓伙計停車,然后下車查看。女子好像昏迷著。大雷搖醒了女子,問她怎么了?女子說,不知道怎么了,走到這里時,頭暈眼花,就摔倒了……
大雷說,可能是餓的。又問她叫什么?家在哪?送她回去。女子說,她叫徐元春,家在山那邊,前天夜里,大火突然把她家的宅院燒光了,一家八口,除了她全都葬身火海了,說著哭了起來……
大雷說,別哭,別哭,那就先去我家,上車吧。說著把元春扶上車。
回到家,大雷讓廚房趕快做點飯菜送來,然后打了水,讓元春洗臉,又找來一身衣服讓元春換上。大雷這才發現,元春竟然嬌艷嫵媚,十分漂亮,突然感覺心里怦怦直跳,覺得他心目中最好的媳婦就是這個樣子。
后來經過幾天相處,大雷又得知元春與他同歲,不僅生得俊俏嫵媚,而且性格溫柔,心地善良,十分賢惠。于是,他心里突然產生一個強烈的念頭,他要娶元春為妻。
其實,在他產生這個念頭的時候,元春也早已喜歡上了大雷這個老實厚道的救命恩人。
但大雷知道,他這個念頭和決定有點太荒唐,自己是清河鎮首富孫員外之子,怎么可以娶一個討飯的女子為妻呢?
但是,如果讓他放棄這個決定,他會后悔一輩子。怎么辦?父親比較開明,還好說,母親絕不會同意。
然而,孫大雷想娶元春的念頭越來越強烈,于是,他硬著頭皮去給父母說。
孫員外對大雷說,大雷啊,我們家可是清河鎮首富,你又是我孫家的嫡子,娶個討飯的不怕別人笑話啊?
大雷說,爹,我自己娶媳婦過日子,和別人沒關系,別人怎么看那是別人的事,我不怕別人笑話,我就要娶元春。
孫員外說,只要你愿意,爹也不反對,但你娘那里怕是不好說,她不會同意你娶一個討飯的,你自己去說吧,爹不反對,但幫不了你……
大雷說,爹只要不反對就是幫了兒子。
于是,大雷去對母親說,娘,我要娶元春為妻。
春花一聽兒子要娶一個討飯的為妻,說,大雷啊,你是不是瘋了?清河鎮首富的公子竟然娶一個討飯的做媳婦,這不把人丟盡了,你讓我這老臉怎么見人?不行,絕對不行!
大雷說,娘,這丟什么人?朱元璋不也是叫花子出身嗎?元春之所以討飯,是因為家里被大火燒了,一家人就剩下她一個人才被迫出來討飯有什么丟人的?我就要娶元春,這輩子非她不娶……
春花大怒道,不行,絕對不行,你死了這份心吧,你要再說娶她為妻,我馬上把她趕出家門……
大雷也是個倔脾氣,說,您不讓我娶她,把她趕出家門,我就出家當和尚……
春花氣得渾身發抖,說,你,你這是要氣死我啊,我找你爹去……
孫員外說,春花啊,別生氣了,兒孫自有兒孫福,他愿意娶誰就由他去吧。
春花本以為丈夫會阻止兒子,想不到他也是這樣,于是氣得飯也不吃。
晚上,二雷從書院回來看爹和娘,聽說大娘不吃飯,便過來看她。
春花想讓二雷去勸勸哥哥,平日里弟兄兩個關系很好,說,二雷啊,你哥非要娶元春為妻,你說,他一個員外公子娶一個討飯的,不是讓外人笑話嗎?你去勸勸他……
二雷說,大娘啊,元春雖然出身普通,也討過飯,但她是一個好姑娘啊,不僅貌美如花,而且勤勞善良,溫柔賢惠,再說,討飯也是因為家庭發生變故逼不得已,有什么丟人的?我給您說,要不是哥哥看上她,我就要娶她為妻……
春花生氣地說,罷,罷,罷,本想讓你勸你哥,你倒勸起我來了,我看你們都不安好心……
就這樣,僵持了一個月后,春花終于寡不敵眾,被迫同意大雷娶元春為妻。
于是,很快就定了親,看好了吉日,便拜堂成親,成親儀式和喜宴也是整個清河鎮最宏大最隆重的。
大雷與元春成親后,小兩口恩愛有加,如膠似漆。元春也幫著大雷管理孫家的田地和店鋪。
元春頭腦靈活,又勤奮好學,很快就熟悉了孫家的一切,和大雷一起把田地和生意打理得更好。這讓孫員外和春花刮目相看。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就在孫家最強盛的時候,孫員外卻出事了。
幾天前,孫員外去黃河南岸的陜州城進一批貨,回來時,天色已晚,渡船已經停擺,但那時候,簡陋的碼頭還沒有倉庫,一個晚上,孫員外幾大車貨物堆放在碼頭野地里很不安全,于是,他和船主商量,多給他一些銀子將他的貨送到北岸,到了北岸,就有地方歇息。
船主不答應,說黃河自古不夜渡,河中間水大浪急,一不小心就會翻船,翻了船,人財兩空。
但孫員外過河心切,顧不得許多,又出了平時三倍的船費,船主才勉強答應。
然而,船行至河中間,風大浪急,又天黑看不見,連人帶貨翻入河中,由于是夜里,最終除了兩個船工,其他人和貨物全部被水沖走,六天后,才在下游的河岸邊找到孫員外的尸體……
孫員外的死,對孫家來說,雖不能說是滅頂之災,但也是沉重的打擊,全家人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趙春花哭得暈了過去,胡玉蘭也是淚流滿面,兩個兒子也痛苦不已……
安葬完孫員外,孫家出現了群龍無首的狀況。按理說,孫員外去世,孫家的大掌柜理所當然的由嫡子孫大雷繼承,但孫大雷老實厚道,心地善良,盡管在娶妻上沒有聽母親的話,但在其它方面對母親趙春花又還是言聽計從,因此,孫家的權力實際上掌握在趙春花手里。
于是,她首先降低了胡玉蘭母子的待遇,說,老爺子走了,孫家的收入銳減,大家的日子都要苦一點。
但胡玉蘭不干了,說,日子苦一點我沒意見,但你很明顯就是針對我和二雷的,老爺在世時公平對待我們母子,老爺尸骨未寒,你就開始欺負我們孤兒寡母……
趙春花說,我哪里針對你們母子了?我們孫家收入銳減是事實吧?只不過降低大家一些生活待遇,怎么就是針對你們母子了?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你純粹是胡攪蠻纏……
胡玉蘭也不依不饒地說,我哪里胡攪蠻纏了?要過苦日子大家一起過,不能只讓我們母子過苦日子吧?你們過苦日子了嗎?你的生活待遇降低了嗎?
趙春花發怒道,胡玉蘭,你以為你是誰啊?你就是個姨娘,不過是孫家傳宗接代的一個工具而已,竟然要和我平起平坐?真是笑話,我告訴你,我不僅要降低你們母子的生活待遇,還要消減二雷的讀書費用,憑什么我兒子賺錢供你兒子讀書……
胡玉蘭聽說還要減少兒子二雷的讀書費用,心想,那不是等于不讓二雷讀書考功名了?原來是怕我兒子考取功名,有了權勢來平分孫家的財產啊……于是對春花說,趙春花,供二雷讀書考取功名是老爺在世時定的,是要二雷好好讀書,考取功名為孫家光宗耀祖,怎么,老爺尸骨未寒你就要違背他的遺愿嗎?
趙春花臉漲得通紅,說,你,你,你胡說八道……
顯然,趙春花不是胡玉蘭的對手。
然而,孫大雷老實厚道,他也覺得母親要減少二雷的讀書費用不對,姨娘玉蘭又不賺錢,每月只有一點例錢,根本付不起二雷的讀書費用,這不是等于不讓二雷讀書嗎?但勸母親吧,知道她又不聽。姨娘玉蘭的話雖然也有些道理,卻說得難聽,但勸她吧,又怕她說偏向母親,因此不知道該如何勸解兩位長輩。只是反反復復地說,你們都不要吵了,不要吵了……
孫二雷聽說母親和大娘吵架,也從書院趕回來,得知大娘要減少他的讀書費用,便明白了大娘的用意,便對大娘說,大娘啊,這讀書考功名是為了給孫家光宗耀祖,也是爹生前的最大心愿,但讀書是很苦的,十年寒窗,還不一定能金榜題名,我也早不想讀了,誰有本事誰去讀吧……
胡玉蘭見兒子回來了,而且還幫著她說話,便又漲了氣勢,說,二雷說得對,你們家大雷有本事是功臣,我們家二雷只會讀書就是吃白飯的,這讀書考功名,光宗耀祖的事就讓有本事的人去干吧,我們家二雷不干了……
春花大怒道,二雷,滾一邊去,這兒輪得上你說話嗎?
二雷說,我也是爹的兒子,也是孫家的人,憑什么不能說話?
這時,一直不說話的元春說,我是孫家的媳婦,本來也輪不到我說話,但現在大家吵得不可開交,而且誰也說服不了誰,你們聽我說,如果我說得對,你們就聽,說得不對,你們接著吵。
春花說,好,你說吧。
元春道,俗話說,家有百口,主事一人。按老祖宗規矩,爹去世了,孫家的主事人就是大雷,但現在大雷有點懵,我是大雷的媳婦,我來替大雷說話。
第一、爹去世后,孫家的收入確實減少了不少,要恢復,需要時間,所以,娘說要大家日子過得苦一點也沒錯。但娘年齡最大,身體也不好,所以,她的生活待遇不能減,其余人包括我和大雷的生活待遇和月例全部降低。
第二、二雷讀書考功名是為了孫家光宗耀祖,也是爹生前最大的心愿,所以,讀書費用暫時不減,但生活待遇也要降低。
元春說完問大雷,大雷,你是這樣想的嗎?大雷說,對對對,我就是這樣想的。
春花雖然不同意保持二雷的讀書費用,但見媳婦還是幫著她,也就不說什么了。胡玉蘭雖然對不降低春花的生活待遇感到不舒服,但自己畢竟是妾,而且元春沒有降低兒子讀書費用,做事還是比較公道,所以也無話可說。
二雷說,我誰也不服,就服嫂子,就聽嫂子的。
孫家的矛盾暫時平衡。
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好日子沒過多久,孫大雷又患病了,而且是一種罕見的怪病。
元春請來鎮上最好的大夫,但大夫診脈后說,老夫行醫四十年,還沒見過這種病。
于是,元春又把大雷用馬車拉到縣城最好的醫館,但看了一個月,仍然不見好轉。
元春又將大雷拉到省城花了很多銀子請大夫給大雷治療,然而,治了一個月還是沒有效果,而且病情越來越惡化。大夫說,我們已經盡心了,人已經快不行了,還是拉回去準備后事吧。
元春無奈,只好趕緊將大雷夜以繼日拉回清河鎮。
回家沒幾日,大雷便走了。
白發人送黑發人,春花哭得暈過去幾次,二雷也大聲痛哭。元春悲痛不已,但還是硬撐著安排一切……
安葬完大雷,孫家又起了矛盾。
本來,孫員外不幸遇難,讓孫家的收入減少了很多,而大雷患病又花費了一大筆的銀子,欠了不少債,加上元春為大雷看病,顧不上家里的田地和店鋪生意,收入更是一落千丈。無奈之下,賣了一部分田產,辭退了很多長工伙計,還了一部分欠債。
于是,春花又開始吵鬧,而且要取消二雷的讀書費用,要想繼續讀書自己想辦法。
二雷讀書花費的確也是孫家一筆費用,如果讓他繼續讀書,孫家所有人生活就要再降低許多。
于是,元春說,大雷走了,娘年齡大了,就只能由我主事了。如今,咱們孫家入不敷出,但首先要保證一家人的吃喝,所以,我決定,減少二雷一半讀書費用……
胡玉蘭說,好啊,孫家收入少了,就拿我們孤兒寡母開刀,還以為你元春能主持公道,原來也是向著自家人啊,真是看錯了人,這書我們讀不起,也不讀了,孫家都敗了,還光什么宗,耀什么祖?樹倒猢猻散,大家都各顧各吧……
二雷沒有說話,但臉色鐵青,顯然心里有氣也有恨。
晚上,二雷來到元春房里說,嫂子,在這孫家大院里,我最敬重的就是你,但現在我對你有點失望,我家的確出不起一半讀書費用,我決定不讀書了。
元春說,二雷啊,你天資聰明,又勤奮努力,也是我很看重的人,但你現在說這樣話就不像一個男子漢,也讓我失望。路是自己走的,如果你甘愿一輩子做平庸的人,你就別讀書了……
二雷說,我沒本事,我娘也沒本事,這書我不讀了……說完氣呼呼地走了。
二雷走出嫂子房間,也沒有回母親那兒去,而是出了門,在大街上游逛,望著燈火輝煌的大街小巷,他不知道往哪里去……
正低頭走著,突然撞在一個人身上,抬頭一看,原來是他以前的一個同窗,只是后來家里發生變故,不讀書了,每天在街上游逛,當起了賭場里的皮條客,拉一個客可以得到二百文銅錢。
皮條客一看是孫家二公子,覺得財運來了。說孫二少爺這是怎么了愁眉苦臉的?二雷就對同窗說了自己的事。
同窗說,我還以為有什么事呢?原來是缺銀子啊,這太好辦了,走,你跟我來,保準不出一柱香時間賺它五十兩銀子。
二雷是個書呆子,很少知道社會的殘酷,說,有這好事?
同窗說,別嚷嚷,這等好事我只告訴你,只是賺了錢可要分我十分之一。
二雷說,這個好說,只要賺了錢,分你五分之一都行。
同窗說,那好,你跟我來。
于是,把二雷帶進一個賭場。二雷說,這個我不會啊。同窗說,什么會不會,就是押大押小,只要運氣好,就能贏,我看你今天運氣不錯,保準能贏。
二雷說,那我身上一文錢也沒有,怎么賭啊?同窗說,沒事,我給老板說一下,你是孫家二公子,銀子賭場先墊上,贏了扣除就是。
二雷說,好。于是便開始賭。然而,玩了不到一柱香時間,卻輸了五十兩銀子,然而同窗卻立刻變了臉,說捎信讓你家人來交錢贖人,不然就報官。
二雷嚇壞了,長這么大,除了讀書,什么場面也沒見過,于是便趕緊給母親捎信讓她趕緊弄五十兩銀子來贖他。
胡玉蘭一聽,又氣又急,這可怎么辦?別說五十兩,一兩銀子也沒有。
元春聽說此事,趕緊來到賭場,交了五十兩銀子,然后對二雷說,下不為例,趕緊給我回書院讀書去……
二雷本來對嫂子有氣,這次輸了五十兩銀子和她也有關系,于是,就說,我不去讀書。
元春一聽,狠狠扇了二雷一巴掌,說,那你就一輩子在這里呆著吧!說完就走了。
二雷傻了,本來只是一句氣話,現在嫂子走了,沒人交賭債,怎么辦?
這時,同窗走過來說,二少爺還不想走啊,是不是還想再玩幾把,把本翻回來……
二雷說,你說什么,我可以走了?
同窗說,不走還干什么,你小子真是交了狗屎運了……
二雷一聽,趕緊走出賭場,回到家,來到母親房間。
胡玉蘭見兒子回來了,雖然還有些生氣,但只要兒子能回來就好。
二雷說,娘,我去書院了。
胡玉蘭說,還去書院干嘛?人家都不給你交費了,就是一半費用,你娘上哪去弄?
二雷說,娘,我們想辦法吧,反正我要去讀書。
玉蘭說,不行,除非他們給你交全部費用。
二雷說,娘,那五十兩銀子就是嫂子交的,不然我也回不來。
玉蘭說,那還不是怪她,她要不減少你的讀書費用,你也不會出去賭錢啊……
二雷說,娘,你也太不講理了吧?孫家現在入不敷出,一家子人要吃飯,嫂子也不容易啊……
玉蘭說,她不容易,我容易嗎?她就是個掃把星,自從她進門后,先是死了你爹,接著死了你哥,這接下來還不知道誰倒霉呢,二雷,趁現在孫家還有些家產,咱們和她分家……
二雷說,娘,你胡說什么呢?
胡玉蘭說,兒子,我沒有胡說,我越想越害怕,這元春就是個克星,專門克男人,咱家就你一個男人了,我不能看著她禍害到你,必須分家……
于是,胡玉蘭向元春和春花提出分家,并說,孫家現在只有二雷是老爺的骨血,所以,他們至少要分一半家產。
春花說,你這個女人真是胡攪蠻纏,當年要不是我心善,你能進了孫家大院,想分家,休想。
胡玉蘭說,你不分我就報官。
元春說,二娘,分家也可以,只要二雷同意,我們就分家。
二雷說,娘,我不同意分家。
玉蘭說,你個吃里扒外的東西,你不分我分,把我那份給我。
二雷說,娘,您別鬧了好不好?
胡玉蘭說,二雷,你要還是娘的兒子,就跟我走,你要不跟我走,咱們就斷絕母子關系,權當我沒生你這個兒子……
元春說,二雷,聽你娘的話,分家吧。即使你娘不分,我也會把她趕出去。
于是,元春將孫家的家產和欠債二一添作五分開,春花和元春,胡玉蘭母子,一家一半。
然而,分開的家產看上去不少,但都是田產和店鋪,還有房子,沒有銀子。
胡玉蘭家雖然分了田和店鋪,但二雷在讀書,胡玉蘭對管理田產和店鋪一竅不通,沒過三個月,便虧得一塌糊涂,別說給二雷交讀書費用,連一日三餐也難以保障了,要債的還經常來堵門。
而二雷覺得奇怪,書院也沒給他要過費用,問管事的,說你成績好,可以免交費用。其實,他哪里知道,是元春將自己的首飾賣了替二雷交的費用。
一年過去了,元春將分得的田產和店鋪打理得非常好,很快恢復了孫家的元氣,而且與胡玉蘭和二雷兩家合了起來。
二雷也不負眾望,去京城參加會試取得第一名會元,接著又參加殿試,考中了探花。不久,被任命為五品京官。
孫二雷赴任后不久,衣錦返鄉,不僅接走了胡玉蘭,也接走了趙春花,還用一頂大紅花轎接走了元春。
鎮上人說,孫家要不是元春姑娘就完了,二雷考取功名,做了官娶了嫂嫂,也是個有良心的人。
知道內幕的道士講說,元春就是來孫家報恩的。在大雷和二雷很小的時候,有一天,弟兄倆在河邊玩,看見一個老頭在河邊釣魚,突然,釣到一條金黃色的鯉魚,老頭興奮不已,說這種金色鯉魚是百年不遇的,吃了它會年輕二十歲。于是,老頭便在河邊支起一口鐵鍋,準備將金魚燉了吃。
大雷和二雷心善,對老頭說,別吃金魚了,把它放回河里吧。老頭說,我很容易釣到一條百年不遇的金魚,怎么會放了它,別管閑事,給我看好金魚,我去找點干柴,等會燉好了金魚,也分給你倆吃。二雷說,好,你快去撿干柴去吧。
但等老頭去撿干柴,弟兄倆把金魚放回河里,然后跑了。
原來,金魚是東海龍王的小女兒,這天,金魚貪玩,從黃河入海口一路西游,來到這里,結果被老頭釣了上來,若不是大雷和二雷相救,她就成了老頭的盤中餐。金魚回到龍宮,將此事告訴了龍王父母。父母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救命之恩,更要以身報之。并問小女兒愿意報恩嗎?小金魚說,愿意。于是,龍王將金魚變成元春,來到孫家……
各位看客,善良是做人之本,好人終有好報。謝謝您看完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