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補牢》解釋及故事典故評析
引言: 亡羊補牢(Wángyángbǔláo),出自于《戰(zhàn)國策·楚策四·莊辛謂楚襄王》。常用作“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后如果及時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xù)受損失。
解釋
比喻出了問題以后如果及時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xù)受損失。
典故
楚國本來是六國中的強國,坐擁遼闊的長江漢水流域,享有魚米之鄉(xiāng)的富庶之地,其實力不可謂不強,但就是這樣強大的楚國,它的堂堂一國之君楚懷王卻因為貪圖蠅頭小利,中了張儀的計謀,背齊投秦,上當受騙。為了報復張儀,楚懷王又發(fā)兵攻打秦國,幾度慘敗,楚國實力大損,楚懷王自己最終客死他鄉(xiāng)。楚懷王死后,楚襄王即位。但楚襄王和楚懷王一樣沉迷玩樂,不但不吸取父親的教訓,還將好言相勸的大臣莊辛趕出楚國。
楚懷王利令智昏,任用尹子蘭、上官大夫靳尚等奸佞臣子,寵愛南后鄭袖,排斥左徒大夫屈原等忠直之士,導致楚國日趨衰落。公元前313年,張儀出使楚國,巧言誘使楚懷王與齊國斷交。事后,楚懷王惱怒不已,發(fā)兵進攻秦國,被秦國大將魏章大破于丹陽,懷王再度攻秦,再敗于藍田。公元前311年左右,秦國攻取召陵,楚國三戰(zhàn)皆敗,走向沒落。
公元前299年秦國攻占了楚國八座城池,秦昭襄王約懷王在武關(guān)會面。懷王不聽昭睢、屈原等人的勸告,決定前往武關(guān),結(jié)果被秦國扣留。楚懷王被扣留期間,楚國人立太子為王,即楚襄王。可惜的是,楚襄王和他的父親一樣寵信小人,沉湎玩樂。楚襄王不理朝政,整日帶著自己手下幾個寵臣,游蕩享樂,楚國愈來愈快地走向衰落。
大臣莊辛實在看不下去,就向他進諫如果他再奢侈淫樂,不理朝政,楚國的都城郢都就要危險了。莊辛的話非但沒引起楚襄王足夠的重視,還惹惱了他。楚襄王很不高興,訓斥他:“您是老糊涂了嗎?為什么非要說這些話來禍亂人心呢?”莊辛心痛地說:“我這么說,是因為楚國如果在大王現(xiàn)在的所作所為之下,早晚會有一天是這種結(jié)果,我不敢說楚國有什么不幸蠱惑人心。但是大王,如果您還一直要寵信身邊的這些只顧享樂的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您既然不相信我的話,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我們再看看事情究竟會怎樣。”
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又派兵攻打楚國,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北)。事已至此,楚襄王對當初將莊辛趕出楚國的事后悔莫及,他趕緊派人前往趙國將莊辛接回來。見到莊辛,楚襄王誠懇地道歉說:“都是我當初我不聽您老的話,落得今天這樣的下場,如果您老不計前嫌,希望您能幫我彌補我的過錯,讓楚國重振威武。”
莊辛見楚襄王誠信求教,很高興,“大王現(xiàn)在愿意悔過,為時還不晚。我聽說過一句俗話,見到兔子以后再放出獵犬去追趕,不為晚;羊丟了再補牢,也不為遲。當初商湯,周武王都是依靠百里之地而使天下昌盛,夏桀、商紂雖然擁有天下,但最終卻身死國亡。現(xiàn)在我們楚國地方狹小,但仍綿延數(shù)千里,如果截長補短,跟百里之地相比不是很大嗎?”楚襄王覺得莊辛是在安慰自己,心里底氣不足。
莊辛接著說:“大王難道沒有見過蜻蜓嗎?它們在天地之間飛翔,以食蟲飲露為生,無憂無慮。殊不知空中有幾歲孩童布置的絲網(wǎng),要隨時捉它,地下有螞蟻等著吃它。棲息在樹叢中的黃雀,與世無爭,卻不知那公子王孫正拿著彈弓準備打它。黃雀白天還在樹叢中游玩,晚上就成了桌上的佳肴,轉(zhuǎn)眼之間就落入王孫公子之口。要說起來,黃鵠和黃雀也一樣悲慘。它自以為無憂無慮,卻不知在草叢中早有埋伏的人,結(jié)果白天還在湖里游泳,晚上就成了鍋中的清燉美味。人也經(jīng)常遇到這樣的不幸,像蔡國的蔡靈侯,他也曾逍遙快活,不管國家大事,結(jié)果從一國之君,淪落為他國的階下囚。蔡靈侯的不幸恐怕還算小的,最可悲的,是大王您!您每天跟著那些奸佞之人,任由他們花言巧語捧著,吃著封地的粟米,花著國庫的金銀,醉生夢死、日日笙歌,國家政務從來不管。你哪里知道,秦國的穰侯魏冉,還從秦王那里接到命令,要把你抓到平靖關(guān)外,捆到虎狼之邦呢!”
楚襄王聽了莊辛這番話之后,大驚失色,趕緊對莊辛封官加爵,封他為陽陵君,在莊辛的幫助下,楚王很快收復了淮北的土地。
示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讓我們不怨天、不尤人,亡羊補牢,知恥后勇,奮起直追。
評析
莊辛的論辯氣勢磅礴、立意高遠,整體上是一種由小到大,由遠及近,循序漸進的論辯方法。他從最普通的現(xiàn)象、最尋常的事物談起,然后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地剖析人們都熟知的那些現(xiàn)象或事件,從中挖掘出不同尋常的深刻道理,使那種由于利害沖突引發(fā)的生存競爭、相互殘殺的現(xiàn)象,同楚王自身聯(lián)系起來,令楚王觸目驚心,再也不敢等閑視之。睛蜓、黃雀與黃鵠雖然與人無爭,卻難逃死亡的厄運。身為一國之君,要想偏安一隅,茍且偷生,貪圖享樂,最終也會像蔡圣侯一樣難逃被蠶食宰割的命運。事實證明,莊辛遵循著“睛蜓——黃雀——黃鵠——蔡圣侯——楚頃襄王”這樣一條線索,從事物的相關(guān)聯(lián)系勸諫頃襄王,是很有說服力的。不難發(fā)現(xiàn),上述所枚舉的人或物的相互聯(lián)系并不是直接的,但是他們的命運卻具有某種程度的同構(gòu)性,他們都在承受著一種內(nèi)在的規(guī)律的支配,這正是論辯時循序漸進的內(nèi)在根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