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嫁的姑娘,最怕過年
過年了。
最近,一個同事在朋友圈發了“媽媽,今年等我回家!”這樣一句話,配圖是一張深圳到西安的機票訂單。
有人驚奇地問她怎么這么早就訂票了,她說:“唉,嫁得遠,我兩年沒回家過年了,這次啊其他的事情都靠邊站,一定要好好陪陪我爸媽!”
看完不禁心酸,你呢?嫁到哪里去了?今年回家嗎?
李南軒 攝
01
小的時候,很少見到小姨。因為小姨家太遠,路費太貴。
小姨的婆家在我們從沒有聽說過的地方,好遠好遠。要從我們住的村子趕到鎮里,坐汽車去省城,然后等夜里的火車到H城,下車后再坐車到鎮里,再到小姨父家的村子。
那時,全家人一年的收入不過兩三千塊錢。可是,去小姨家,一個人往返要三百塊。并且,路上要背著吃的喝的緊著走,不停地趕車,要是落下來住一晚上店,花的錢就更多了。
外婆最遠只去過鎮里,外公也不過去過幾趟縣城,當時,一聽小姨要嫁到那么遠,就覺得這是到了天邊了,外婆開始噼里啪啦地掉眼淚,外公就吼她:“你哭個啥!”
外婆說:“我死的時候,怕是見不到老閨女了!”外公又吼了一句:“說得個啥!”摔門就出去了。
小姨婚前,外公和舅舅背了一兜子的饅頭和兩大桶水,走了兩天去了一次小姨父家。
據說小姨父家里特別窮,只有幾間東倒西歪的土房和幾畝薄田,小姨父的爸爸已經去世好多年了,媽媽雖然能干,可是卻總是疾病纏身,小姨父還有兩個弟弟,指望著兄嫂供他們讀書、娶妻。
殷立勤 攝
外公住了一晚,早起就滿嘴是泡,說什么也舍不得女兒嫁過來。可是,小姨就是喜歡上了小姨父的憨厚樸實,一副不怕千難萬險的樣子,誓死不變。
最終,小姨還是嫁過去了。這一嫁,不是窮,就是忙,好幾年沒回來。
外婆想小姨,一夜一夜地睡不著覺,媽媽勸她去看看。
可是,那個年代,一個六十幾歲的老太太,對舟車勞頓的長途跋涉充滿了恐懼。
不知道車站在哪,也不知道該坐哪班車,東西南北都是懵的,更不知道怎么才能找到小姨的家。況且,花那么多錢,想想都肉疼。
外婆就這樣日思夜想,而這種思念似乎越壓抑越強烈,強烈得能摧毀一個人。
后來,小姨寫信說,自己又懷孕了,六七月份就會生產。媽媽就勸外婆,去看看小姨,剛好可以侍候小姨坐月子。
外婆下了狠心,準備了幾個月,這邊舅舅送,那邊小姨父接,終于成行了。一路上車下車,外婆到小姨家時,暈車暈得都吐出膽汁了,可是,帶去的土雞蛋一個都沒碎。
外婆和小姨一見面,就哭得七零八落,回來時,外婆哭了一路,小姨哭了好幾天。
從小姨家回來的時候,外婆瘦了好多,那些牽掛沒有因此次探望得以療愈,反而生出了更多的擔憂。可是,她再沒有去小姨家,也不肯讓小姨回來。
后來,外婆生病了。
先是咳嗽,后來發燒,胸悶氣短,漸漸地重起來。舅舅想給小姨寫信,可是,外公外婆都說,養養就好了,小姨離家這么遠,接到信不得嚇壞了,急匆匆地跑回來,那么多錢都扔在路上了?
就這樣又拖了一段時間,外公看外婆實在是病重了,才輕描淡寫地發了一封信讓小姨回來。
小姨回來的時候,外婆已經過世了。
全家人嚎啕大哭,就像從前說的,外婆臨終還是沒能見到老閨女。這樣的事情似乎還會發生在外公離世的時候,那種已然的悲傷和未然的無奈,讓全家人都覺得撕心裂肺地痛。
外婆的后事處理好之后,小姨回家了,一別又是好幾年。
一個遠嫁的女兒在遠方過著貧窮的日子,就算有再多的思念又能怎樣呢。
遠嫁的女兒,就是父母丟失的孩子。父母在這邊,女兒在那邊,多少穿不過時光和距離的惦念,將彼此的心掰開了、磨碎了,隨浮萍一起飄散在遠方。
02
彈指一揮間,我長大了,在異鄉讀書、工作,自然也要在異鄉結婚生子。
從沒想過,我也成為了一個遠嫁的女兒。
可是,我對此并不在意,也不認為父母為此會多出多少悲傷。因為我不是小姨,時代也早就發生了巨變,當年她難以克服的問題,今天都已不再是困難了。
飛機、高鐵、微信、電話,讓地球都變成了一個村莊,哪里還有遠方呢?
路費早就不是問題了,大家漂洋過海地到處旅游,我回或是父母來,都不差那點錢兒。
可是,婚禮上,爸媽一直坐在餐桌前淌眼淚,說:以后的日子就孤單了。
當時我不信,可是過了幾年柴米油鹽的日子之后,我才明白,這個時代的交通、通訊并不能完全穿越那些遙遠的距離,而我們只能孤單地彼此遙望。
夫妻倆拌個嘴,我也想找個地方讓自己躲一會兒,有個人安慰我一下。
可是,朋友都相繼結婚了,總不好冒冒失失地跑去打擾人家,一個人在外閑逛,真的覺得自己像個孤魂野鬼一樣,一顆心,無依無靠。
雖然錢越賺越多,可是遇到的困難也在不斷升級。
父母遠在千里之外,只敢對他們說“我漲工資了”,卻不敢說“我遇上坎兒了”,茫然無措的時候,想找個人幫忙,發現父母的人脈都在遠方,在這里,除了老公,我一無所有。
結婚了、懷孕了、有孩子了、忙了累了病了,才知道回家是件不容易的事,以前想著年節都得回去,后來就想著過年一定得回去,再后來就只能安慰自己“明年一定回去”。
那些回不去家的年節,都變成了我和父母心里的畏懼,因為害怕孤單,所以更加畏懼熱鬧。
遠方的我是孤獨的,被我扔在遠方的父母更加孤獨。他們年復一年地等待著,等我、等外孫、等女婿、等天倫之樂。
遠嫁的女兒,是嫁給了離別和孤單,注定要和父母一起在歲月中不斷舔舐傷口,這傷口卻永遠不能愈合。
中新社記者 韋亮 攝
03
兒子三歲時,老公曾開玩笑說,我們生個女兒吧。我說:不,要是女兒遠嫁,我怕自己會疼死。
哥哥只有一個女兒,我說:你不怕孩子嫁得遠嗎?
哥哥說,沒事,女兒出嫁,我就跟過去。女兒過得好,我就給洗衣做飯帶孩子;女兒過得不好,我就把那臭小子胖揍一頓,帶女兒回家。
可是,小侄女萍萍去美國讀書,沒多久,就愛上了一個美國的小伙子,轉眼就要嫁到美國去了。
這一次,真的是嫁到了遠方。
哥哥心疼得一夜一夜地睡不著覺。自己的小棉襖掛到了別人的衣柜里,這個衣柜還在美國,看不見、摸不到,怎么舍得啊!
況且,這個美國小伙子,哥哥和他說句話都費勁,更不知道他父母長得什么樣,異國他鄉,怎么能知道這一家子能不能對萍萍好呢。
再者,女兒這一嫁,就真的是聚少離多了。哥嫂文化不高,年紀也越來越大,不可能去美國定居,只能年年等著女兒回來探親,不知道哪一次的生離就是死別。
哥哥越想越舍不得,可是,卻不敢說,害怕給萍萍添堵。
嫂子說,你哥都得被迫害妄想癥了,夜里睡不著覺就瞎琢磨。總是夢到萍萍在美國受欺負,舉目無親,無依無靠,夢見外孫回來了,說的話自己一句都聽不懂,醒時枕頭都哭濕了一片。
萍萍走后,哥嫂開始感冒、發燒、牙疼、潰瘍,病了好久。
04
小姨嫁到了鄰村,我嫁到了隔壁的城市,萍萍嫁到了美國。小姨和我,是被距離擋住了,可是,擋在哥哥和女兒之間的,不只是穿越地心的距離,還有永遠融合不了的文化和風俗。
命運的浮沉,讓我們這些女兒越嫁越遠,一代又一代地重復著遠嫁的悲傷。
女兒遠嫁,從此都是錯過的時光。
那些可望不可及的生活,都會變成一道道傷疤,即便年深歲遠,卻依舊無法愈合。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相守是最真實的幸福。而遠嫁的女兒,最給不起的就是陪伴和相守。
但不管怎樣,今年請你一定回家看看,好嗎?
作者:寧靜,悅讀特邀作者,素筆簡心,溫暖寫意。公眾號:晨起風輕(),愿與你一路相隨。本文獨家首發于悅讀(ID: ),女性成長微刊,歡迎關注我們,一起成長,做一個有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