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補助不好意思申請,愛心午餐不好意思去
幫我吃掉吧,不然就浪費了。
@點L心:學校發水果都會多發一點,我們班一個貧困生,我怕直接給他他不愿意,都是跟孩子們說多的水果我要了,然后放學的時候讓他幫我提著,等到孩子們都走了,我就跟他說,我家今天買水果了,能不能幫我把這些水果吃了,不然就浪費了。
@攖寧行走在這人間世:本科室友在食堂買飯的時候,買一個豆沙包一個饅頭,把豆沙包當成菜。后來我每次周末回家就會拿一堆水果來,放在宿舍窗臺上,催著大家幫我吃,說我媽總是逼我吃我不愛吃的水果,非說這個有營養,吃不完就壞掉了。
這是我穿過最貴的鞋,108塊呢!
@小羽小事:還記得表妹考上高中,暑假來玩,我看她涼鞋都把腳磨出血來了,拉著她去商場,她不肯,說是夏天新買的。我硬是付了錢。后來媽媽跟我說,不小心看到她的日記,寫到“今天到舅舅家,姐姐給我買了一雙真皮的涼鞋,這是我穿過的最貴的鞋了,要108塊呢!”我淚目。她大學畢業,第一筆工資惦記著給我買禮物。
讓她整合作業,我就能給她買文具了。
@叉燒喵-:原來班里有個家庭條件不好但是非常要強的孩子,便借口讓她每天整合各科的作業,用便利貼貼在教室里提醒其他同學,這樣我就可以經常給她買本子買筆了……啊~人間事,真美好。
孩子們放心吧,其實周圍的同學很善良。
@阿夾才不是怪物:也希望這些孩子不用那么敏感,周圍的同學其實都很善良。我大學時,因為父親生病家里很困難,能申請的補助都會申請,打米飯免費湯吃咸菜,還在食堂擦桌子打工。我自己從沒覺得自卑,也不會瞞著同學,中午吃飯我說我回寢室吃,要打工了告訴他們不用等我。同學從來沒有對我有什么不同。所以孩子們放心吧!
相比之前的貧困生補助,需要貧困生主動提出申請,回家開出各種證明材料,學校收到之后進行評審,最后在學校里進行公示;大數據資助貧困生,既不需要學生主動申請,也不用再提供任何證明,甚至在收到補貼前都沒有學生知情,這樣的資助方式當然要更為人性,也更有效率。
很多人不愿意在同學面前展示自己的貧窮,所以干脆不去申請貧困生補助;與此同時,開證明這種確認貧困與否的辦法,不僅很麻煩,而且誰也無法知道證明材料的真偽。此外,高校為了甄別貧困學生,搞過競選貧困生、評議貧困生等很多招數,但無不遭遇侵犯學生隱私、傷害學生自尊的質疑。
而上述學校通過采集學生日常的生活消費數據,以及勤工儉學、社交特征、行為軌跡等方方面面的情況,大數據勾勒學生的相對貧困情況,自然更為準確。只要你在生活數據上是個貧困生,那么你就是一個可以得到幫助的貧困生。這樣的助困方法,提高的是助困效率,保護的是貧困生脆弱的自尊。
編輯|王嘉琦
本文轉自:共青團中央(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