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電折騰 篇三:銳龍or酷睿如何選?淺析筆電CPU選擇
極限性能上弱于酷睿12代,離電性能衰減略大。銳龍在游戲性能上有較大劣勢,R7-只能和i5-展開對比。且極少部分專業軟件上,銳龍可能存在兼容性問題(如舊版本),但目前已經改善不少。
盡管相比銳龍5000有所改善,但離電衰減仍然存在
總體上看,銳龍6000處理器具備極為出色的核顯圖形性能,處理器則保持著高能耗比的續航路線,整體較為均衡。但在絕對性能與離電響應速度上較為薄弱。如果對核顯圖形性能與電池續航時間要求較高,銳龍6000是最好的選擇。的游戲性能可以代替入門級顯卡(及以下),但如果更重視處理器本身在游戲與專業軟件的極限表現,有更合適的選項。
酷睿十二代:
具體規格如下:
圖
絕對性能極為強悍,部分項目一騎絕塵。在游戲表現與專業軟件上,12代酷睿具備壓倒性優勢。
12代具有雷電4+雙.0接口配置,擴展性無出其二。“雷電4”接口可以連接高帶寬擴展塢,滿足筆記本外接顯卡與高速移動硬盤的需求。
核芯顯卡在視頻編輯領域具有優勢。這是核顯的傳統強項,即便是移動端最強核顯,也依然難以撼動酷睿核顯在該領域的優勢,英偉達入門級獨立顯卡也不是它的對手。
PR測試中,Xe核顯能夠超越
核芯顯卡驅動問題頗多。容易導致游戲渲染異常,甚至系統藍屏死機。每次更新都會伴隨著長長的“已修復的問題”和更長一串的“已知問題”
軟綁定,部分機型缺少驅動,部分子系統(如風扇控制)無法正常工作且性能有所衰減。
離電性能好于銳龍,但相應地,續航不佳。這是11代標壓處理器與12代的通病。即便是12代低壓處理器,也完全不是銳龍的對手。
標壓就更慘了,兩代酷睿雙雙不及上一代銳龍
能耗拐點高,功耗較大,對筆記本散熱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且配合獨立顯卡時電源易供電不足,導致同顯卡搶電乃至電池掉電。電源小于250W、搭載3060或更高獨顯的筆記本或多或少存在掉電問題。
總體來看,酷睿十二代具備極為優秀的極限性能和響應速度,但是犧牲了電池續航。適合重視處理器性能的游戲玩家,或對核顯性能、電池續航要求不高的用戶。軟綁定是值得考慮的問題。
酷睿十一代(H45標壓):
主要涵蓋:i5-/、i7-、i9-、i9-
它們的具體規格如下:
其中,i7、i9處理器搭載了32EU核顯,i5則配置16EU核顯。i7、i9處理器僅有頻率區別。
十一代H45的游戲性能強于同等定位的銳龍5000系列標壓CPU。離電后處理器響應速度優秀。配有雷電4與.0支持。
不過,十一代酷睿的核顯性能很弱,離電后圖形能力受限。且續航不佳,功耗較高,配合獨立顯卡時電源易供電不足,導致電池掉電。也增加了對筆記本散熱的要求。
十一代酷睿H45處理器的大部分特點與十二代酷睿相近,但核顯性能非常羸弱。鑒于去年的挖礦潮與電子產品“買新不買舊”的原則,我建議在預算允許的前提下盡量考慮更新的十二代酷睿產品。
酷睿十一代(低壓與H35標壓):
主要涵蓋:i5-、i7-、i5-/、i7-/
它們的具體規格如下:
低壓處理器家族
H35標壓處理器
其中,i5-、i5-系列為80EU核顯,i5-與i7均為96EU滿血核顯,頻率也略高一些,性能強約10-15%。
i5/i7均為4核8線程,i5為8MB三級緩存,而i7為12MB,CPU同頻率性能因此相差約5-10%。
最高規格為四核八線程,接電性能大幅弱于銳龍處理器。
核芯顯卡與12代酷睿相同,整體強于同等定位的銳龍5000低壓CPU,但核芯顯卡驅動問題頗多。
續航與離電性能均不遜色銳龍5000低壓處理器,甚至更為強大,且配有雷電4與.0支持。
十一代酷睿低電壓/H35處理器具備與十二代酷睿相似的核顯性能與離電響應表現,但大幅犧牲了處理器性能。現在搭載這些處理器的筆記本往往價格低廉,對處理器性能要求不高、重視電池續航和價格的用戶可以考慮。但在相近價位下,他們顯著不如銳龍與12代酷睿劃算。
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
標壓處理器家族
低壓處理器家族
其中,R7-、R5-、R3-均為“ZEN2”架構的換皮處理器,現已基本退市。目前在售主要為“ZEN3”架構的銳龍5000處理器
能耗比較高,離電續航能力強大。功耗需求較低,一般不會有掉電現象。
核顯驅動較為成熟,BUG相對較少。核顯圖形性能低于11代酷睿低壓/H35/十二代酷睿,但遠高于11代酷睿H45。
CPU性能上,銳龍5000對H35/低壓處理器能保持全面優勢,在專業領域和十一代H45處理器相比則互有勝負。游戲性能上略弱于十一代H45處理器,但價格也顯著低于對手。
存在積熱問題,低負載溫度高。離電性能衰減很大。由于頻率響應的關系,在部分測試中8核銳龍5000處理器甚至負于酷睿4核低壓處理器。
僅支持.0硬盤接口,均不支持USB4與雷電接口,擴展性劣勢。盡管最關鍵的磁盤IO并不會受到太多PCIE帶寬的影響,但還是會降低大文件拷貝的性能。
銳龍5000處理器具備出色的續航表現與接電性能,但核顯的圖形性能就比較一般了,且擴展性是最弱的。如果不太在意離電性能,希望擁有較好接電性能和續航表現,且預算有限的用戶,可以考慮銳龍5000處理器。
三.筆電處理器哪家強?
結合筆記本模具來說:
處理器特性應盡可能與筆記本模具特性相匹配
標壓酷睿的能耗拐點高,也意味著它需要更多功耗才能施展其性能(即“性能釋放”)。此時,筆記本自身模具的散熱與供電就顯得尤為重要。
反而言之,對于供電與散熱不足的筆記本而言,選擇在較低功耗下依然擁有良好性能的銳龍標壓處理器,體驗可能會比酷睿標壓處理器更好。
對普通用戶而言:
如果你非常重視續航表現,那么銳龍6000是最佳選擇。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銳龍5000也值得考慮。
如果你希望處理器在不接電時同樣具備出色性能,那么十二代酷睿比較適合。如果此時還需要兼顧續航,就只能考慮銳龍6000與十一代低電壓/H35酷睿了。
對玩家與性能愛好者而言:
如果你是一名網絡游戲玩家,重視處理器的游戲性能且對續航要求不高,那么12代酷睿就是專為你打造的游戲利器。
如果你很看重核顯的圖形性能,銳龍6000系列是最優秀的選擇。它的核顯相比入門獨顯而言毫不遜色。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用戶了解各型號處理器的特點、選出真正適合自己的處理器。仍有疑問的值友可以在評論區詢問、交流,我會樂意且盡力幫忙,你們的支持就是我的動力!
延伸:
希望改善銳龍處理器的性能,釋放潛力?這里有一篇文章可以參考:龍之怒:銳龍處理器潛力釋放&能耗比提升指南
適用于酷睿輕薄本的性能自定義指南:輕薄本優化+自定義指南
希望擴容筆記本內存?可供參考:被忽視的性能:筆記本內存分析+調節指南
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相關,歡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