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學生不再“唯分數論”!佛山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新方案將于近期出爐!
臨近寒假
學生們都在準備期末考試
但不少家長卻已在搜集寒假社會實踐資訊
近期關于深圳、廣州實施綜合素質評價的各種消息紛紛擾擾,這在佛山家長圈中也掀起了波瀾,有家長直言,有必要提早為此做些準備。
記者了解到,實際上綜合素質評價早以各種形式存在于佛山的中學,并逐步推進作為學生畢業升學的參考依據。其中,佛山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開展多年,學生入校即發放評定手冊;而從2018年秋季高一年級起,佛山高中生也已全面使用省統一的高中綜合素質評價系統。
值得注意的是,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期市教育局將發布有關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最新實施方案,擬借助省級統一平臺管理,探索初高中一體化評價體系。有教育界人士表示,雖然當下綜合素質評價在實操上仍有諸多提升空間,但隨著中高考制度的改革,家長及學校不僅要看到綜合素質評價在考試評價和招生方面的功能,更要看到它在育人方面的功能,才能讓新評價方式切實發揮作用,讓教育回歸到育人這一根本任務。
由來
“綜合素質評價”為何物?
綜合素質評價是基于學生成長發展事實,對學生學業修習狀況、核心素養和日常行為表現的系統評價,旨在客觀反映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情況。廣東省教育廳于2018年明確提出全省各初中學校要建立完善的學生個人綜合素質評價檔案,根據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五大具體細化的評價指標體系進行計分,作為學生畢業升學的依據或參考,全省從2020年初中一年級新生開始實施。
佛山一中室外生存體驗活動舉行。高二年級的學生正在動手烹飪晚餐。
“雖然綜合素質評價的提法早在2006年已出現,但由于實施難度較大,一直未有正式推行。如今教育部、省層面重提該項評價,并明確了具體內容,讓評價得以真正落地。”廣東省政府原督學李偉成表示,這意味著學校將更注重考查學生日常的行為和突出表現,例如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理化生實驗操作和非應試學科也將在評價中予以反映和體現,以供上一級學校招生時參考使用。
實際上,在佛山,早在2007年就出臺了《關于印發佛山市初中生綜合表現評定實施方案(試行)》,其中設置了公民道德素養、學習態度與能力、實踐與創新、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五個評價模塊的內容。分為A(優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四個等級。評定結果主要應用于畢業評定和中考招生錄取的重要依據之一,其中包括,學生的初中階段綜合表現評定須達到C等級以上才允許畢業;在中考成績相同的情況下,將優先錄取初中階段綜合表現評定等級高的學生等。
“之所以在全省地級市中率先出臺該方案,主要是佛山在推進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很早就關注到學生評價的科學性,希望以實現學生的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主發展為目的,從德智體美等方面綜合評價學生的發展,逐步構建科學、全面的學生評價體系,而不是純粹以分數作為定論。”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說。
現狀
學校紛紛因地制宜開啟綜合素質評價
記者了解到,基于佛山現行的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五大指標,佛山不少中學結合具體校情已形成了詳細完整的特色評價體系,并開設了大量相關的選修課及社會實踐活動等研究性學習課程。
例如在公民道德素養方面,平洲二中的評價體系分為愛國愛校、好人好事、文明禮儀、尊敬師長等方面,每一項又具體細分,總共細則多達30余項。“在日常行為規范方面也都有具體的條例可依,相關獎罰標準也做了說明。學生們在每學期初都要熟悉這些規范要求,做到自律。”平洲二中德育處副主任黃年元說,條例會根據不同時期學生特點的變化,適時做出調整。
佛山市華英學校實行德育銀行積分管理制度,每學期都會公示個人德育銀行積分,由此給予學生相應的綜合素質評價等級評定。“學校對五大指標進行了細化,結合校本課程,增加了對社會實踐、社團活動等觀測點積分評定。”該校德育處主任曾慶國表示,例如在學校開設的系列德育實踐課程,學生參加的扶貧、敬老、社會勞動等義務活動,均可在“德育銀行”相應積分。
而在佛山市第十四中學,每位學生都有“成長積分電子手冊”,其中包括學業成長積分、品行成長積分、課程活動積分三部分。品行成長積分以基礎積分+獎懲積分構成,學生的儀容儀表、勞動習慣、每日考勤、兩操要求、學習紀律、公物愛護、文明習慣等方面均為評價內容;課程活動積分則主要引導學生自主發展提升綜合素養,培養興趣特長,注重身心健康。
“目前,佛山沿用以往的評價指標體系,與廣東省明確的五大指標在方向上大體相同,在‘實踐與創新’方面,雖暫未具體提出研學、義工服務等內容,但也是從創新意識、創造能力、實踐能力、信息技術運用幾大塊進行總體考核,所有評定結果由學校錄入市里自建的綜合評定系統。”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市教育局將在貫徹研究省方案的基礎上,結合佛山實際,于近期公布佛山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最新方案。
該負責人透露,為保證公平性,新方案施行后,初一年級新生將使用省里最新的統一綜合評定平臺,進一步與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綜合素質評價相銜接,而初二、初三年級學生將沿用原有市統一評定平臺。
趨勢
逐步形成初高中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上周末,在佛山一中家長及老師的呼吁下,佛山市紫荊花助學關愛協會整合社會資源,為學生提供了紫荊花合唱隊元宵節通濟巡游演出、紫荊花慈善活動策劃組織工作、紫荊花進街區志愿服務等多項社會實踐機會。
“如今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提前選科,對生涯教育有了更高要求,通過參加社會實踐、研究性學習等綜合實踐活動,有助于孩子及早找到專業興趣,合理選科。另一個更直接的原因是,社會實踐是高中綜合素質評價的必修學分,是高校招生錄取的參考之一。”佛山一中高一年級家長楊女士透露,如今推行“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錄取機制成為高考改革主流,而綜合素質評價在錄取中作為重要參考,越來越引起學生及家長重視。
據了解,2019年,省教育廳印發文件明確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年級學生起全面實施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與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內容相銜接。今后每學期,學生都要對自己的綜合素質發展、興趣發展、個性成長等方面的情況做綜合陳述,并登錄省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平臺錄入個人綜合素質成長各方面的真實記錄。
屆時,作為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不僅是學生報考普通高校的電子檔案內容之一,高校招生錄取時還要根據本校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要求,制定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使用辦法,并提前向社會公布。
“以往學生的綜合情況都寫在傳統紙質檔案里,學生無法隨時查看,而實施新辦法后,學生本人、班主任、任課老師每學期都要對學生的行為表現等進行總結并上傳系統,這種及時反饋對學生成長有更好的推動作用。”禪城區首席名師、佛山三中高一年級班主任梁焰表示。
“從目前實施的效果看,綜合素質評價給全體師生一個重要的導向,就是要實施素質教育,關注全面發展;學生也更有意識地全面發展自己,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更關注自己的在校表現,自律性更強。”石門中學副校長何軒表示。
建議
學校家庭社會合力發揮效能
不過,綜合素質評價的推進也面臨不少難題。不少學校坦言,對于五大指標的考核評價,不同學校的評價標準并不一定相同,難以做到絕對公平公正,若量化為錄取依據,難免有失公允。此外,在社會實踐維度方面,學校難以有充分成熟的條件去開展,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三方形成合力。
王東坦言,教育需要充分發揮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效能,但大部分學生家庭存在家庭教育意識淡薄、時間、方法不足等問題。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系統性、長期性、規范性的社區支援,校外教育實踐機會也不多。“中考指向性缺乏支撐力度,更是目前開展學生綜合測評的最大困惑所在。中考重視學科分數的指揮棒沒有發生根本改變,學生的綜合測評工作仍缺乏支撐,甚至淪為點綴品。”
對此,王東建議,應進一步完善綜合素質測評平臺建設,允許學校根據實際增添個性化的評價方式和內容;利用互聯網技術實時同步綜合素質評價平臺與學校、教師、家長之間的聯動,方便及時了解學生成長軌跡,及時給予指導和教育。此外,希望政府出臺相關舉措,鼓勵社會支持學校開展綜合測評等相關工作。
黃年元則認為,綜合素養評價的升溫,體現當今社會定位一個人能否成才不再是單一地取決于考試分數,而是要求人才多方面發展。“家長和學生要正視核心素養評價對于提升一個人綜合素質的積極引導作用,但不應因此盲目比拼競賽成績,把藝術修養、身心健康、社會實踐都變成另一種惡性競爭。”黃年元表示。
“綜合素質評價雖在操作上仍有提升空間,但已是勢在必行。家長和學生必須認清綜合素質評價的來龍去脈和具體內容,重視其在招生工作及育人方向上的地位。”李偉成認為,地方教育部門要想穩步落實綜合素質評價改革,一定要運用系統論的觀點,全面考慮將會面臨的問題,在提高評價的科學性和對招生產生的實效性的同時,還要注意便利性,不要一邊高喊減輕學生學業負擔,一邊又在增加學生的非學業負擔;此外,還要從專業角度認識教育評價的意義和作用,切實發揮評價的診斷功能和激勵功能,使綜合素質評價成為促進學生成長的一種手段。
采寫:佛山日報記者鄒婷婷、林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