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寫信優美的句子
【第1句】: 文藝古風寫信用的句子
【第1句】:恍然今生的我,就是前世輕狂的她(《扇與詞》)
【第2句】:長安柳絮飛,箜篌響,路人醉 (《盛唐夜唱》心然)
【第3句】:他本是一世無雙,他合眼一世悲傷(《哪吒》)
【第4句】:朱亭折扇,我牽小驢笑得狂,清明上河就笑這一場 (《清明上河笑》)
【第5句】:將血化墨,你畫煙波,淹埋我(《畫未》)
【第6句】:他寫聊齋時,遣詞了太多寂寞(《蘭若詞》)
【第7句】:千秋月未落,扛戰旗望長河 (《千秋月別西楚將》)
【第8句】:閉目身半躺,腰中酒涼(《枯葉之蝶》)
【第9句】:我看過很多遍的花開花謝,采過很多甜美或者苦澀的果實,釀過很多種類的好酒,卻只遇見過一個能舉樽共飲的人……(《醉仙歌》)
【第10句】:血染江山的畫,怎敵你眉間一點朱砂(《傾盡天下》)
【第11句】:夢中樓上月下,站著眉目依舊的你啊(《傾盡天下》)
【第12句】:誰家的清笛漸響漸遠,響過浮生多少年(《浮生未歇》)
【第13句】:十八年守候,她站在小渡口。十八年溫柔,他睡在明月樓(《如花》)
【第14句】:盛世長安,花對殘陽,忘前朝(《陽關調》)
【第15句】:江船夜雨聽笛,倚晚晴(《長安憶》)
【第16句】:多少人,提劍縱馬,說詩酒趁年華,可知年華只是彈指一剎(《一醉南柯》)
【第17句】:白衣送蓼華,吹燈看劍斷毫發(《明月涯》)
【第18句】:少年一事能狂 敢罵天地不仁,才不管機緣還是禍根(《醉夢仙霖》)
【第19句】:春水湯湯,一時無涯,柳絮輕軟,流水盡飛花(《風流》)
【第20句】:傾我一生一世念 來如飛花散似煙(《云荒·只如初見》)
【第21句】:昨夜小樓細雨桂堂,傘下我踮腳望,詩中徜徉,蒹葭蒼蒼 (《書成》)
【第22句】:懵懂不知摘星事 直到流螢舞成眠 鳶尾花開何如舊顏 引弓落月酬離別 瀟瀟故人心已倦(《回到起點》)
【第23句】:千金不換伊人回眸金步搖 眉間朱砂點絳秋水蒿
漿聲燈影流連處 青杏尚小 何時紅了櫻桃
拄杖南山為把柴扉輕輕敲 白發新見黃口舊知交
對飲東籬三兩盞 何妨輕佻 把酒問月姮娥可好 (《金縷衣》)
【第24句】:三兩聲 零亂不成曲 拾寒階 苔滑任塵積
不如不如歸去 子規啼
參商永離何時歸期(《青衫隱》)
【第25句】:翻手反排命格 覆手復立乾坤
少年一事能狂 敢罵天地不仁
醉極彈歌一場 夢與我孰為真
不能忘情徒惹得心困(《醉夢仙霖》)
【第26句】:是誰又撞碎了一輪海中月,醉夢里,長笑歌萬闕。
是誰又在海上吹那楊柳葉,六月里,天涯飛白雪。
千人戰幾番秦淮水飄紅夜。莫回首,百年相思難解。
卻回首為你指間笛聲咽,再回首,看梅花不謝。
多少年生死一笑劍歌烈,問天下,誰能掌緣生滅?
誰又在抬頭望漫天青蓮雪,誰又在,輕聲說離別?
誰又在,輕聲說離別?
——Finale《風姿物語·李煜·青蓮雪》
【第2句】: 描寫古人書信來往的詩句
魚傳尺素出處:
用“魚”來傳遞書信的典故,最早出現在東漢蔡邕的《飲馬長城窟行》的樂府詩集里,說的是離別的親人之間的書信往來的思念情感。
《飲馬長城窟行》全文:“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夢見在我旁,他鄉各異性。展轉不可見,忽覺在他鄉。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
宋代秦觀的《踏莎行》詞也有對“魚傳尺素”的描述。
詞的全文:“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翻譯成現代文意思是:“漫霧遮沒樓臺,暗淡的月色蒙住津渡,桃源美境任你怎樣盼望都是無法找到之處。怎能忍受這孤獨的館舍正緊緊關住春天的冷寒,特別是在杜鵑悲啼不停夕陽將暮。驛站寄來了梅花,魚雁傳送到書素,堆砌起來的怨恨重重疊疊無法指數。郴江幸運而又悠然自得地環繞著郴山,為了何人又要流向瀟湘去。”
鴻雁傳書的出處:
《周易 漸》曰:初六鴻漸于干,上九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威儀吉;《禮記 月令》曰: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鴻雁來,是月也,以立春……盲風至,鴻雁來……是月也,日夜分……鴻雁來賓,爵入大水為蛤……是月也;《儀禮》曰:大夫執雁取其候時而行也。婚禮下達,納采用雁;《周書》曰:白露之日鴻雁來,鴻雁不來,遠人背畔。小寒之日雁北方,雁不北方,民不懷至;《春秋繁露》曰,凡贄大夫用雁,雁有類。長者在民上,必有先后,雁有行列,故以為贄。
【第3句】: 古代形容信的詞
在中國古代書信有別,書指函札,信指使人。泛稱書札為書信是后來的事。換句話說,現代所說的書信古代通稱為“書”。《左傳》記載:“叔向使詒子產書。”著名的書信如司馬遷的《報任安書》。在現代漢語中“書”仍保留了“書信”的意思,如“家書”等。現將古代書信的別稱介紹如下:
簡在沒有發明造紙術之前,我國曾用削成狹長的竹片作為書寫材料,人們把這種竹片稱為簡。用于寫信的竹片便稱為竹簡。
牘古代書寫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稱為牘,漢代對簡和牘串起來寫字時,詔書律令寬不超過3尺,一般書信寬不過1尺,故將書信稱為尺牘。
柬在古代,柬與簡通用,是信件、名片、貼子之類的統稱,如請柬、賀柬、書柬等。
素古代稱白絹為素。用白絹(或綢)寫成的書信稱為尺素,后來“素”成為書信的代稱。
箋箋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們題詩或作畫用。一般信紙也叫箋,后引申為書信的代稱。
函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郵遞,這種匣子叫函。后來就稱信件為函,如函件、來函、公函等。
札札在古代指書信,公私文書。據《文選》“古詩十九首之十七”有這樣的詩句:“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札原意為古代書寫用的小木簡。現仍通用“信札”一詞。
書信的上述別稱都和我國古代寫信用的材料有關。除了上述別稱外,古代書信還有一些別稱。古代傳說鴻雁能傳書,這個典故出自《漢書·蘇武傳》:“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所以,后來用鴻雁代稱書信。
鯉魚也代指書信,這個典故出自漢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以鯉魚代稱書信有幾種說法,一種稱為“雙魚”,如宋人《蝶戀花》詞“蝶去鶯飛無處問,隔水高樓,望斷雙魚信。”另一種稱為“雙鯉”,劉禹錫《洛中送崔司業》詩:“相思望淮水,雙鯉不應稀。”韓愈《寄盧仝》詩中也有“更遣長須致雙鯉”的詩句。李商隱《寄令狐郎中》詩中有“嵩云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有的直接說成“魚書”,唐代詩人韋杲《憶玉簫》詩:“長江不見魚書至,為遣相思夢如秦。”因為常用鯉魚代替書信,所以古人往往把書信結成鯉魚形狀,漢樂府詩中有“尺素如殘雪,結成雙鯉魚,要知心中事,看取幔中書。”
書簡也代指書信。書簡原指盛書信的郵筒,古代書信寫好后常找一個竹筒或木筒裝好再捎寄。李白詩中便有“桃竹書筒綺秀文”之句。后來書筒也成了書信的代稱。如宋趙蕃詩中有這樣一句:“但恐衡陽無過雁,書筒不至費人思。”
八行書也是信札的代稱。舊時信件每頁八行,故稱為八行書。《后漢書·竇章傳》李賢注引馬融《與竇章書》:“孟陵奴來,賜書,見手跡……書雖兩紙,紙八行,行七字。”溫庭筠詞曰:“八行書,千里夢,雁南飛。”
【第4句】: 求古人寫的經典書信
與山巨源絕交書 嵇康 康白:足下昔稱吾于潁川,吾嘗謂之知音。
然經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從便得之 也?前年從河東還,顯宗、阿都說足下議以吾自代;事雖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足下傍 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狹中,多所不堪,偶與足下相知耳。
間聞足下遷,惕然不喜;恐足 下羞庖人之獨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薦鸞刀,漫之膻腥。故具為足下陳其可否。
吾昔讀書,得并介之人,或謂無之,今乃信其真有耳。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強。
今空語 同知有達人,無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內不失正,與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老子、莊周,吾之師也,親居賤職;柳下惠、東方朔,達人也,安乎卑位。
吾豈敢短之哉!又仲尼 兼愛,不羞執鞭;子文無欲卿相,而三登令尹。是乃君子思濟物之意也。
所謂達能兼善而不 渝,窮則自得而無悶。以此觀之,故堯、舜之君世,許由之巖棲,子房之佐漢,接輿之行 歌,其揆一也。
仰瞻數君,可謂能遂其志者也。故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動,各附 所安。
故有處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反之論。且延陵高子臧之風,長卿慕相如之節,志氣 所托,不可奪也。
吾每讀尚子平、臺孝威傳,慨然慕之,想其為人。少加孤露,母兄見驕,不涉經學。
性 復疏懶,筋駑肉緩,頭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悶癢,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 胞中略轉,乃起耳。
又縱逸來久,情意傲散,簡與禮相背,懶與慢相成,而為儕類見寬,不 功其過。又讀《莊》、《老》,重增其放。
故使榮進之心日頹,任實之情轉篤。此由禽鹿, 少見馴育,則服從教制;長而見羈,則狂顧頓纓,赴蹈湯火;雖飾以金鑣,飧以嘉肴,逾思 長林而志在豐草也。
阮嗣宗口不論人過,吾每師之,而未能及。至性過人,與物無傷,唯飲酒過差耳。
至為 禮法之士所繩,疾之如仇,幸賴大將軍保持之耳。以不如嗣宗之賢,而有慢馳之闋;又不識 人情,暗于機宜;無萬石之慎,而有好盡之累,久與事接,疵釁日興,雖欲無患,其可得 乎?又人倫有禮,朝庭有法,自惟至熟,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
臥喜晚起,而當關呼 之不置,一不堪也。抱琴行吟,弋鉤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動,二不堪也。
危坐一時, 痹[注1]不得搖,性復多虱,把搔無已,而當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素不便書, 又不喜作書,而人間多事,堆案盈機,不相酬答,則犯教傷義,欲自勉強,則不能久,四不 堪也。
不喜吊喪,而人道以此為重,己未見恕者所怨,至欲見中傷者;雖瞿然自責,然性不 可化,欲降心順俗,則詭故不情,亦終不能獲無咎無譽,如此五不堪也。不喜俗人,而當與 之共事,或賓客盈坐,鳴聲聒耳,囂塵臭處,千變百伎,在人目前,六不堪也。
心不耐煩, 而官事鞅掌,機務纏其心,世故繁其慮,七不堪也。又每非湯、武而薄周、孔,在人間不止 此事,會顯世教所不容,此其甚不可一也。
剛腸疾惡,輕肆直言,遇事而發,此甚不可二 也。以促中小心之性,統此九患,不有外難,當有內病,寧可久處人間邪? 又聞道士遺言,餌術、黃精,令人久壽,意甚信之。
游山澤,觀魚鳥,心甚樂之。一行 作吏,此事便廢,安能舍其所樂,而從其所懼哉! 夫人之相知,貴識其天性,因而濟之。
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節也。仲尼不假蓋于子 夏,護其短也。
近諸葛孔明不逼元直以入蜀,華子魚不強幼安以卿相。此可謂能相始終,真 相知也。
足下見直木必不可為輪,曲者不可為桷,蓋不欲以枉其天才,令得其所也。故四民 有業,各以得志為樂,唯達者為能通之,此足下度內耳。
不可自見好章甫,強越人以文冕 也;己嗜臭腐,養鴛雛以死鼠也。吾頃學養生之術,方外榮華,去滋味,游心于寂寞,以無 為為貴,縱無九患,尚不顧足下所好者。
又有心悶疾,頃轉增篤,私意自試,不能堪其所不 樂。自卜已審,若道盡途窮則已耳。
足下無事冤之,令轉于溝壑也。 吾新失母兄之歡,意常凄切。
女年十三,男年八歲,未及成人,況復多病,顧此(忄良 忄良liang),如何可言。今但愿守陋巷,教養子孫;時與親舊敘闊,陳說平生。
濁酒一 杯,彈琴一曲,志愿畢矣。足下若嬲之不置,不過欲為官得人,以益時用耳。
足下舊知吾潦 倒粗疏,不切事情,自惟亦皆不如今日之賢能也。若以俗人皆喜榮華,獨能離之,以此為 快;此最近之,可得言耳。
然使長才廣度,無所不淹,而能不營,乃可貴耳。若吾多病困, 欲離事自全,以保余年,此真所乏耳。
豈可見黃門而稱貞哉!若趣欲共登王途,期于相致, 共為歡益,一旦迫之,必發其狂疾。自非重怨,不至于此也。
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獻之至尊,雖有區區之意,亦已疏矣。愿足下勿似之。
其 意如此。既以解足下,并以為別。
嵇康白。
【第5句】: 描寫古人書信往來的詩句
【第1句】:《寄外征衣》唐代:陳玉蘭
夫戍邊關妾在吳,西風吹妾妾憂夫。
一行書信千行淚,寒到君邊衣到無?
釋義:
你守衛在邊關,我卻在吳地,涼颼颼的西風吹到我身上的時候,我正在為你而擔憂。
我寄上一封簡短的書信,信中每一行字上都浸透了我的眼淚,寒氣來到你身邊的時候,我寄出的寒衣不知收到沒有?
【第2句】:《寄令狐郎中》唐代:李商隱
嵩云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
休問梁園舊賓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釋義:
你是嵩山云我是秦川樹,長久離居;
千里迢迢,你寄來一封慰問的書信。
請別問我這個梁園舊客生活的甘苦;
我就像茂陵秋雨中多病的司馬相如。
【第3句】:《寄王琳》南北朝:庾信
玉關道路遠,金陵信使疏。
獨下千行淚,開君萬里書。
釋義:
身在玉門關外道路竟如此遙遠,翹望故都金陵音信又何等稀疏。
我現在激動地流下千行熱淚,只因為拜讀了您萬里寄來的手書。
【第4句】:《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見寄》唐代:柳宗元
三日柴門擁不開,階平庭滿白皚皚。
今朝蹋作瓊瑤跡,為有詩從鳳沼來。
釋義:
柴門多日緊閉不開,
門前石階鋪滿了白雪皚皚。
如今有人把瓊玉般的積雪踏碎,
是友人從京城給我寄了詩來。
【第5句】:《鐘陵禁煙寄從弟》唐代:李中
落絮飛花日又西,踏青無侶草萋萋。
交親書斷竟不到,忍聽黃昏杜宇啼。
釋義:
(柳)落絮紛飛如花般的飄落,日頭又已西偏,獨自外出踏青,只有草長得密密稠稠。
寄給(近親、好朋友)親戚朋友們的書信竟也音信全無,我又怎么敢在黃昏的時候聽那杜絕的啼鳴呢。
【第6句】: 描寫古代畫的優美語句
描寫春天的古詩詞和描寫春天的名句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
遲遲:緩慢。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樣子。倉庚:鶯。喈喈:鳥鳴聲眾而和。蘩:白蒿。祁祁:眾多。
《詩經·小雅·出車》
時在中春,陽和方起
陽和:春天的暖氣
《史記·秦始皇本紀》
穆穆清風至,吹我羅衣裾。青袍似春草,草長條風舒。
穆穆:和。穆穆清風至:和煦的春天飄起。條風:立春時的東北風,又作調風。草長條風舒:春草清風中舒展旖旎。
漢·樂府民歌《古詩穆穆清風至》
蘭若生春陽,涉冬猶盛滋。
蘭、若:都是香草名。古人所謂“蘭”,屬菊類,與今天所說的蘭花不同。若:杜若,屬草科。涉:經歷。二句意:蘭若雖長在陽春溫暖的時季,經歷寒冬仍然滋盛。
漢·樂府民歌《古詩蘭若生春陽》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陽春:溫暖的春天。德澤:恩澤,恩惠,這里指陽光雨露滋潤。溫暖的春天施舍恩澤,滋潤萬物,使萬物生長茂盛。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陽春白日風在香
晉·樂府古辭《晉白綺舞歌詩三首》
春林花多媚,春鳥意多哀。春風復多情,吹我羅裳開。
晉·樂府民歌《子夜四時歌·春歌》
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
晉·樂府古辭《盂珠》
春晚綠野秀,巖高白云屯
秀:秀麗。屯:駐,聚集。
南朝宋·謝靈運《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變鳴禽:鳴叫的鳥換了種類。兩句寫冬去春來,鳥兒已經替換了。
南朝宋·謝靈運《登池上樓》
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
南北朝·陸凱《贈范曄》:“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
折花:此處指折枝梅花。梅花冬末即開花,一樹獨先天下春,故為春之信使。驛使:古代傳遞書信、文件的使者。隴頭人:隴山人。聊:聊且,姑且。
一枝春句:寄梅送春,梅花代表著江南春天的來臨。
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覆春洲:落滿了春天的沙洲。雜英;各種各樣的花。芳甸:郊野。
南朝梁·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
洛城:洛陽城。風日:春光風物。道:說。
唐·杜審言《春日京中有懷》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海曙:海上日出。梅柳渡江春:梅柳渡過江來,江南一片春色。淑氣:春天的和暖氣息。轉綠蘋浪:使水中蘋草轉綠。四句意謂:彩霞伴著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綠柳把春意帶過了江面,黃鳥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陽光催綠了蘋草。
唐·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唐·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線。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
唐·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
唐·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
唐·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聞道春還未相識,走傍寒梅訪消息
唐·李白《早春寄王漢陽》
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
唐·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
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
唐·李白《落日憶山中》
東風灑雨露,會人天地春
唐·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咸陽二三月,宮柳黃金枝
唐·李白《古風》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
唐·李白《金門答蘇秀才》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唐·劉昚虛《闕題》
飛雪伴春還,善庭曉自閑
唐·劉昚虛《積雪為小山》
道由白云盡,春與青溪長
意為:道路被白云遮斷,春景與青青的流水一樣綿延不斷。
唐·劉昚虛《闕題》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唐·李華《春行即興》